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正交设计临床研究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正交设计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以正交试验设计为基础,分析针刺方法、选穴、留针时间三因素对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即时效应及长期疗效的影响,通过长、短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不同因素水平组合影响CSA患者血液系统的机制,优选针灸治疗CSA的有效方案,为针灸治疗该病种的临床应用提供启示。方法:以2010年3月—201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区组分组,以正交试验设计为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即时效应和长期疗效的观察。1.考察三因素二水平,分别为A(针刺方法:电针、手法)、B(选穴:颈4-7夹脊穴、颈三针)、C(留针时间:即时效应为5或15分钟、长期疗效为20或40分钟),采用L。(27)正交表安排试验。2.即时效应观察,所有病例均按所在分组方案进行针刺,手法者采用捻转补法,电针采用连续波;根据设计方案通电或留针5或15分钟。针刺前后分别进行TCD检测。观测指标为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血管搏动指数(PI)。3.长期疗效观察,所有病例均按所在分组方案实施治疗,手法者采用捻转补法,电针采用连续波;根据设计方案通电或留针20分钟或40分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症状体征积分评定、TCD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检查。观测指标为症状体征积分,基底椎动脉、双侧动脉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血管搏动指数(PI)以及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4.所有数据均输入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首先利用SPSS for Windows 13.0对基础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针刺前各组数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数据经相关统计学处理后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TCD检测指标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临床疗效指标采用分级计量加权法进行数据转换,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主成份分析降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即时效应观察显示,高流速组与低流速组治疗后对治疗前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高流速组血流参数改变幅度较低流速组大。针刺后高流速组血流速度降低,低流速组血流速度增高。2.正交试验分析即时效应观察中各因素的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为B>A>C,即选穴对针刺后血流速度即时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方法,再次是时间。三个因素及A与B的交互作用为显著性因素。根据K值及交互作用,各水平的最佳搭配为:A2B,C1,即电针+颈4-7夹脊穴+5分钟。3.长期疗效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根据直观分析,各指标显示三因素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为A>C>B,即方法对针刺疗效影响最大,其次是时间,再次是选穴。对于临床疗效分析与TCD检查,方差分析显示A、C、A×B是显著性因素,对于血液流变学检查,方差分析显示A、B、C、A×B、A×C是显著性因素。根据K值,针刺治疗CSA临床疗效最优方案为A1B2C2,即补泻手法+颈三针+留针40分钟的组合疗效最优。对实验室指标影响最大的组合为A2B2C2,即电针+颈三针+留针40分钟最优。结论:1.针刺能显著影响CS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针刺改变高流速血流状态优于低流速,对CSA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长期治疗,针刺有助于改善CSA患者的肩颈痛、头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变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紊乱状态,改善大脑供血。2.选穴是影响针刺治疗CSA即时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体现了腧穴的特异性。选穴与方法间交互作用对血流速度具有显著影响。影响血流动力学状态最优方案为电针十颈4-7夹脊穴+留针5分钟。3.方法是影响针刺治疗CSA长期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与选穴间交互作用对临床疗效及血流速度有显著影响;方法与选穴、方法与时间间交互作用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临床疗效最优方案为补泻手法+颈三针+留针40分钟。对实验室指标影响最大的方案为电针+颈三针+留针40分钟,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良性调整是其获效的机理之一。4.将正交试验设计法运用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中,证实了正交试验设计是进行针灸多因素、多水平试验效率最高的设计方法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基于针灸临床特点的科研思路与方法探讨
  • 1 目前针灸临床研究的特点
  • 2 系统科学的发展与针灸研究
  • 3 正交试验设计在针灸科研中的应用
  • 第二节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与研究
  • 1 中医对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 2 中医辩证分型
  • 第三节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代研究
  • 1 CSA发病原因
  • 2 CSA发病机制
  • 3 治疗进展
  • 第四节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
  • 1 针灸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和研究
  • 2 针灸治疗CSA的现代疗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即时效应观察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案
  • 3 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观察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案
  • 3 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1 因素及水平选择的依据
  • 2 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
  • 3 检测指标的选择及对研究的意义
  • 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正交设计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