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维黄杨星D及其片剂的质量与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环维黄杨星D及其片剂的质量与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论文题目: 环维黄杨星D及其片剂的质量与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物分析

作者: 谢昀

导师: 于治国

关键词: 黄杨木,环维黄杨星,分散片,质量标准,含量测定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黄杨木作为药用,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民间用其治疗心血管病。黄杨木中主要活性成分环维黄杨星D(商品名为黄杨宁),目前已从黄杨木中提取分离,并与其制剂黄杨宁片一起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本文建立了环维黄杨星D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黄杨木药材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并建立了黄杨木药材的质量标准;对黄杨木中提取分离环维黄杨星D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研制开发了环维黄杨星D分散片并制定了质量标准。1.环维黄杨星D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中国药典中对环维黄杨星D原料及片剂的含量测定,分别采用非水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文献报道的方法有HPLC/MS法、荧光或紫外衍生化HPLC法。本文建立了一种测定环维黄杨星D的液相方法,简便快速,不需衍生化,方法专属性和重现性好。该方法使用ODS柱,流动相为0.005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内含0.15%的三乙胺,磷酸调节pH至3.1)-乙腈(73:27,ν/ν),检测波长203nm。环维黄杨星D在0.5~8.0μg范围内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方法重现性RSD为0.9%,平均回收率为98.6%。测定了3批不同产地的市售环维黄杨星D原料,结果含量约为85%。2.黄杨木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标准研究建立了黄杨木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测定方法。样品用氯仿回流提取,经氯仿和乙酸乙酯预处理后,在ODS柱上分离,流动相为0.005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内含0.15%的三乙胺,磷酸调节pH至3.1)-乙腈(54:46,ν/ν),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45℃。在1.24~12.4μg范围内,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方法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重现性RSD为1.5%。本法结果准确、重现性良好,适用于黄杨木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杨木药材的质量标准。采用TLC法鉴别黄杨木中的环维黄杨星D:使用硅胶G板,以乙酸乙酯-甲醇-氨水(17:2:1,ν/ν/ν)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为显色剂。采用上述HPLC法测定黄杨木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要求不得少于0.090%(g/g)。3.环维黄杨星D制备工艺的改进采用环己烷溶剂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分离条件,确定以氨水与95%乙醇的混合液(pH=10)为碱化溶液,碱化1h后提取。以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4.0)为沉淀剂,制得粗品;粗品使用氯仿-丙酮重结晶得最终产品。经HPLC法测定,产品纯度为89%。4.环维黄杨星D分散片的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通过处方筛选,确定以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乳糖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选择亲水性粘合剂PVPK30;崩解剂的加入采用内外加法。制成的分散片在30s内完全崩解并通过2号筛,在5分钟时溶出度达到95%以上。制订了环维黄杨星D分散片的质量标准,选择与环维黄杨星D含量测定相同的HPLC法,测定分散片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建立了一种灵敏度较高的HPLC-ELSD法测定溶出度,色谱条件:ODS柱,流动相为0.2%的甲酸和0.2%的三乙胺溶液-乙睛(80∶20,v/v),流速0.8mL·min-1;检测器条件:漂移管温度105℃,气体流速2.8 L·min-1。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环维黄杨星D的研究概况

1.2 环维黄杨星D的研究进展

1.3 选题依据

第二章 环维黄杨星D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2.1 仪器、试剂与药品

2.2 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黄杨木中有效成分的测定及药材质量标准建立

3.1 黄杨木中环维黄杨星 D的含量测定

3.2 黄杨木药材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 黄杨木中环维黄杨星 D的提取分离工艺

4.1 仪器、材料、试剂与药品

4.2 提取分离方法的筛选

4.3 环维黄杨星 D的提取分离工艺考察

4.4 纯度考察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环维黄杨星 D分散片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

5.1 处方

5.2 制备工艺

5.3 处方筛选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环维黄杨星D分散片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6.1 样品、对照品来源与规格

6.2 性状

6.3 鉴别

6.4 检查

6.5 含量测定

6.6 环维黄杨星 D分散片的质量标准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6-12-14

参考文献

  • [1].环维黄杨星-D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D]. 沈祥春.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 [2].环维黄杨星D对心血管作用机理研究[D]. 梁涛.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 [3].环维黄杨星D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研究[D]. 邓晓冬.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 [4].环维黄杨星D缓释微丸的研究[D]. 姚琳.沈阳药科大学2004
  • [5].环维黄杨星D肾脏毒性机制的研究[D]. 梁晓雯.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 [6].环维黄杨星D对肾脏毒性的作用研究[D]. 于民权.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7].小鼠移植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黄杨类化合物的体外筛选[D]. 苏红.昆明理工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注射用丹红(冻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陶春梅.沈阳药科大学2006
  • [2].注射用生脉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白晶.沈阳药科大学2006
  • [3].环维黄杨星D对肾脏毒性的作用研究[D]. 于民权.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4].恩替卡韦分散片的处方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D]. 蒋银妹.沈阳药科大学2008
  • [5].盐酸噻诺啡片制剂学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李妍妍.沈阳药科大学2005
  • [6].环维黄杨星D缓释微丸的研究[D]. 姚琳.沈阳药科大学2004
  • [7].生物活性环维黄杨星D前药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 郭彩红.四川大学2006
  • [8].制粒和压片的工艺参数对片剂质量影响的研究[D]. 高志江.天津大学2006
  • [9].尼美舒利片生产工艺与质量研究[D]. 杨昕.天津大学2006
  • [10].环维黄杨星D对心血管作用机理研究[D]. 梁涛.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标签:;  ;  ;  ;  ;  

环维黄杨星D及其片剂的质量与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