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细小病毒VP3基因和鹅副粘病毒F基因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联合表达

鹅细小病毒VP3基因和鹅副粘病毒F基因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联合表达

论文摘要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和鹅副粘病毒(goose paramyxovirus)分别是鹅细小病毒病和鹅源新城疫的病原。这两种病都是养鹅生产中的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染病鹅死亡率较高。鹅细小病毒(GPV)基因组主要编码三种衣壳蛋白VP1、VP2、VP3,其中VP3蛋白含量约占整个衣壳蛋白的80%,具有高度保守性,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鹅副粘病毒(GPMV)具有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的典型特征,该病毒囊膜由两种蛋白组成,其中之一为融合蛋白,即F蛋白,它是病毒脂蛋白囊膜与宿主细胞表面包膜融合的主要因子,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疾病的免疫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对这两种传染病的控制主要依赖常规疫苗的免疫接种,但常规疫苗的使用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生产成本高,易散毒,使用后干扰疫病监测等。随着基因工程手段向疫苗研制工作的技术渗透,基因工程疫苗在疫病预防方面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重组禽痘病毒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试验用Lipofectamine TM2000-PLUS+Reagent转染试剂将重组转移载体pSY681-VP3(GPV)-F(GPMV)-LacZ转染禽痘病毒FPV-017感染的鸡胚成纤维(CEF)细胞,利用同源重组将两段外源基因插入禽痘病毒的基因组中,通过报告基因LacZ基因的表达进行五轮蓝斑筛选,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经特异性引物作PCR检测,表明GPV-VP3基因和GPMV-F基因已插入禽痘病毒基因组中;通过Dot-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VP3蛋白和F蛋白在重组病毒感染的CEF细胞中获得表达,并保持其反应原性,从而成功构建了同时表达鹅细小病毒VP3蛋白和鹅副粘病毒融合F糖蛋白的重组禽痘病毒。本研究为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为鹅细小病毒病和鹅源新城疫的基因工程苗研究提供了物质准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 1.1.1 GPV基因组结构特点
  • 1.1.2 GPV基因编码蛋白
  • 1.1.3 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治及疫苗免疫预防现状
  • 1.1.4 GPV基因工程疫苗
  • 1.2 鹅副粘病毒的研究进展
  • 1.2.1 鹅副粘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基因组成
  • 1.2.2 鹅副粘病毒编码结构蛋白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
  • 1.2.3 鹅源新城疫防治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质粒与菌株
  • 2.1.2 病毒及血清
  • 2.1.3 SPF鸡胚
  • 2.1.4 主要生物学试剂
  • 2.1.5 细胞培养及转染试剂和材料
  • 2.1.6 引物设计
  • 2.1.7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方法
  • 2.1.8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备与亲本病毒的繁殖
  • 2.2.2 质粒转化与提取纯化
  • 2.2.3 重组质粒pSY681-VP3-F-LacZ的鉴定
  • 2.2.4 转染
  • 2.2.5 重组病毒的筛选与纯化
  • 2.2.6 重组病毒的鉴定
  • 2.2.7 重组病毒表达产物的鉴定
  • 3 结果
  • 3.1 禽痘病毒的繁殖
  • 3.2 重组转移载体pSY681-VP3(GPV)-F(GPMV)-LacZ的酶切鉴定
  • 3.3 质粒浓度测定
  • 3.4 重组禽痘病毒筛选与纯化
  • 3.5 重组禽痘病毒的鉴定
  • 3.5.1 PCR鉴定结果
  • 3.5.2 表达产物的鉴定结果
  • 4 讨论
  • 4.1 转染、筛选和纯化
  • 4.2 重组病毒的表达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鹅细小病毒VP3基因和鹅副粘病毒F基因在重组禽痘病毒中联合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