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论文摘要

心肌缺血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过去的临床和实验工作表明,针刺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电图ST段的改变,缓解心绞痛。但由于心肌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等)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一般急性发作病人很少来针灸科治疗,使得针灸在该病的治疗上难以发挥作用。然而,过去有关针灸方面的研究工作却提示,针灸可能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未病先防的作用,即,预防或减轻冠心病的发病。因此,探讨一条合适的途径来发挥针刺在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性损害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大量研究证实:心肌缺血性损害可以引发心脏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及心脏对交感神经兴奋性调节的反应性增强。继而引起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过度兴奋,经一系列信号转导机制,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等因素有关。而适当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如采用心脏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其信号转导成分激动剂预处理方法,可以改善其后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而过去有关针灸方面的研究工作显示,针刺可直接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因此,针刺极有可能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进而作用于心脏β1-AR及其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象受体激动剂预处理一样,起到改善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作用。然而,迄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 本项研究采用结扎和再灌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心肌局部缺血模型和离体心脏模拟全心缺血(低灌流)模型,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深入阐明β1-AR及其受体后信号转导路径在介导电针预处理改善缺血性心肌损害中的作用。为针刺预防冠心病、心肌缺血及针刺的“治未病”的保健作用提供现代科学基础。 实验选用雄性成年Wister大鼠120只,体重278+25g;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体重255±17g。第一部分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电针组(EA组)和缺血再灌注+电针+心得安组(EAP组)。EA组于每次麻醉后电针内关30min(电针参数:强度5mA,频率20Hz),连续三天;EAP组于每次麻醉后先腹腔注射心得安(10mg/kg),15min后再电针内关30min,连续三天。NC组、IR组仅于每次麻醉后捆绑30min,不做其他处理,连续三天。第二部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1 综述一 心肌缺血预处理与针灸“治未病”
  • 1.1 心肌缺血预处理
  • 1.1.1 心肌缺血预处理概念的形成
  • 1.1.2 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
  • 1.1.2.1 心肌缺血预处理快速相的心肌保护
  • 1.1.2.2 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相的心肌保护
  • 1.2 针灸“治未病”理论溯源
  • 1.3 针灸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 1.4 针灸与心肌缺血预处理现象的相似点及优势
  • 1.4.1 针灸与心肌缺血预处理现象的相似点
  • 1.4.2 针灸的优势
  • 2 综述二 心肌缺血预处理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 2.1 前言
  • 2.2 正常心脏β-AR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生理功能
  • 2.2.1 心脏β-AR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
  • 2.2.2 正常心脏β-AR及其生理功能
  • 2.2.3 G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 2.2.4 AC和cAMP的生理功能
  • 2.2.5 PKA的生理功能
  • 2+通道的生理功能'>2.2.6 L-型Ca2+通道的生理功能
  • 2.3 β-AR信号转导系统各组成部分在MIP中的作用
  • 2.3.1 β-AR在MIP中的作用
  • 2.3.2 G蛋白在MIP中的作用
  • 2.3.3 AC和cAMP在MIP中的作用
  • 2.3.4 PKA在MIP中的作用
  • 2+通道在MIP中的作用'>2.3.5 L-型Ca2+通道在MIP中的作用
  • 2.4 展望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试剂
  •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方法
  • 2.1 实验分组及预处理方法
  • 2.2 大鼠心肌局部缺血模型的建立
  • 2.3 大鼠离体心脏模拟全心缺血模型的建立
  • 2.4 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
  • 2.5 大鼠心肌细胞负载荧光探针Fura-2/AM
  • 2.6 检测指标
  • 2.6.1 心肌局部缺血模型
  • 2.6.1.1 心电图(ECG)ST段变化
  • 2.6.1.2 心律失常评分
  • 2.6.1.3 心肌梗塞范围的测定
  • 1-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或G蛋白水平变化'>2.6.1.4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膜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或G蛋白水平变化
  • 2.6.1.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cAMP含量
  • 2.6.2 离体心脏模拟全心缺血模型
  • 2.6.2.1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 2.6.2.2 不同激动剂作用下单个心肌细胞钙瞬变的检测
  • 2.7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第一部分 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疗效的确定
  • 1.1 引言
  • 1.2 实验结果
  • 1.2.1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局部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的影响
  • 1.2.2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局部缺血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 1.2.3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局部缺血大鼠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
  • 1.2.4 电针预处理对模拟全心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1.2.5 电针预处理对模拟全心缺血大鼠心肌细胞钙振荡的影响
  • 1-AR及其信号转导系统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中的介导作用'>2 第二部分 探讨β1-AR及其信号转导系统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中的介导作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结果
  • 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的影响'>2.2.1 电针预处理对局部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膜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的影响
  • sα蛋白的影响'>2.2.2 电针预处理对局部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膜G蛋白的影响
  • 2.2.3 电针预处理对模拟全心缺血后分离的单个心肌细胞在Forskolin作用下钙瞬变的影响
  • 2.2.4 电针预处理对局部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cAMP的影响
  • 2.2.5 电针预处理对模拟全心缺血后分离的单个心肌细胞在8-Br-cAMP作用下钙瞬变的影响
  • 2.2.6 电针预处理对模拟全心缺血后分离的单个心肌细胞在Bay K-8644作用下钙瞬变的影响
  • 讨论
  • 1 第一部分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 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2 第二部分 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 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组成'>2.1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组成
  • 1-AR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2.2 心肌缺血时β1-AR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
  • 1-AR信号转导通路各站点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中的介导作用'>2.3 β1-AR信号转导通路各站点在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中的介导作用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功能及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20(06)
    • [2].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心电与循环 2017(03)
    • [3].电针预处理对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心脏保护作用[J]. 医学与哲学(B) 2016(01)
    • [4].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02)
    • [5].基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探讨电针预处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6].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7(06)
    • [7].电针预处理通过上调Peroxiredoxin 6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4(05)
    • [8].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 2013(03)
    • [9].近5年电针预处理及电针治疗脑缺血大鼠的机制研究进展[J]. 针刺研究 2019(05)
    • [10].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改进模型大鼠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5)
    • [11].不同时程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J]. 上海针灸杂志 2014(12)
    • [12].电针预处理对于老年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上海医学 2014(12)
    • [13].“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14].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电针预处理调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中的作用[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6(06)
    • [15].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后突触结构的影响[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2(02)
    • [16].不同变频组合电针预处理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皮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5)
    • [17].电针预处理对促排卵大鼠卵巢功能及VEGF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6(05)
    • [18].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4(09)
    • [19].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4)
    • [20].大麻素受体1参与重复电针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16)
    • [21].电针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6(22)
    • [22].不同波形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脓毒症脑损伤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7(10)
    • [23].ε蛋白激酶活化介导的抗凋亡通过大麻素受体1参与电针预处理诱导的快速耐受[J]. 医学争鸣 2011(05)
    • [24].电针预处理联合生活干预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控制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 中国医刊 2018(10)
    • [25].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损伤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1)
    • [26].电针预处理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20)
    • [27].电针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6)
    • [28].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膻中、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功能活动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09)
    • [29].电针预处理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在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08)
    • [30].电针预处理大鼠百会穴对脑缺血保护作用及HIF-1α相关机制的研究[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5(05)

    标签:;  ;  ;  ;  ;  

    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