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脂立方液晶及咪唑类离子液液晶的研究

类脂立方液晶及咪唑类离子液液晶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溶剂中,两亲分子可以形成多种的缔合结构,如胶束、囊泡、溶致液晶等。溶致液晶因为相态丰富多样、结构可调控等特殊的性能而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材料合成、萃取、催化、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被广泛的研究。本论文从扩展溶致液晶在药物载体及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两个角度出发,对溶致液晶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列研究。首先,利用甘油单酸酯构建了类脂立方液晶,研究了多种添加剂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药物分子在立方液晶中的增溶位置,同时考察了其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包载及药物控制释放方面的应用。其次,利用长链咪唑类离子液体与水和对二甲苯共同构筑了溶致液晶,研究了溶致液晶的结构参数、流变学性质与各组分含量、烷基链长之间的关系,还比较了长链咪唑类离子液体形成的溶致液晶与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致液晶在结构及流变学性质上的差异。这为今后以咪唑类离子液体溶致液晶作为模板进行纳米材料的制备打下了理论基础。甘油单油酸酯(MO)与水形成的类脂立方液晶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亲和度高、粘度大、有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等优点,因此其在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本论文的第二章中,我们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流变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考察了嵌段共聚物(F-127)、药物分子(盐酸普鲁卡因,PC)对MO/水类脂立方液晶结构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发现,F-127的加入可以引起MO/水立方液晶的结构由CD型向CP型转变,而盐酸普鲁卡因的加入则可以引起立方液晶由CG型向CD型转交。相应的,体系的流变学性质也随着立方液晶结构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体系流变学性质非线性变化也证实了,随着F-127和PC的加入,立方液晶内部结构的变化不是连续的,体系确实存在着相态类型的变化。利用FT-IR技术研究了盐酸普鲁卡因对立方液晶中MO分子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盐酸普鲁卡因后,MO分子烷基链构象的变化较大,随着PC的加入,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宽度变窄,说明烷基链活跃度降低,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增强。同时,PC的加入更有利于立方液晶相中kink构象的形成。PC对MO分子极性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MO分子中羰基的氢键形式加强,这是由于PC中的N-离子上的H原子与羰基上的氧原子间形成了氢键作用。进一步证实,盐酸普鲁卡因可以增溶在MO分子形成的双层膜中,与MO共同构筑立方液晶中骨架结构。而随着PC含量的升高,MO分子中构象的不连续性变化也恰好对应于SAXS结果中表明的,MO/水立方液晶由CG型向CD型的结构转变。类脂立方液晶在水中的分散体系(cubosome)也是一种潜在的药物载体。在本论文的第三章中,我们用一种操作简单的前体法制备了cubosome,通过SAXS、冷冻蚀刻电镜(FF-TEM)和激光光散射(DLS)等技术考察了该分散体系颗粒的结构类型、形貌以及粒径分布。研究发现,一定量的嵌段共聚物F-127和P6100对cubosome的形貌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分散体系仍然为不规则的立方状颗粒,但颗粒的粒径尺寸变化明显,这与嵌段共聚物可以引起体系内部结构由CD向CP变化有关,而且相同量的嵌段共聚物由于分子量的差异对颗粒尺寸的影响也有所不同;链长不同的三种甘油单酸酯均可以得到相应的cubosome,但其分散颗粒的粒径尺寸存在差异;由于药物分子咖啡因可以破坏MO分子极性头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因此其加入可以引起体系发生由cubosome向囊泡的相转变。两亲分子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但可以起到增溶药物、保护药物、稳定药剂等的作用,而且其在溶剂中形成的多种有序结构本身即可用作药物载体。在本论文的第四章中,我们在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方面进行了研究尝试。首先,研究了两种药物分子——盐酸普鲁卡因(PC)和盐酸环丙沙星(CF),对两种双尾巴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在水中胶束化过程热力学参数的影响,从分子层面揭示了药物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包括表面张力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稳态荧光技术等。