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体会

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体会

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讨论患有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的患者,采用无陪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无陪护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1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陪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无陪护护理体会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精神科疾病,通常是慢性且容易复发,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的思维、性格、情感以及行为都发生分裂,基本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被破坏,所以对周围环境的应对方式总是消极的,影响了患者的行为和情感。患有精神分裂时的患者其思想是比较消极的,面对社会会出现逃避、退缩等现象,这样的应对方式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致使病情容易反复。同时,由于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患者会长期在院治疗,加之患者的家属无法全面的陪伴患者,导致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大,进而出现一系列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1],所以为了研究无陪护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患者影响,特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长期住院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经过家属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经过将CCMD-3进行诊断并确诊[2],且排除身体具有重大缺陷的患者。95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8例患者,年龄29岁到88岁,平均年龄(41.29±2.31)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病程3年到18年,平均病程(8.19±1.52)年。对照组共48例患者,年龄31岁到86岁,平均年龄(42.31±2.16)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病程4年到19年,平均病程(9.11±1.1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无陪护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2.1生活护理干预,由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长期住院,并且大多数都缺乏其自理能力,在生活中需要他人协助,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生活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并组成护理小组,调查以往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向以往收治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询其建议及需求,根据多方面调查结果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确立护理重点,优化护理细节,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注重对患者细节的护理。

1.2.2用药护理,由于精神分裂的患者要长期服用药物,同时患者还会伴有其他类疾病,所以大量的药物共同作用下,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发应,同时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自身体质较弱,对不良反应更为敏感,因此在患者用药时,在保障药物效果的基础上,选择一些不良反应较低的药物,并且在服药的过程中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发生不良反应,应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治疗。

1.2.3加大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以提高患者适宜外界的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积极性。并重视培养患者良好的个性,指导患者进行礼仪、沟通、表达等方面的学习,教会如何人际交往;指导患者分辨非理性情绪,说明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等阶段起到的作用,教会患者合理释放、控制自身情绪,增强平衡自身处境的能力;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沟通,并于患者的亲友达成共识,用家庭的温暖及关爱给予患者最大的心理支持[3]。

1.2.4加强对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病程、不同个性及不同文化层次患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发病初期,以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知识,讲解发病机制,说明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及积极参与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处于疾病缓解期的患者,需重视对其自知力的强化,以最大程度减少复发,重视精神卫生方面的宣讲,提高患者对某些精神类症状的分析及自我评判能力,可以和患者一同回顾其在疾病中表现,进而强化患者的自制能力;对于处在康复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以多种形式不断强化疾病方面知识,教会患者应对方法,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1.2.5安全护理干预,加强日常风险管理。如:将存在风险因素较多的患者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床边加装护栏,将盛有热水的器具及尖锐物品妥善放置,远离患者,座椅、走廊、卫生间增设扶手,保证地面清洁、干燥;完善患者病房的监控系统,护理人员还应定时巡视患者的病房,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1.2.6锻炼康复干预,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并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落实,组织患者参与训练,主要内容为:日常生活能力强化训练,可指导患者逐步完成家务;社会技能强化训练,可在护理人员监督下在室外完成;文娱活动,安排患者参加适当体能训练及唱歌等文娱活动;工艺技能强化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工艺品制作、毛衣编织等工作,并设立奖励制度,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

1.2.7预见性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理能力较差,另外疾病的困扰下,导致患者的抗病能力以及体质均出现下降的情况,就会出现不知冷暖、终日卧床等情况,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高其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掌握患者的一系列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患者出现突发症状可以及时的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率(%)表示,实施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16%,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2.9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且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能力及社会能力下降明显。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社会功能的重要因素,认知功能障碍最突出的表现是机体的记忆力、觉醒度、注意力、学习能力严重下降,导致患者失去执行计划目标的能力。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单一、封闭的环境中,活动范围相应受限,失去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容易产生性格冷淡、行为退缩等现象,以致社会功能几乎丧失。而对于病情逐渐加重的患者,必须予以长期住院治疗,而长期的住院治疗,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病情的恶化,但是也导致患者的生活能力受到损伤,同时还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患者祝愿期间,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4]。

无陪护护理干预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不需要家属的陪同,是由护理人员完成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也是临床中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并且将该护理模式融入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从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加大预见性护理干预等多方面实施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1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无陪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竹芳,钟丽珊,梁金娇,谢美娟.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3,48(08):132-133

[2]魏玲玲,高群,尤传伟,等.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对策探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1(60):234

[3]宇虹,周郁秋,王丽娜,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支持性干预方案的简单效应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1-6

[4]何秀英,陈剑英,吴风云,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49-52

标签:;  ;  ;  

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