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成矿作用论文-曾爱花,潘家永

有机成矿作用论文-曾爱花,潘家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成矿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素成矿,有机碳,砂岩型铀矿床,新疆

有机成矿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曾爱花,潘家永[1](2014)在《有机碳与微量元素成矿作用机理研究——以新疆511砂岩型铀矿床某号勘探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求有机碳与微量元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以新疆511砂岩型铀矿床某号勘探线为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511砂岩型铀矿床位于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产于侏罗系水西沟群组含煤碎屑岩的沉积地层中。矿床受岩相、层间氧化带、水文地球化学等多种因素控制。在某勘探线的8个钻孔中采集到37个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测定。利用相关系数对有机碳、微量元素和铀的富集规律做了分析。研究认为,矿化与有机碳密切相关,与成矿有关的有机碳主要是一种浅变质的植物碎屑。成矿元素铀、硒、铼等在层间氧化带各个亚带中的不均匀分布,主要与有机碳的氧化-还原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高正来,杨丹,张海生,潘建明,倪建宇[2](2013)在《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Fe、Mn成岩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较系统地定量分析了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中的有机碳、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总烃、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正构烷烃分子组合指数(nC2-3/nC2+4、CPI)、类异戊二烯烃(Pr/Ph、Pr/nC17、Ph/nC18)的基础上,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来源、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成矿元素Fe、Mn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有机烃类组分与成岩成矿元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一区域在Fe、Mn成岩成矿过程中,有机质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张萌[3](2013)在《滇西北兰坪金顶铅锌矿有机成矿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等所在课题组在多次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区踏勘的基础上,对露天采场(主体为北厂和架崖山矿段)进行了大比例尺的构造岩相和矿化蚀变填图和多学科研究,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金顶矿区有机质参与了大规模成矿过程,但对有机质的特征、组成、分布、演化及其参与成矿过程的方式尚不清楚。本论文以金顶铅锌矿床有机质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矿区广泛存在的有机质及其所赋存的岩石、矿石进行研究,取得了下列成果认识:(l)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证实金顶铅锌矿区内有机质广泛存在,砂岩型矿石、角砾岩型矿石、矿区灰岩以及盐丘内样品中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有机质的赋存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既包括角砾岩矿石、砂岩矿石及灰岩角砾岩中充填于矿石的晶洞或者裂隙中的沥青(按照赋存形态分为裂隙型、浸染型、团块型、网脉型等不同类型),也包括岩石、矿石中肉眼难以辨认、以吸附形式存在的有机质。矿区沥青在镜下的显微光学特征,主要为星点状结构、球状结构、复合球状结构并偶见镶嵌结构,说明金顶矿区有机质沥青正处在中—高演化阶段。有机物质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很可能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过程,沥青则是热硫酸盐化学反应的产物。(2)通过对金顶矿区矿石、围岩以及盐丘内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有机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其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源的菌藻类为主,尤其以绿藻为主,基本属I型有机质。有机质烃源母质很可能指示烃源母质经历了一种较强的还原环境和缺氧的超盐度环境,而这一结果本区有机质热演化度较高有一定的关系。矿区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高、生烃能力较好,己经接达到或超过生油门限,构造圈闭中可能有轻烃的存在,这为硫化氢的生成储存提供了重要保障。(3)通过几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金顶铅锌矿区含矿岩系、围岩以及矿区广泛存在的盐丘中的有机质之间的母源参数和成熟度参数都非常相近,显示它们之间极具亲缘关系。矿区岩石中有机质的母质来源是以低等海相藻类生物为主,与叁迭系叁合洞组海相的沉积环境相符合,但与第叁系陆相红层产出的河湖相沉积环境相差较大,表明矿区内部广泛存在的有机质具有同源性,很可能均来自叁迭纪叁合洞组地层。(4)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参与金顶矿床大规模成矿过程中,在有机质(轻烃)形成之后,早期的低温高盐度的盆地卤水溶解地层中大量的硫酸盐(以石膏为主)形成了富含S02-4的盆地流体,其携带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在有机质埋藏期的低温条件下发生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部分H2S,并致使部分金属还原沉淀下来。在主要成矿期,伴随着盆地流体系统温度升高,金顶矿区的有机质在膏盐层和盐丘内,发生TSR反应,产生大量H2S、沥青、方解石和一些蚀变烃类。而所产生的H2S、天然气等不断在有利圈闭构造内聚集,慢慢形成富含天然气、H2S的气藏。而后,成矿期热液流体到达金顶圈闭内,大量天然气、H2S气体在原位或者发生运移(沿构造薄弱带或者盐丘)并与含矿流体相遇,金属络离子迅速大量还原物从而沉淀,形成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5-01)

魏国文[4](2013)在《生物有机成矿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有机成矿作用是当前矿床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介绍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叁点成矿作用:(1)生物有机质对成矿金属的预富集作用;(2)在成矿流体运移的过程中形成有机-金属络合物,对成矿金属的活化迁移作用;(3)改变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对成矿物质的还原沉淀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03期)

