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

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

论文摘要

情理法作为传统的法文化与古人对于法律生活的认识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在立法上要“上稽天理、下揆人情”;另一方面,在司法上要“准情酌理”、“处断平允”。可以说,“合情合理”在传统的观念中,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的合理性,而且还可以表征为一种价值评判标准和社会正义观。实证研究表明,情理法不仅仅存在于“历史”的文本中,同时也作为历史的积淀潜在地影响着当下人们的观念以及对司法审判结果的接受。因而,情理法的研究既具有挖掘传统法文化精髓的意义,同时又可为时下的司法实践寻找一条具有“知识论”意义的经验。对于情理法的研究,国内与国外的学者均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国外学者以滋贺秀三和黄宗智为代表。前者认为,人情、事理和国家的实定法一样,在民事审判中充当着“法源”的地位,情理作为一种“常识性的衡平感觉”,起到修正“法”的作用,因此,法官在司法中经常是用人情和情理断案的。而黄宗智与滋贺氏的观点截然相反。黄氏认为,对于传统司法的认识应该区分表达和实践,滋贺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是受到官方表达的影响,而在实践中州县官员基本是依法断案的;在调解的领域里,情就是人情或人际关系,理就是道理。从两位学者的理论交锋来看,滋贺氏和黄氏虽然均注意到了在理论的阐释中回避“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但无疑是不成功的。同时,黄氏也人为地扩大了表达和实践之间的区别,且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互融性。国内学者立足于本土性,在认识到情理法与中国人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开始关注情理法的语义,阐释情理法的合理性,并将情理法提升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性状”或“品格”。但就情理法这一具有“长时段”和“宏大叙事”的文化现象而言,上述研究成果仅仅是从“问题”的某个方面为切入点而取得的,缺少对于“情理法”文化的整体性认识,这无疑是“理论”研究的一个缺憾。本文即是出于前述“问题意识”而从文化角度对传统情理法展开研究的。首先,将“情理”作为传统法文化中的一个话语“符号”,其目的是在“知识考古”的意义上,挖掘情理的“话语—知识—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其“共时性”意义。其次,将历史中的涉关“情理”的立法、司法和笔记故事的文本,作为古人的一种“叙事”类型,在古人的经验嬗变中厘清其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以阐释其“历时性”意义。对于上述立意的阐释,本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其一,从本体论的角度,梳理了情和理在传统观念中的意义。“情”发自于心,具有情感的涵义,同时还具有案情、情节、情况等客观实际的涵义。而“理”由于宋明理学的原因,不仅指事物的规定性,同时还具有道德的规范性的涵义。正是情和理对古人观念的建构作用,使得传统的司法实践带有情理法的特征。通过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发现,“情”在判词中的意义是多元的,可以分为人际关系(人伦)、公序良俗、事实情节和人之常情等四个方面的涵义。而“理”更多的是对于保证判决的合理性而言的。当然,在司法的语境下,“人情”其实具有常识的意义,而“天理”则指明了审断的正当性。其二,从叙事的角度,阐释情理法在历史中的发展。就叙事的主体以及传统社会的结构而言,叙事具有两个面向:官和民。官方叙事是以官方记录的历史和判词为表现形式,反映了主流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官方叙事中,本文首先从立法的角度阐释了法律合于情理,其实是将法律和道德融会在一起,即学者们所谓的“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其次,在司法领域,为了使司法的结果合情合理,法官需要结合儒家思想中“忠和恕”、“经和权”的观念来审理案件。这即是情理法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当然,在立法和司法中尽“情理”,其实是与古人的治世理念和举措有着直接联系的。民间叙事是一种“无文字”或口头形式流传下来的情理法的叙事。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官方的文本中窥得一二。民间叙事作为官方叙事的参照,对于整体理解传统的法文化具有根本意义。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乡下小民的诉讼中,其诉讼请求是多元的,有的为“申冤”、有的为“尽孝”,有的为“争利”等等,这是法官在司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生活世界中,一些纠纷是通过调解的形式了结的,这是考察普通小民的情理观念的一个重要面向。在家庭纠纷中,纠纷解决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家庭的伦理道德;而在与其他人的纠纷调解中,则更多的是由经济考量决定的。另外,复仇也是民间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复仇,一方面因国家法的规定,而受到禁止;另一方面又因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相一致,而受到“礼”的鼓励。其三,情理的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集中交汇在传统的司法环节,表现为用“人情”来折中“法意”。这虽然是传统行政权威有限性的必然要求,但我们可以从中深刻体会到情理中“话语—知识—权力”的内在意义。其实,情理司法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衡平司法,以情理司法即意味着,一方面从案件的特殊性出发,寻找与特定的“情”相一致的法律惩罚措施;另一方面也通过法律精神来缓解法律的僵化性。这两点无疑对今天的司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说,上述三个方面从整体上有针对性地阐释了情理的在历史中的表象及其深层次的结构,这不仅还原了情理法的生成空间和实践方式,而且指出了其局限性和借鉴意义。认识历史是为了给传统寻根,而反思历史则是为了使传统更好的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助力。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1章 绪论:问题、方法与范畴
