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发现,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加之计算机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困难,因此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对于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1]。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老师可以在充分关注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结合计算机知识的本身特点,采取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作用。

1.2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传统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教育形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基本要求,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已经势在必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培养形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颈,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对策

2.1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要全面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卷面考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并不一定拥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但部分成绩不好的同学却相反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以及了解各个学生的特色所在,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在其擅长的领域有所发展。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时要有选择的选用一些逻辑性、综合性很强的课题,让学生自主的选用计算机语言独立的进行编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努力补齐短板,做到均衡发展。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与此同时,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意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2.2课程教育要勇于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着人类生产力、思维的发展。创新计算机课程教育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计算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育者做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的安排选修和必修课程内容,充分利用课本培养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的整体理念和专业思想,利用书本外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计算机领域能有一定的创造力;其次计算机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计算机教学要立足于时代发展潮流,与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同时大学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对计算机事业发展的新动态,由此做到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全面接轨,以帮助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好的融入其中;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让广大学生自觉站在国家的利益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劳动和奉献中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由此才能使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得到稳步的发展。

2.3建立辐射型的训练模式

计算机科学教育中辐射型的训练模式就是立足于社会需求和信息技术进步,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途径。一切理论知识最终会进入实践中被检验,不将理论知识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那么理论知识便失去了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学生毕业后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直接对接人才市场选择就业,或者可以边工作边进修,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升本、考研等多种方式的择业观。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培育机构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完善人才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水平、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发展具有个性化的计算机课程,培育出综合型人才推动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事业的进步。

2.4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以项目为基础的实践场所

2.4.1积极派遣年青教师参加项目实践和相关师资培训,以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尽管企业工程师可以弥补高校老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缺点,但地方高校不能完全依赖于企业,必须自己拥有一支实践工程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主要原因如下。(1)企业无法保证企业参与项目人员的稳定。地方高校的合作单位规模较小,一般没有专门的员工培训师资队伍,而IT开发人员具有较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高校企业项目实训进行规划和跟踪改变。同时,IT技术人员的高流动性也很难保证企业工程师的稳定;(2)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专业引导都需要具有丰富专业实践能力的老师来进行。

2.4.2企业实践

在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环节,企业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提供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实习内容,在实践之后企业与学生双方可以通过实习内容的完成情况等依据决定是否在企业的实践基地继续大四年级下学期的实习。也可双方直接签订就业合同。

a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岗位分配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立校外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校方与企业对实习岗位进行详细的介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岗位。

b企业实践师资安排企业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校外导师,导师均是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研发人员。为学生们分配实习任务,提供实践指导。校内导师由毕业设计导师担任,指导学生的学习任务,计划和工作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工作状况。校企之间建立沟通,企业需要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校内,校内导师也要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校企之间互相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3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贯穿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育坚,马楠,牛选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7(23):61-65.

[2]王振铎,王征风,王倩,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微型电脑应用,2017(7):19-20,28.

标签:;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