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离子束辐照玉米生物效应研究

低能离子束辐照玉米生物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起,余增亮等发现了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效应。此后引发了离子束生物诱变效应的广泛研究,学者们发现了多种多样的诱变效应,包括生物表型性状、细胞学效应、生化效应、遗传效应及分子生物学效应等,其中,通过突变体选择选育了一大批包括水稻、小麦、微生物等在内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在机理机制方面,围绕细胞刻蚀穿孔、物质沉积、能量沉积、电荷沉积、近旁效应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值得深入研究。但是,一项新兴的研究领域,离子束生物技术还存在处理方法有待拓展、处理设备有待改进、处理群体小、诱变机理有待阐明等诸多挑战。为更深入开展离子束生物诱变研究,我们选择玉米作为研究材料,开展机理及应用研究,以期获得新的进展。通过玉米离子束诱变研究,我们获得了如下结论:①研究发现,玉米作为离子束诱变研究的对象,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作为二倍体,其基因组较小麦为简单;第二,玉米种子较大,易于剥除种皮从而可免除种皮对离子束注入的限制,使生长点可直接被辐照诱变;第三,相对小麦与水稻,玉米具有较大的胚,可以提供更多的离子束辐照表面积以接受更多离子束辐照:第四,玉米100天左右的较短生育期,可以在海南加代繁殖,实现一年两到三代的诱变世代,为扩大选育突变体群体,缩短研究周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五,最值得关注的是,相对小麦与水稻,玉米花粉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较长的存活时间,使花粉诱变育种成为可能,可以进行花粉诱变创造极大地突变体群体,为选育突变体提供了宝贵的机会。②通过花粉诱变效应探索,克服了花粉诱变操作中存在的花粉抽真空逸失、活力测定方法选择、高死亡率、快速授粉、加代快速选育突变体、花粉处理方法及剂量选择等诸多困难,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玉米花粉诱变方法,获得了花粉囊突变体、籽粒致死突变、籽粒颜色突变、粒形突变、白化苗突变等丰富的突变类型,初步证明玉米花粉离子束诱变是一种高效快速的诱变方法。③探索建立了玉米种子胚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克服了蛋白质提取、双向电泳除盐升压、高效快速染色等研究难点,获得了稳定有效的实验操作方法,高质量的电泳图谱的获得,通过大量实验探索改进的改良TCA/丙酮蛋白质提取、改良电泳程序、改良胶条平衡及改良胶体考染程序等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离子束诱变效应蛋白质组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④离子束生物诱变效应研究的创新。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离子束诱变效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前人关于离子束辐照引起自由基产生、引起同工酶谱变化为启发,考虑结合最为先进的前沿生物学研究技术——后基因组学研究技术,使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与以双向电泳及质谱鉴定技术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相结合,从整个蛋白质组的角度探索离子束辐照诱变处理引起机体的蛋白质类型群体变化出发,综合研究其效应。关键酶蛋白质的变化,即是诱变效应的本身,又是更多表型效应产生的内部机制,蛋白质变化研究,集效应与机制研究于一体,为离子束生物效应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值得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注入机产生的真空环境即可引起玉米胚蛋白质组发生变化,一些胁迫应激酶产生了响应。离子束注入玉米种子后,取其萌发胚进行研究,发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变化:分子伴侣smHSP(如HSP16.9、HSP17.4)、HSP70、LEA3、DHN1等明显上调表达,可能与离子胁迫保护有关;多种抗氧化酶大量上调表达,如MnSOD、GST21、peroxidase等均出现表达量增加,可能与抵抗离子束引起的自由基增加有关;蛋白降解体系变化,如26S蛋白酶体等上调表达,可能与降解离子束辐照引起的变性蛋白有关;大量调控因子出现、消失、上调或下调表达,如Ran蛋白、MAPK因子、PP2A、14-3-3蛋白等,可能与机体应激调控有关;糖、蛋白质、核酸等代谢酶下调,可能与离子束胁迫引起损伤有关,也可能是离子束辐照引起种子萌发降低,生长缓慢等形成的原因;一些基因表达相关蛋白或核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可能引起突变效应的产生。⑤玉米杂种优势在蛋白质组上有突出表现。研究发现玉米杂交种与其亲本自交系对离子束辐照的反应不同,突出表现在杂交种能耐受更大剂量的离子束辐照,同样的辐照剂量下,杂交种受损伤小。相应蛋白质组上的表现则为:杂交种对抗离子束辐照的应激更为积极和复杂。如产生更多的分子伴侣,分子伴侣的种类更为复杂可能更为有效的消除变性蛋白质;抗氧化酶种类更多,表达量较亲本增加;调控因子种类更多,大量调控因子出现或增加可能有利高效调控。杂交种代谢酶类表达下调的幅度较亲本自交系为小,可能是杂交种对辐射表现耐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低能离子束辐照生物诱变效应研究与发展
  • 1.1 离子束辐照生物工程学科的形成
  • 1.2 低能离子束辐照生物效应
  • 1.2.1 生理性状诱变效应
  • 1.2.2 生化效应
  • 1.2.3 细胞学效应
  • 1.2.4 分子生物学效应
  • 1.3 离子束诱变效应机理研究
  • 1.4 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存在的问题及新的研究思路
  • 1.5 本课题的缘起
  • 第二章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2.1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 2.1.1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 2.1.2 质谱技术
  • 2.1.3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
