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肖嘉骏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肖嘉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一、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一)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与骨料的粘接强度和水泥的强度。因此,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安全性能。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导致构造物承载能力下降,造成构造物结构裂缝甚至垮塌。

(二)裂缝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出现是普遍现象,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裂缝出现会造成建筑抗渗性能降低,影响建筑物的持久性。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内外部温度变化不均匀、体积收缩、沉降不均、碱骨反应等。

(三)配合比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定的,并依据所处的环境和耐久性确定水灰比。在拌制混凝土时,按当时工地实测砂石料含水率调整材料用量。若原材料计量不准,又未根据集料的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其水灰比、砂率及集浆比与理论配合比发生变化,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则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施工前的准备

(1)水泥的选择

大型建筑工程对水泥的需求都是通过采购商品混凝土的方式实现的,但是,一些小型的建筑以及大型建筑工程中的零星混凝土如果都使用商品混凝土,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因此,水泥的使用也就成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在向厂家购买水泥时,要对厂家的资质进行认定,尽量选择一些大品牌、信誉好的厂家,水泥进入现场后,对水泥进行见证取样,送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复试,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水泥库房要做好防潮、防雨措施,避免水泥与地面直接接触,受潮结块。由于某些施工环节对水泥有着特殊性的要求,例如大体积混凝土要求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同时,采用低温水、粉煤灰、外加剂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保证混凝土有很好的防裂能力。

(2)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实验后,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水泥、砂石的含水量、外加剂以及当地的交通运输、施工环境、早强缓凝要求等情况,出具符合设计和施工条件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搅拌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拌制混凝土的相关材料,混凝土施工人员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要对其进行反复地核算。众所周知,不论是哪一项建筑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都必须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拌制混凝土的时候,有些混凝土拌制人员缺少相关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有些没有正确理解混凝土拌制的科学性,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加水过多。如果在拌制混凝时加水过量,势必就会有多余的水分,那么在混凝土硬化之后,这些多余的水封就会形成水泡。水泡一旦蒸发,那么混凝土中就会形成大量气孔,这对增强混凝土的强度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要掌握合理的知识技能,科学控制加入混凝土中的水量,并对拌制时间进行准确的掌控。这样才能确保搅拌出来的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性能,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运输时间过长,那就容易出现离析或者初凝现象,因此,为了缩短运输时间,我们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路程。一般来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要在浇筑现场附近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地点,这样更有利于混凝土运输。特别是那些应用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对于混凝土的运输速度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浇筑期间,混凝土的供应绝对不允许中断。在运输方法上,同样也有相关要求。我们一般讲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三种,即平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运输。在平面运输中,主要运用砼运输车和自卸汽车;在垂直运输中,也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井架运输、混凝土泵运输、快速提升架运输、塔式起重机运输等;而在楼面运输中,其主要运输方式则是双轮手推车。

(3)混凝土的浇筑

施工工艺上应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障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缝。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留有基础浇带。在混凝土基础中预留一条后浇的施工缝,将混凝土分成两块或若干块浇筑,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再在预留的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混凝土连成一体。基础后浇带的浇筑,要考虑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当后浇带的直线长度大于50m时,混凝土要分两次浇筑,时间间隔5~7d。浇筑后,在硬化前1~2h应抹压。在具体施工中,根据整体性要求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这三种方式。全面分层:在整体基础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再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混凝土还没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到浇筑好。这种施工技术方式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为适宜。必要时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且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振捣工作应从浇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三)施工后的养护

混凝土发生凝结以及硬化,主要是由于水泥和水发生了水化放映。在对混凝土浇筑之后,我们需要采取相关的工艺手段,加快水化反应的速度。这种对水化反应环境的建立的工作就是混凝土的养护,为了使混凝土的硬化凝结速度加快,在混凝土成型后,一定要避免其过度的暴晒、干燥以及寒冷和风吹,这些恶劣的环境都能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以及异常收缩。因此,我们需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洒水养护,保持表面的湿润,避免其表面由于太干造成裂缝。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8d,尤其一些低塑性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喷雾养护,最后才进行三水养护。对于塑性混凝土也应该在完成浇筑之后的6~18小时之内进行洒水养护。对于混凝土的养护的进行应该是持续的,尽量在中间保证不中断,同时,还要保证在养护期间建筑时持续处在温润的状态。

结语

在如今的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领域,可以说,它是确保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就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而言,它也具有很丰富的内涵,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相关的施工技术,比如搅拌、运输、养护等等。各个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项施工技术的严格落实,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向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发展。要想不断改进和完善混凝土施工相关技术,并使得其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要各个相关主体共同努力。笔者相信以后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必将更加科学、更加先进。

参考文献

[1]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

[2]王晋.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2,08.

[3]余钊,张利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标签:;  ;  ;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肖嘉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