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佛教与科学——基于佛藏文献的研究

汉唐佛教与科学——基于佛藏文献的研究

论文题目: 汉唐佛教与科学——基于佛藏文献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马忠庚

导师: 席泽宗,姜生

关键词: 佛教,科学,佛教与科学,科学史,佛藏文献,汉唐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佛教从外来宗教逐渐演化为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对我国原有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在其中,而从汉至唐——佛教开始传入的第一个千年里,影响尤其显著。 关于佛教与科学,到了近代才有人专门讨论,但人数不多,研究也不够全面、深入。讨论多是从哲学、宗教学的角度,观点不外乎佛教是反科学的、是科学的及与科学无关等几种类型。我们将通过对唐前汉文佛藏文献的考查,采用历史学的观点,利用文献学等手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佛教与科学的历史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系统研究。 佛教经典中有关数学的内容很少,只是在代数学方面有比较完整的计数体系,且多采用十进制计数方法,其中涉及到了级数与幂。在物理学方面,佛教认为物质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基本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事物的生成与发展;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在微观层面上最后将分解为“空”。佛教认为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的,并且认为时间具有相对性。佛典中关于时间、长度等物理计量的单位及相互换算的记述很多。佛教对光的性质与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对闪电的形成进行过猜想,还与具有报时功能的计时器的发明、改进与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在化学方面,佛藏文献中的化学内容极为零散,律藏部分有与结晶、蒸馏酿造、染料等方面有关的内容。还有线索表明,有个别佛教徒掌握相当丰富的化学、矿物学知识,曾经参与过炼丹、制长生药等活动。 佛藏文献中的天文学内容比较丰富。关于世界的构成,佛教认为宇宙之大是由数不清但是有限多个“世界”组成。一小“世界”是构成宇宙的世界系统中的最小单位,其结构是以须弥山为中轴,加上围绕其周围的九山八海、四大洲及日月星辰等等,佛教还对各天体如太阳、月亮等的构成及状况都进行了精细地构想。佛教认为日、月的运行轨道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并由此造成了不同季节气候的冷暖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还对昼夜、时节如何划分、天文历算如何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世界上存在的各种自然现象与灾害,佛教也进行了探讨与解释,其中包括江河的形成、海水为什么是咸的以及地震发生的原因,等等。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处在不断地产生、发展、灭亡,最后归于空寂的无限循环过程之中,佛教称之为“成、住、坏、空”。佛教的宇宙观是一种人生宇宙观,它将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看作是有机的生命体,宇宙空间的构成不仅有上下、高低之分,而且还有殊胜、优劣之别。还有,佛经中的天文学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以星占形式出现的。佛教关于世界构成的理论,与我国传统的宇宙学说极不相同,有证据显示可能对我国古代的天文学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对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

二、关于佛教与科学的各种论述

三、佛教与科学之形而上

四、本文研究的范围及创新点

第一章 佛教中的数学

第二章 佛教中的物理学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与可分性

一、四大与空

二、物质的可分性

第二节 各种计量的表述

一、时间单位

二、长度单位

三、度量衡

第三节 计时工具

第四节 时间的相对性与时空一体观

第五节 对光学的认识与利用

第六节 对闪电、流体的认识与应用

第三章 佛教中的化学

第四章 佛教中的天文学

第一节 佛教对宇宙的理解和描述

一、世界、宇宙的界说

二、三千大千世界

三、三界六道

四、宇宙模型的形状与大小

第二节 佛教对各种天象、气候的认识

一、昼与夜

二、四季冷暖

三、时分、节气与历算

第三节 世界的灾变与生灭

一、世界的自然现象与灾异

二、世界的形成与毁灭

三、天文与星占

第四节 佛教天文学省思

一、佛教天文学的时空观

二、对我国传统天文学的影响

三、佛法与天文学

第五章 佛教中的生物学

第一节 佛教对生物学的认识

第二节 佛教对微生物的认识与推测

第三节 物种变化及其它

第六章 佛教与医学

第一节 佛教医学概说

第二节 佛教医学典籍

一、佛藏中有关医药的典籍

二、中国僧人撰述的医药学著作

三、传入中国的医药典籍

第三节 佛教中的生理解剖学

一、身体的组成

二、胎儿各发育时期的状况

第四节 佛教中的病理学

一、病人、医生和护士

二、病因、病理

三、对症治疗

第五节 佛教中的药物学

一、药物的类别

二、药物的使用与存放

三、孕期的护理与保胎药

四、敦煌遗书中的医方

第六节 性知识与儿科学

一、受孕与生殖

二、性行为

三、性别问题

四、儿科疾病

第七节 佛教中的护理学

一、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二、以身示范

三、对病人的要求

第八节 佛教中的卫生与保健

一、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

二、起居饮食

三、洗浴、保健

第九节 僧医及佛教临床医学案例

一、僧医

二、临床案例

第十节 对佛教与医学的思考

一、为什么佛说医经、僧学医术

二、佛医与中医

三、关怀人生、以人为本

四、对佛教医学的人性分析

五、小结

第七章 佛教与印刷术的发明

第一节 最早的印刷品

第二节 佛经采用印刷术传播的原因

第三节 佛教徒的技能与考古发现

第四节 中国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政治环境

第八章 对中国古代科学做出贡献的佛教徒

第一节 佛教徒在古代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及分析

第二节 个案举要分析

一、“西天取经”第一人—法显

二、家喻户晓的唐僧—玄奖

三、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一行

第三节 佛教徒科学家与科学技术

余论

一、佛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二、科学再认识

三、宗教与科学

四、佛教与科学前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部分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相关论文

  •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 李小花.中央民族大学2009
  • [2].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 彭肜.四川大学2002
  • [3].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福建师范大学2005
  • [4].南北朝道教炼丹与化学研究[D]. 容志毅.山东大学2005
  • [5].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D]. 李海波.西北大学2005
  • [6].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研究[D]. 邹燕凌.四川大学2005
  • [7].中国汉传佛教忏悔思想研究[D]. 刘亚明.四川大学2005
  • [8].佛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对话之实质[D]. 廖雪伶.四川大学2005

标签:;  ;  ;  ;  ;  ;  

汉唐佛教与科学——基于佛藏文献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