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层面的成都浣花溪公园空间组织研究

基于环境—行为层面的成都浣花溪公园空间组织研究

论文摘要

环境与人的互动产生行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为构建满足行为需求的场所,然而要了解利用者行为模式与环境相关因素的互动状况,需藉由行为的观察及访谈调查,以厘清设计者主观意识的预设,进而检讨空间的成效与创造更符合利用者行为需求的场所。因此,公园空间与利用者互动之环境行为研究,对于公园空间品质的提升有相当助益。本研究首先透过文献的回顾,了解城市空间研究的发展沿革,确立城市公园在城市空间中的综合性开放空间的地位;再者,由国内外环境—行为研究发展概况的探讨与比较中发现,环境—行为研究可提供城市公园在日后发展非物质设计方向上的参考建议。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对成都浣花溪公园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运用动线观察法、访谈法对公园内利用者行为进行调查和记录,进而在环境—行为层面研究成都浣花溪公园的空间结构和组织形式,提供作为改善城市公园设计上的参考依据。由研究调查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环境—行为层面研究公园空间组织结构是可行的。通过动线观察法,将浣花溪公园十五个公园空间区域中通过率大于50%的空间进行类型化分析,得出环境—行为层面浣花溪公园利用者六种活动类型,包括广场为主全体利用型、园路为主全体利用型、沧浪湖周边利用型、草堂周边利用型、万树山为主利用型和观演活动为主利用型。(2)浣花溪公园实质景观环境体现总体景观设计理念。公园环境意象借草堂之名突出中国诗歌文化中心,公园空间组织借溪水脉络勾勒出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核心区域,公园景观格局借森林景观、滨水景观和湿地景观营造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境。浣花溪公园的研究结果符合设计指导思想,充分反映公园的设计理念,景观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城市风采。(3)成都浣花溪公园空间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浣花溪公园空间动静相宜,具有完整的景观序列;风景起结开合,疏密有致,立体空间表现上断续起伏;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和色彩布局显示其独有的森林与湿地并存的生态规律。总体来说,景点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强,系统的有序度高,空间结构紧致,是良好的公园空间组织结构。(4)不同属性利用者空间偏好分析是环境—行为研究对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利用者对于空间的生态需求有所不同。青少年段利用者空间偏好相对极端化,中青年段时空分布成散点状;中老年段利用者对空间有明显的选择意识,能够根据不同的个体需求主动选择适宜的环境空间。(5)人们的游园动机分为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两种。从调查结果可知,利用者来园频率越高,游园动机越丰富。初次来园者游园动机单一,以参观学习为主,随着来园频率越高,能表现出更丰富的环境需求。丰富的游园动机主要表现出以下三点特征:多样性、层次性和交叉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非物质设计的兴起
  • 1.1.2 城市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 1.1.3 环境—行为研究的关注
  • 1.2 相关概念
  • 1.2.1 城市公园
  • 1.2.2 空间组织
  • 1.2.3 环境行为
  • 1.2.4 行为模式
  • 1.3 国内外城市公园空间研究进展
  • 1.3.1 城市公园研究进展
  • 1.3.2 国外城市公园空间研究进展
  • 1.3.3 国内城市公园空间研究进展
  • 1.4 国内外环境—行为层面的公共空间研究进展
  • 1.4.1 国外环境—行为层面的公共空间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环境—行为层面的公共空间研究进展
  • 1.5 国内环境—行为层面的城市公园应用研究进展
  • 1.6 浣花溪公园研究进展
  • 1.7 动线观察法研究进展
  •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8.1 微观空间尺度的实证研究
  • 1.8.2 体现环境—行为研究的人本关怀
  • 1.8.3 体现环境—行为研究对功能的提升
  • 1.8.4 推广动线观察法在公园利用研究领域的应用
  • 2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浣花溪公园概况
  • 2.1.2 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 2.1.3 景观设计