  • 2.2 蛋白质组学在模式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 2.2.1 拟南芥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2.2.2 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2.2.3 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三章 玉米低能离子束辐照注入花粉诱变方法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植物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花粉存活率测定方法选择
  • 3.2.2 离子束处理的剂量和能量
  • 3.2.3 离子束处理的玉米花粉突变体
  • 3.3 讨论
  • 3.3.1 离子注入
  • 3.3.2 玉米花粉离子束诱变优势
  • 第四章 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玉米胚蛋白质的提取
  • 4.2.2 双向电泳
  • 4.2.3 凝胶图象分析
  • 4.2.4 凝胶胶内酶解
  • 4.2.5 质谱鉴定
  • 4.3 结果
  • 4.3.1 样品提取
  • 4.3.2 电泳过程的改进
  • 4.3.3 染色方法
  • 第五章 低能离子束辐照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分析
  • 5.3.1 低能离子束处理玉米自交系Chang7-2和Zheng58种子的胚蛋白质组学分析
  • 5.3.2 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离子束辐照种子的萌发胚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生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能离子束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4)
    • [2].低能离子束注入纤维分解菌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1)
    • [3].玉米低能离子束辐照诱变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9)
    • [4].水稻转座子对低能离子束辐照反应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5(01)
    • [5].分式析因设计法对低能离子束介导参数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6].分式析因设计法对低能离子束介导参数的初步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8)
    • [7].低能离子束诱发大肠杆菌甲基化效应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 2008(01)
    • [8].低能离子束辐照下水稻中与ABA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02)
    • [9].低能离子束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0)
    • [10].低能N~+离子束诱变小偃81后代紫秆变异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1)
    • [11].低能离子束诱变机理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4)
    • [12].低能离子束注入对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同工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2)
    • [13].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漆酶高产菌株[J]. 激光生物学报 2009(04)
    • [14].低能离子束注入水稻愈伤组织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 生物物理学报 2009(S1)
    • [15].低能离子束诱变选育高产内切型菊粉酶菌株[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12)
    • [16].低能离子束表面改性对聚碳酸酯(PC)粘接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09(12)
    • [17].γ-亚麻酸产生菌的低能离子束诱变选育[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8].低能离子束诱变选育平菇菌株[J]. 食用菌 2013(05)
    • [19].低能离子束二次注入诱变石油微生物菌株的研究[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3(04)
    • [20].小麦品种偃展4110低能离子束突变体库的初步建立及籽粒硬度突变体筛选[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7)
    • [21].有机磷细菌的鉴定与离子束诱变改良[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9(04)
    • [22].低能离子束辐照增加烟草反转录转座子Ttol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03)
    • [23].低能离子束表面改性对聚碳酸酯(PC)润湿性能的影响[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08(04)
    • [24].复合诱变增强植物乳杆菌fmb10的抑菌性能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16(05)
    • [25].谷子品种晋谷54号的创制方法及节本高效宽窄行种植研究[J]. 种子 2019(09)
    • [26].基于低能离子束注入的食用菌育种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 2019(12)
    • [27].低能离子束注入芦荟茎尖的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2)
    • [28].低能N~+辐照小麦Wis2-1A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6)

    标签:;  ;  ;  ;  ;  ;  

    低能离子束辐照玉米生物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