  • 1.1 问题
  • 1.1.1 问题意识
  • 1.1.2 论文框架
  • 1.2 方法
  • 1.3 范畴
  • 1.3.1 话语
  • 1.3.2 叙事
  • 1.3.3 情理
  • 第2章 情理的“文-化”阐释
  • 2.1 情——一个“文-化”的阐释
  • 2.1.1 情的语义分析
  • 2.1.2 事实与规范之间:情的四维
  • 2.1.3 人情:作为社会化的常识
  • 2.2 理——一个“文-化”的阐释
  • 2.2.1 理的语义分析
  • 2.2.2 事理与天理之间:理之两端
  • 2.2.3 天理:作为正当化的理据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情理的复调叙事(一):以官方话语为核心的考察
  • 3.1 出礼入刑德主刑辅:士人的治世举措
  • 3.1.1 礼与法:“家国天下”境域内的行为规范
  • 3.1.2 德与刑:“内圣外王”理路中的社会控制
  • 3.2 上稽天理下揆人情:情理在的立法中体现
  • 3.2.1 法律的道德之维:以“别籍异财”为中心的考察
  • 3.2.2 道德的法律之维:以“亲属相奸”为中心的考察
  • 3.3 折衷定断情法并重:情理话语在司法中的体现
  • 3.3.1 经与权:情理司法的技术手段
  • 3.3.2 忠与恕:情理司法的人文情怀
  • 第4章 情理的复调叙事(二):以民间话语为核心的考察
  • 4.1 申情理冤:“无文”视域下的情理观念
  • 4.1.1 知识结构与冤抑诉讼:未学小民的诉讼观念
  • 4.1.2 人心似铁与官法如炉:申情理冤的多元诉求
  • 4.2 以和为贵:情理观念在调解语境下的体现
  • 4.2.1 帝制国家与宗法社会:文化网络中的多元权威
  • 4.2.2 庭内调解与庭外调解:调解语境下的情理观念
  • 4.3 以直报怨:情理观念在复仇文化中的体现
  • 4.3.1 礼与法:进退维谷间的复仇之举
  • 4.3.2 报与施:复仇情节中的情理精神
  • 第5章 传统语境下的衡平观念
  • 5.1 官方理念与民间现实的背离:衡平司法的客观诉求
  • 5.1.1 “法在有司,民不周知”:规范一元化的现实困境
  • 5.1.2 “推鞫得情,处断平允”:切中时弊的衡平司法
  • 5.2 传统司法的实践场域:衡平观念及生成空间
  • 5.2.1 升堂断案:从司法的仪式说起
  • 5.2.2 准情酌理:清官司法下的情理衡平
  • 5.3 情理衡平:传统纠纷解决的正当性隐喻
  • 5.3.1 “事情”、“人情”:从“情”的谱系说起
  • 5.3.2 “因事求情”、“原情定罪”:断案定罪的合理性依据
  • 5.3.3 “酌情据法”、“情法两尽”:法律适用的合理性诉求
  • 5.3.4 结语
  • 第6章 尾论
  • 6.1 传统与现代:传统法文化研究的寻根意识
  • 6.2 对话与反思: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鸟的话语[J]. 黑龙江粮食 2019(11)
    • [2].语境对话语连贯的作用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0)
    • [3].揭开政治修辞的幻象“:普世价值”的话语透视[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05)
    • [4].湾区背景下珠海优势形象话语的构建[J]. 情报探索 2020(10)
    • [5].话语的纠缠[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02)
    • [6].政协委员用好话语权要坚持做到“六个三”[J]. 湖北政协 2018(02)
    • [7].《重庆话语》[J]. 大众文艺 2016(21)
    • [8].教育者的话语权、直言、场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7(01)
    • [9].“话语”的有效和失效——福柯“作者”观的理论缝隙[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0].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与出路[J]. 教学与研究 2016(07)
    • [11].试论小说中的漫溢话语[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6(03)
    • [12].《话语》[J]. 美苑 2015(S1)
    • [13].论司法中的治疗性话语[J]. 民间法 2019(01)
    • [14].老师的话语[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9(01)
    • [15].雷人话语[J]. 美文(上半月) 2018(02)
    • [16].雷人话语[J]. 美文(上半月) 2018(01)
    • [17].雷人话语[J]. 美文(上半月) 2018(03)
    • [18].雷人话语[J]. 美文(上半月) 2018(04)
    • [19].雷人话语[J]. 美文(上半月) 2018(05)
    • [20].雷人话语[J]. 美文(上半月) 2018(06)
    • [21].雷人话语[J]. 美文(上半月) 2018(07)
    • [22].雷人话语[J]. 美文(上半月) 2014(11)
    • [23].卢勤精彩话语[J]. 幼儿教育 2008(20)
    • [24].老师的话语[J]. 校园歌声 2008(04)
    • [25].老师的话语[J]. 儿童音乐 2008(09)
    • [26].话语与国家安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01)
    • [27].为何将话语置于行动中研究?[J]. 当代修辞学 2020(05)
    • [28].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探讨:以林纾“融合”话语为鉴[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29].求“真”视角审视中日婉曲话语的婉曲化[J]. 东疆学刊 2017(04)
    • [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话语权分析——兼论当代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发展[J]. 教学与研究 2016(10)

    标签:;  ;  ;  ;  ;  

    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