  • 2.2 研究内容
  • 2.2.1 总结浣花溪公园空间组织结构
  • 2.2.2 研究利用者的环境行为特征
  • 2.2.3 探讨一个良好的公园空间组织形式
  • 2.3 研究框架
  • 2.4 研究技术与方法
  • 2.4.1 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
  • 2.4.2 实地调查
  • 2.4.3 计算机辅助设计
  • 2.4.4 动线观察法
  • 2.4.5 实证研究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地环境构成
  • 3.1.1 空间位置说明与定位
  • 3.1.2 周边土地利用现况
  • 3.1.3 停车设施
  • 3.1.4 建筑物配置说明
  • 3.2 浣花溪公园空间组织分析
  • 3.2.1 公园空间组织结构说明
  • 3.2.2 利用者行为空间分析
  • 3.3 全区观察记录结果整理
  • 3.3.1 公园空间区域划分
  • 3.3.2 利用者属性调查结果整理
  • 3.3.3 空间行为归类
  • 3.3.4 利用者空间行为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2.1 公园环境—行为具有互动的关系
  • 4.2.2 公园环境—行为有"片段—场景—结构"三个层面的空间表现
  • 4.2.3 良好的空间环境是利用者行为活动的首要选择
  • 4.2.4 良好的空间环境具有典型的利用者行为模式
  • 4.3 建议
  • 4.3.1 研究范围的特殊性
  • 4.3.2 对本文研究问题的几点思考
  • 4.3.3 对公园空间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游客需求的浣花溪公园智慧化建设[J]. 四川林业科技 2020(03)
    • [2].《浣花溪图》中国画[J]. 中国文艺评论 2018(05)
    • [3].让身心放飞起来吧——读传统清音唱词《小放风筝》有感[J]. 曲艺 2017(05)
    • [4].浣花溪[J]. 诗歌月刊 2018(03)
    • [5].浣花溪,淘洗出一个个诗歌大侠[J]. 星星 2016(34)
    • [6].浅谈浣花溪公园生态恢复[J]. 城市地理 2017(04)
    • [7].浣花溪[J]. 歌曲 2016(05)
    • [8].偕友过浣花溪戏怀杜公[J]. 岷峨诗稿 2011(02)
    • [9].春到浣花溪,情闲卢子贵[J]. 晚霞 2017(23)
    • [10].魅力小溪之成都浣花溪[J]. 中学生百科 2018(17)
    • [11].关于公园提升改造后的几点思考[J]. 国土绿化 2010(06)
    • [12].湿地公园的设计研究——成都市浣花溪湿地公园[J]. 科技视界 2013(33)
    • [13].话说成都公园之浣花溪公园记[J]. 晚霞 2008(23)
    • [14].浣花溪上彩笺飞[J]. 思维与智慧 2018(03)
    • [15].动态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运用及设计研究——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6)
    • [16].浣花溪畔两码头[J]. 晚霞 2015(03)
    • [17].成都杜甫草堂与浣花溪[J]. 金山 2019(07)
    • [18].看到浣花溪别墅[J].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13(09)
    • [19].魂回浣花溪[J]. 地火 2015(02)
    • [20].沉吟在浣花溪畔(外一章)[J]. 散文诗世界 2011(04)
    • [21].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01)
    • [22].公园景观铺地设计——以浣花溪公园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20(11)
    • [23].院长寄语[J]. 文物天地 2015(01)
    • [24].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7)
    • [25].诗二首[J]. 岷峨诗稿 2010(02)
    • [26].杜甫:成都自然之美的发现与歌吟[J]. 杜甫研究学刊 2015(02)
    • [27].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J]. 四川建筑 2009(03)
    • [28].夜歌[J]. 青年作家 2010(10)
    • [29].青羊宫到浣花溪——成都·“新冠肺炎”时期的民间生活文本[J]. 美文(上半月) 2020(04)
    • [30].城市公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研究——以成都浣花溪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19(29)

    标签:;  ;  ;  ;  

    基于环境—行为层面的成都浣花溪公园空间组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