研究发现,药物分子对双尾巴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平衡值(γcmc)以及表面活性剂分子胶束化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机理有所不同。PC与AOT之间的静电引力,可以导致水溶液中AOT的cmc及γcmc值降低。当PC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PC可以与AOT形成混合胶束,进一步影响其胶束化行为。PC与DDAB之间的静电斥力,导致DDAB胶束排列松散,水溶液的γcmc升高。CF和AOT间的静电引力同样可以引起水溶液中AOT的cmc值及γcmc降低。另一方面,CF导致DDAB在水溶液中cmc及γcmc升高,则是因为CF可以破坏DDAB疏水部分周围水分子形成的“冰山”结构。同时,通过对比药物分子在水溶液及胶束溶液中光学性质的差异,也可以证实PC与AOT混合胶束的生成,并推测出CF增溶在AOT胶束的栅栏层中,而在DDAB体系中,CF位于DDAB胶束/水的界面附近。其次,在本章中,利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了PC在MO/水立方液晶中的释放行为。发现在研究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盐酸普鲁卡因均可以在MO/水立方液晶中达到缓释,t1/2超过20小时,且释放效率超过80%,基本达到完全释放。PC在不同体系中的释放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暴释阶段,对应于自由药物分子的释放;第二阶段为载体中包结的药物分子的释放。两个阶段的释放曲线均符合Higuchi平方根定律。而第二阶段中,PC在CD结构立方液晶中的扩散系数高于在CG结构立方液晶中的扩散系数,说明药物释放行为的差异与载体体系的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最后,我们还考察了F-127的含量对氯霉素在MO/水体系形成的cubosome中释放行为的影响。发现氯霉素的释放效率与体系的结构有关,对于氯霉素这类亲油的模型药物来说,cubosome是一种暴释载体。近些年来,离子液体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绿色化学、合成、催化及材料制备方面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离子液体除了作为传统溶剂的替代品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其分子结构的调控,使之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进而扩展了离子液体的应用范围。在本论文的第五章中,我们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链长的1—烷基—3—甲基澳代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Br,N=12、14、16),并利用这几种离子液体与对二甲苯和水共同构筑了溶致液晶体系,同时应用SAXS、偏光显微镜(POM)、核磁共振(2H-NMR)等技术对离子液体溶致液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溶致液晶的结构参数受到体系中离子液体的种类及各组分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六角相中,随着离子液体含量的升高,一方面,离子液体分子在形成结构单元的棒状胶束中的聚集更加紧密;另一方面,结构单元在体系中的聚集也更加紧密。在层状相中,随着水含量的升高,溶致液晶的水通道厚度增大,相应的离子液体分子双层膜受到挤压,其厚度降低。同时,体系的流变学性质与溶致液晶的结构有关,在六角相中随着离子液体分子的聚集更加紧密,体系的稳态参数和动态模量值均增大,松弛时间缩短。在层状相中,则由于水含量的升高,体系的模量值降低。长链咪唑类离子液体形成的溶致液晶的结构参数与流变学性质随组分含量变化的规律与在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形成的溶致液晶体系中的变化规律一致。但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长链咪唑类离子液体形成的溶致液晶的结构与相同碳链长度的三甲基季铵盐体系有所差异。在C12mim-Br/对二甲苯/水三元体系中,除六角相和层状相外,还利用SAXS和NMR等技术手段证实了双连续型立方相溶致液晶的存在。根据IPMS理论计算了立方液晶的结构参数,发现随着离子液体含量的升高,离子液体分子双层膜逐渐膨胀,进而挤压水通道,使水通道半径的值降低。长链咪唑类离子液体疏水烷基的长度对其形成的溶致液晶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疏水烷基的长度越大,液晶的晶胞参数越大、流变学模量参数的值越高。同时,体系的流变学性质与液晶的结构有关。这部分研究丰富了溶致液晶体系,同时为离子液体在合成纳米材料、催化和萃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液晶的简介
  • 2.液量的分类
  • 2.1 热致液晶
  • 2.2 溶致液晶
  • 3.溶致液量的检测手段
  • 3.1 偏光显微镜法
  • 3.2 X射线散射
  • 3.3 核磁共振法
  • 3.4 流变学性质
  • 3.5 其它检测手段
  • 4.溶致液晶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 5.本论文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类脂立方液晶的物理化学性质
  • 1.前言
  • 1.1 双连续型立方液晶的结构特点
  • 1.2 药物对类脂立方液晶相行为的影响
  • 1.3 本章的研究内容
  • 2.实验
  • 2.1 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3.结果与讨论
  • 3.1 F-127对MO/水立方液晶相行为的影响
