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化研究,比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后3个月、1年和2年患者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从2008年8月~2009年10月期间,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在我院行OPCAB手术的180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分别于术后24小时内口服三种抗血小板药物:单服阿司匹林组(A组阿司匹林100mg,1次/日),单服氯吡格雷组(C组氯吡格雷75mg,1次/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AC组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1次/日)。以64-MSCTA为主要评价手段,分析比较三组之间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桥血管通畅率。所有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受试者中无术后死亡。随访180例病例中,161例(89.4%)完成术后2年随访。1.术后3个月桥血管通畅率比较术后3月A组、C组和AC组Fitzgibbon A+B级LIMA桥通畅率分别为96.1%、98.1%和98.1%,对比三组桥血管通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FitzgibbonA+B级SVG桥通畅率分别为96.8%、95.8%和97.9%,比较其通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率比较术后1年三组Fitzgibbon A+B级LIMA桥通畅率分别为A组94.2%、C组96.5%和AC组96.3%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SVG通畅率92.4%、94.7%和96.0%,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2年桥血管通畅率比较术后2年三组Fitzgibbon A+B级LIMA桥通畅率分别为92.3%、94.5%和94.4%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Fitzgibbon A+B级SVG桥通畅率分别为90.3%、93.7%和94.9%,三组SVG通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冠脉搭桥术后3月、1年和2年,本研究应用的三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术后LIMA桥通畅率(Fitzgibbon A+B)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2.冠脉搭桥术后3月,1年和2年,三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术后SVG桥通畅率(Fitzgibbon A+B)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三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SVG通畅率的稍高于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但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入学期间已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