施春华,曹剑,胡凯,边立曾,韩善楚[5](2013)在《黑色岩系矿床成因及其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岩系型矿床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其成因由于成矿作用复杂而存在争议。为深入理解这种复杂性并为解决争议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这类矿床的典型实例,述评了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加强研究的方向。全球黑色岩系矿床分布广泛,矿床形成过程中受多种地质作用影响,并可主要归纳为3种: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其中,海水和热水为成矿提供元素及有利的成矿条件(如还原的沉积环境)。相比而言,生物有机质的成矿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对海水和/或热水提供的元素进行富集,并在合适条件下成矿。可见,这3种成矿作用的多元复合作用使得成矿过程极其复杂,这是导致很多矿床成因至今未完全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可从两方面开展深化研究:一是揭示多期复杂成矿演化过程;二是剖析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这些认识对沉积岩型矿床的研究同样具有普遍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3年01期)

熊永良[6](2010)在《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中铊有机络合物搬运形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等库伦反应外推原理,计算了铊的醋酸(TlAc0)、柠檬酸(TlCit2-)、苹果酸(TlMal-)、草酸(TlOx-)及琥珀酸(TlSuc-)络合物在25~100℃之间的稳定常数。将这些稳定常数输入EQ3/6的DATA0.SUP热力学数据库后,在75℃和100℃温度条件下,对铊的诸物种于低温热液中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分配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在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在75℃还原环境中,自由铊离子(Tl+)所占比例约为55%,TlHS0约占10%,而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并以铊的柠檬酸络合物占绝对优势。在75℃氧化环境中,自由铊离子约占55%,而铊的有机络合物则为45%左右。在100℃还原环境中,自由铊离子所占比例约为20%,TlHS0约占20%,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在100℃氧化环境中,自由铊离子所占比例约为30%,其余则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因而笔者认为,铊的有机络合物,尤其是铊的柠檬酸络合物,在低温热液中对于铊的溶解及搬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0年01期)

王新利,杨树生,庞艳春,付修根,李德亮[7](2009)在《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有机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金顶铅锌矿床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有机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矿石铅主要来自上地幔,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幔流体和盆地卤水。矿区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源的海藻类为主,同时伴随有一定量的陆源高等植物组分的输入,有机质来源于叁迭纪叁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有机质在成矿作用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有:还原硫酸盐提供成矿所需的硫源;形成有机-金属络合物,活化运移成矿金属元素;改变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对成矿物质的还原沉淀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王新利,庞艳春,付修根,田晓桦,李宏伟[8](2009)在《云南金顶铅锌矿床的有机成矿作用——来自围岩、矿石中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世界上成矿时代最新且唯一的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矿区存在2类有机质——原生型和迁移型,与矿石共生。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宽,有2种峰型;萜烷化合物的相对丰度五环叁萜烷>叁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C27~C28~C29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源的海藻类为主,伴随有一定量的陆源高等植物组分;有机质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成矿热液的热力作用使样品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热解,部分样品还遭受了生物降解作用;生物标志物多参数对比表明有机质来源于叁迭纪叁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原生型有机质的成矿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成矿金属元素的预富集上,而迁移型有机质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对成矿金属元素的活化运移。(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09年06期)

张行勇[9](2008)在《多种能源矿共存:有机与无机多向促进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项目执行3年,获得七项阶段性成果。 面对我国主要能源矿产供需矛盾的严峻形势,科技部2003年批准西北大学教授刘池阳(本文来源于《地质勘查导报》期刊2008-03-27)

乔海明,蔡金芳,尚高峰,宋哲[10](2007)在《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氧化还原过渡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2007年02期)

有机成矿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较系统地定量分析了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中的有机碳、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总烃、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正构烷烃分子组合指数(nC2-3/nC2+4、CPI)、类异戊二烯烃(Pr/Ph、Pr/nC17、Ph/nC18)的基础上,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来源、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成矿元素Fe、Mn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有机烃类组分与成岩成矿元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一区域在Fe、Mn成岩成矿过程中,有机质起到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成矿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曾爱花,潘家永.有机碳与微量元素成矿作用机理研究——以新疆511砂岩型铀矿床某号勘探线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高正来,杨丹,张海生,潘建明,倪建宇.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Fe、Mn成岩成矿作用[J].海洋学研究.2013

[3].张萌.滇西北兰坪金顶铅锌矿有机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4].魏国文.生物有机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3

[5].施春华,曹剑,胡凯,边立曾,韩善楚.黑色岩系矿床成因及其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J].地学前缘.2013

[6].熊永良.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中铊有机络合物搬运形式的研究[J].矿床地质.2010

[7].王新利,杨树生,庞艳春,付修根,李德亮.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有机成矿作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

[8].王新利,庞艳春,付修根,田晓桦,李宏伟.云南金顶铅锌矿床的有机成矿作用——来自围岩、矿石中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证据[J].地质通报.2009

[9].张行勇.多种能源矿共存:有机与无机多向促进成矿作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8

[10].乔海明,蔡金芳,尚高峰,宋哲.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作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7

标签:;  ;  ;  ;  

有机成矿作用论文-曾爱花,潘家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