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朱子语类》是朱熹语录的汇集,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南宋的语言实际,是研究南宋时期汉语语法乃至近代汉语语法的最有价值的语料之一。 采用问答形式是该书最大的行文特点。文章全面地描写分析了《朱子语类》问句系统各子系统(特指问、选择问、反复问、是非问等)的具体使用情况;同时探流溯源,作纵向历时比较和动态分析,力求在静态描写的基础上探讨问句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句式和虚词的历史发展过程。 《朱子语类》作为一部讲学语录,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语篇,问句各子系统的运用受到语境和具体内容的限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因此本文还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从语用和语篇的角度来观察问句,特别是它在文中所体现的人际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关于朱熹和《朱子类语》
  • 1.2 关于《朱子语类》的语言研究概述
  • 1.3 疑问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 1.4 本文的写作宗旨和研究方法
  • 第2章 选择问句
  • 2.1 宋代以前选择问句的历史发展概貌
  • 2.1.1 唐代以前选择问句的发展情况
  • 2.1.2 唐五代时期选择问句的发展情况
  • 2.2 《朱子语类》中选择问的结构形式
  • 2.2.1 沿用前期的形式
  • 2.2.2 逐渐发展成熟的新句式
  • 2.3 各选择项之间的关系
  • 2.3.1 结构关系
  • 2.3.2 位次关系
  • 2.3.3 语义关系
  • 2.4 选择问所反映的说话人的心态特征及答语的类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反复疑问句
  • 3.1 反复问句的发展及研究概况
  • 3.1.1 唐代以前反复问句的发展情况
  • 3.1.2 唐代五代时期反复问句的发展情况
  • 3.2 《朱子语类》中的反复问句
  • 3.2.1 “VPNeg”式
  • 3.2.2 “VP不 VP”式
  • 3.2.3 “还vp否”式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是非问句
  • 4.1 结构形式
  • 4.1.1 不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
  • 4.1.2 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
  • 4.2 疑问语气词“否”、“无”、“麼”、“吗”
  • 4.2.1 “否”
  • 4.2.2 “无”
  • 4.2.3 “摩、麼、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特殊疑问句
  • 5.1 语义分类
  • 5.1.1 询问涵义
  • 5.1.2 询问原因
  • 5.1.3 方式、方法的询问
  • 5.1.4 情状询问
  • 5.1.5 比较询问
  • 5.1.6 询问事物
  • 5.1.7 询问处所
  • 5.1.8 询问人
  • 5.2 疑问代词“什么”系和“怎么”系
  • 5.2.1 “什么”系
  • 5.2.2 “怎(么)”系疑问代词
  • 5.3 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反问句
  • 6.1 概述
  • 6.2 古汉语中(文言中)反话问形式
  • 6.3 《朱子语类》中的反问句
  • 6.3.1 “安”类
  • 6.3.2 “岂”类
  • 6.3.3 “何”类
  • 6.3.4 “那”类
  • 6.3.5 “甚”、“甚磨”类反问句
  • 6.3.6 “如何”类反问句
  • 6.3.7 “怎”类反问句
  • 6.3.8 其它类疑问代词用作反问的形式
  • 6.4 “不成”作为反洁副词的语法化过程
  • 6.5 《朱子语类》中反问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附加疑问句
  • 7.1 关于附加疑问句
  • 7.2 《朱子》中附加问的句法形式
  • 7.2.1 “X否”式
  • 7.2.2 “如何”式
  • 7.3 如何区分同形的非附加问
  • 7.4 附加问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的语用、语篇分析
  • 8.1 说明
  • 8.2 疑问句的语用因素分析
  • 8.2.1 认知状况
  • 8.2.2 期望
  • 8.3 问句系统的语篇分析
  • 8.3.1 语境和语篇
  • 8.3.2 《朱子语类》中语境与意义的对应关系
  • 8.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语入门》的正反问句[J]. 方言 2020(03)
    • [2].“哪里”类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 [3].汉语反问句在会话交际中的信息调节功能分析[J]. 语言科学 2018(02)
    • [4].反问句在话语进程中的作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5].从汉语及吴方言的正反问句看疑问和焦点的互动[J]. 语言科学 2017(05)
    • [6].汉语口语语体反问句的特点及功用解析[J]. 山东工会论坛 2017(04)
    • [7].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 语文研究 2017(04)
    • [8].正反问句性质表达及功能标记[J]. 韶关学院学报 2017(10)
    • [9].“至于”反问句考察[J]. 语言科学 2016(04)
    • [10].汉语方言正反问句类型学探讨[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1].请别对你妈妈使用反问句[J]. 小读者之友 2020(02)
    • [12].说反问句[J]. 快乐语文 2020(Z6)
    • [13].一起来说反问句[J]. 快乐语文 2019(15)
    • [14].“还”字背后有深意[J]. 语文学习 2016(07)
    • [15].何不从六个反问句入手——《归去来兮辞(并序)》微探究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 2017(07)
    • [16].闽南方言正反问句的类型学研究[J]. 语文学刊 2015(10)
    • [17].《长生殿》正反问句初探[J]. 文教资料 2011(28)
    • [18].“不是X”反问句的主观性[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1)
    • [19].语法运作的经济原则:正反问句、否定词问句、选择问句三者结构关系的再调查[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1(02)
    • [20].第六讲 语言有文采[J]. 少男少女 2016(02)
    • [21].《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J]. 小学语文教学 2017(02)
    • [22].刍议低段问句教学的几个问题——与田星老师商榷[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03)
    • [23].问而不答 隐而不晦——《沁园春·长沙》结尾句修辞析疑[J]. 读写月报 2017(Z1)
    • [24].母亲的羽衣[J]. 读写算(小学高年级) 2017(05)
    • [25].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一个“反问句”的教学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07)
    • [26].比玫瑰更浪漫[J]. 快乐作文 2017(20)
    • [27].少用问句,多用陈述句[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05)
    • [28].《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06)
    • [29].交手中考中的感叹句[J]. 初中生辅导 2016(35)
    • [30].浅析运城方言中的正反问句[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标签:;  ;  ;  ;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