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软骨脱细胞基质复合纤维蛋白凝胶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研究

微粒软骨脱细胞基质复合纤维蛋白凝胶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研究

论文摘要

1.研究目的软骨组织工程是当前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其研究基本要素有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以及培养系统三部分。而支架材料当中,可注射性支架材料因其创伤小、可塑性强而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本研究选取纤维蛋白凝胶(Fg)和微粒软骨脱细胞基质(CMACTM)复合物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将CMACTM三维支架的充分贴附性以及纤维蛋白胶的良好可塑性两大优势相结合,再与自体软骨细胞混合后回注动物体内进行在体培养并修复膝关节缺损,为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提供一条新的思路。2.材料与方法选取新鲜家猪膝关节软骨200g,粉碎、干燥、过筛后,获取直径0.100~0.154 mm的微粒软骨,再经过氯化钾高渗溶液和蒸馏水低渗溶液各处理48hr,胰蛋白酶水浴消化20hr后,再冷冻干燥,获取CMACTM,消毒备用。从实验小型猪切取软骨组织,胶原酶消化后获取软骨细胞,经体外扩增后得到数量级为108的第二代软骨细胞。将CMACTM与软骨细胞混和,再加入纤维蛋白凝胶,制备成CMACTM+C+Fg复合物,单纯软骨细胞和纤维蛋白凝胶制备成C+Fg复合物,CMACTM和纤维蛋白凝胶制备成CMACTM+Fg复合物,三组形成的悬液各取0.5ml,于凝固前分别回注到事先制备好的实验猪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并设置一组缺损作为空白对照组,12周后取材检测。3.结果CMACTM+C+Fg实验组与C+Fg实验组缺损处均可见透明软骨修复,软骨细胞生长良好,生化染色提示CMACTM+C+Fg实验组中胶原及氨基葡聚糖成分更为充足,且与周围正常组织延续性良好。CMACTM+Fg组及对照组缺损修复不完全,主要是纤维软骨修复。应用Pineda评分做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单纯材料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4.结论从本实验中获得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中心部位细胞生长良好,基质中氨基葡聚糖和Ⅱ型胶原成分亦较充足,具备关节软骨的正常分层结构,表明新生类软骨组织已具备一定的成熟程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软骨缺损。相比之下,含CMACTM组表现出更为接近正常组织的特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一、 关节软骨的解剖生理及其缺损的治疗现状
  • 二、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 三、可注射性支架材料的相关研究
  • 四、微粒脱细胞软骨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论文正文
  • 研究对象、实验材料、仪器及主要试剂配置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微粒软骨脱细胞基质复合纤维蛋白凝胶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