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0)络合物催化CO2与苯亚甲基环丙烷耦合反应的理论研究

Ni(0)络合物催化CO2与苯亚甲基环丙烷耦合反应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工业碳源的日趋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将二氧化碳运用化学手段转化成有用的化工产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CO2的化学固定方面,利用二氧化碳与不饱和化合物耦合得到羧酸是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在过去,人们不断探索研究催化二氧化碳与不饱和化合物耦合的各种类型的催化剂。但是,单纯依靠实验手段不能观察到反应的过渡态,很难检测到反应中生成的所有中间体,所以到目前为止比较完整的、详实的反应机理研究仍然比较少见。量子化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能够和实验方法相结合,对反应机理进行全面的、彻底的理解。本论文旨在采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深入地认识Ni(0)络合物催化CO2和苯亚甲基环丙烷羧化反应的机理,重点阐明影响产物选择性和反应能垒的各种因素,从而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CO2和苯亚甲基环丙烷的耦合反应主要是通过解离机理即单配体机理来进行的。这是因为此反应中底物苯亚甲基环丙烷和配体的体积都比较大,在双配体机理(结合机理)中,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都很拥挤,使得配体和苯亚甲基环丙烷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位阻,导致反应需克服较高的能垒,所以反应按照单配体机理进行。(2)自洽反应场模型(SCRF)计算表明当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烯(DBU)被用作胺配体时,在甲苯溶剂中,反应按照路径Ⅰ进行,生成产物A,反应过程是:(ⅰ)苯亚甲基环丙烷的双键与Ni中心配位形成π-络合物1A;(ⅱ) CO2插入Ni–C键形成五元环金属络合物2A,这一步也是反应的速控步。在极性较强的乙腈溶剂中,反应是沿路径Ⅱ进行的。此时乙腈分子作为配体参与了反应,使得路径Ⅰ和Ⅱ的势能面在零点以下。两条路径的能垒都很容易克服,最终产物A和B的分布由热力学因素来决定。此反应路径包括如下步骤:(ⅰ)形成π-络合物1A;(ⅱ)乙腈和DBU发生配体交换得到1Aac;(ⅲ)具有一个乙腈配体和一个DBU配体的1Aac异构化形成四元环金属络合物2Bac;(ⅳ) CO2插入Ni-Csp2键得到六元环羧酸4Bac。路径Ⅱ的速控步是1Aac异构化形成2Bac的过程。(3)以1,5,7-三叠氮双环[4.4.0]癸-5-烯(MTBD)为配体,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生成产物C的路径Ⅲ速控步能垒逐渐降低。这与实验上随着溶剂极性增强,产物C的产率逐渐增加一致。但是计算结果表明,不论在何种溶剂中,路径Ⅲ的能垒都不是最低的,与实验结果不吻合。这可能是由于我们所使用的B3LYP方法超估了过渡态的能垒。路径Ⅲ的反应过程前三步与路径Ⅱ的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第四步中CO2插入的是Ni-Csp3键,得到一个新的六元环羧酸。(4)同一条路径使用MTBD配体要比使用DBU的能垒低。此外,在整个反应中DBU配体中的七元环采用的是对称结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
  • 2与碳碳不饱和化合物的耦合反应研究'>1.2 CO2与碳碳不饱和化合物的耦合反应研究
  •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 2 理论基础
  • 2.1 概述
  • 2.2 薛定谔方程与三个基本近似
  • 2.3 密度泛函理论
  • 2.3.1 Hohenberg-Kohn 定理
  • 2.3.2 Kohn-Sham 方程
  • 2.4 基组
  • 2.5 振动频率
  • 2.6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 2.7 溶剂化效应
  • 2与苯亚甲基环丙烷耦合反应的理论研究'>3 Ni(0)络合物催化 CO2与苯亚甲基环丙烷耦合反应的理论研究
  • 3.1 引言
  • 3.2 计算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MTBD 为配体
  • 3.3.2 DBU 为配体
  • 3.3.3 同一配体三条不同反应路径(Ⅰ、Ⅱ、Ⅲ)的比较
  • 3.3.4 配体的影响
  • 3.3.5 溶剂化效应
  • 3.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9)
    • [2].应用CO_2超临界萃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06)
    • [3].纳米流体强化CO_2水合物生成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12)
    • [4].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CO_2辅助蒸汽驱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6)
    • [5].曲安奈德局部封闭结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4)
    • [6].CO_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 2019(04)
    • [7].铝酸盐水泥在高温和CO_2气氛的水化机理研究[J]. 水泥工程 2019(06)
    • [8].CO_2驱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1)
    • [9].CO_2-环烷烃/芳香烃界面张力的测定与估算[J]. 化工学报 2020(01)
    • [10].超临界CO_2放空特性分析与装置设计[J]. 流体机械 2019(12)
    • [11].高焓CO_2气流壁面两步催化机制对非平衡气动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01)
    • [12].铅基堆超临界CO_2复合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1)
    • [13].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期形态指标及糖分积累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4].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9(S1)
    • [1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06)
    • [16].试验模拟包气带CO_2变化及对水化学的影响[J]. 水文 2020(01)
    • [17].基于超临界CO_2抗溶剂技术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J]. 中药材 2019(07)
    • [18].微通道反应器内CO_2传质反应行为研究[J]. 化学工程 2020(01)
    • [19].环氧乙烷装置循环气中CO_2浓度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0(02)
    • [20].氢氧化钙的固碳功能性研究-CO_2浓度与碳化时间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20(01)
    • [21].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技术研究与实践[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2].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3].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CO_2复合驱的适应性[J]. 油田化学 2020(01)
    • [24].15%CO_2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积累油脂制生物柴油[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5].CO_2泄漏对稻田水基础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 [26].供暖用CO_2空气源热泵变频运行性能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7].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疗效[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20(01)
    • [28].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近期和中期效果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20(03)
    • [29].运用手持技术绘制CO_2浓度变化地图——以上海市地铁2号线为例[J]. 化学教学 2020(03)
    • [30].2019年全球生物质燃烧CO_2排放研究[J]. 科技风 2020(12)

    标签:;  ;  ;  ;  ;  ;  

    Ni(0)络合物催化CO2与苯亚甲基环丙烷耦合反应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