  • 3.2 盐酸普鲁卡因对MO/水立方液晶相行为的影响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类脂立方液晶在水中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 1.前言
  • 2.实验
  • 2.1 试剂
  • 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3.结果与讨论
  • 3.1 聚合物对cubosome结构的影响
  • 3.2 不同链长的脂类形成的cubosome
  • 3.3 咖啡因对cubosome结构的影响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药物对载体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及其在类脂立方液晶中的释放行为
  • 1.前言
  • 2.实验部分
  • 2.1 试剂
  • 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3.结果与讨论
  • 3.1 药物与双尾巴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 3.2 盐酸普鲁卡因在MO/水立方液晶中的释放行为
  • 3.3 药物在cubosome中的释放行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咪唑类长链离子液体/对二甲苯/水体系形成的溶致液晶
  • 1.前言
  • 2.实验
  • 2.1 试剂
  • 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3.结果和讨论
  • 16mim-Br/对二甲苯/水体系'>3.1 C16mim-Br/对二甲苯/水体系
  • 12mim-Br/对二甲苯/水体系'>3.2 C12mim-Br/对二甲苯/水体系
  • 3.3 烷基链长对离子液体/对二甲苯/水溶致液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两篇已发表的英文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液晶与显示总目次[J]. 液晶与显示 2019(12)
    • [2].超薄液晶屏撕膜机的研究与设计[J]. 科技风 2016(20)
    • [3].关于液晶联动的分析研究[J]. 液晶与显示 2017(07)
    • [4].液晶屏坏点修复方法[J]. 移动信息 2013(12)
    • [5].瑰丽的液晶[J]. 第二课堂(初中) 2011(Z2)
    • [6].液晶屏相关维修资料(下)[J]. 家电检修技术 2012(03)
    • [7].液晶屏相关维修资料(上)[J]. 家电检修技术 2012(01)
    • [8].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10(02)
    • [9].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10(03)
    • [10].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9(01)
    • [11].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9(02)
    • [12].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9(03)
    • [13].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9(04)
    • [14].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9(06)
    • [15].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8(02)
    • [16].网上看《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8(04)
    • [17].创维酷开液晶空前热销[J]. TWICE消费电子商讯 2008(01)
    • [18].液晶与显示 1-12期(第31卷) 2016年(月刊) 总目次[J]. 液晶与显示 2016(12)
    • [19].液晶5CB磁化特性的数值分析[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7(02)
    • [20].液晶结构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5(12)
    • [21].尝试修复液晶坏点[J]. 电脑爱好者 2013(07)
    • [22].奇妙的液晶[J]. 初中生必读 2009(03)
    • [23].欢迎订阅2010年《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10(02)
    • [24].欢迎订阅2010年《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10(03)
    • [25].欢迎订阅2010年《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10(04)
    • [26].液晶乱局[J]. 商务周刊 2010(16)
    • [27].欢迎订阅《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9(02)
    • [28].欢迎订阅《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9(03)
    • [29].欢迎订阅《液晶与显示》[J]. 液晶与显示 2009(04)
    • [30].浅谈液晶印刷工艺[J]. 广东印刷 2009(04)

    标签:;  ;  ;  ;  ;  

    类脂立方液晶及咪唑类离子液液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