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张淑文教授是北京友谊医院感染暨急救医学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委员会副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委,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的专家。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感染及重症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临床研究近四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在跟随张淑文教授学习中,获益匪浅,为继承和发扬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尤其是张淑文教授治疗急性重症感染的学术经验,故而立题进行总结归纳,力图能够反映张淑文教授的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为解决急性重症感染的临床难题提供一些帮助。并做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研究,在张淑文教授的指导下,深入探讨通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本文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方面,概述张淑文教授的学术渊源。通过回顾张淑文教授学习继承中医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探索的历程,阐述张淑文教授应用中西医两法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形成的脉络与渊源。特别是论述了张淑文教授学习继承《内经》、《伤寒论》和温病学治疗热性病的理论与经验,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总结出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四个主要中医证型:实热证、血瘀证、腑气不通证及厥脱证,并制定出相应的诊疗方案的过程。第二方面,概述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其所带课题组根据临床实际观察,研究邪正盛衰表现,总结的重症感染四大证型,即(1)热证,诊断标准分为A实热证:发热、舌红、舌苔黄、喜冷饮、脉洪大;B湿热证:发热、舌红、舌苔黄腻、口不渴、不思饮、热缠绵;C热盛伤阴证:发热、口干思饮、舌红、舌少津液、舌少苔或无苔;(2)腑气不通证,诊断标准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自主排便、排气;(3)血瘀证,诊断标准为:固定疼痛、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血小板下降,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异常;(4)厥脱证,诊断标准为:四末不温或厥冷(肢端湿冷),脉细数或脉微欲绝,血压下降;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确立出复方清热颗粒、参芪活血颗粒、通腑颗粒等中药治疗方案。阐述张淑文教授在诊治急性重症感染时,重视细辨正邪,把握“扶正”与“祛邪”火候,并将其贯穿于急性感染治疗的始终;突出张淑文教授治疗急性感染的清热解毒、清热祛湿、通腑泻下、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特色,归纳总结其中西并重,攻补兼施的诊疗方法,以及其治疗重症肺炎、急性胰腺炎、重症脓毒症、多发脓肿的诊疗经验。通过三年的跟师学习和总结,我对张淑文教授关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演变规律、诊疗手段、研究方法的论述,尤其对其总结的重症感染的四大证型的理论思想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经验,已成为我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理论依据,并应用张淑文教授学术经验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第三方面,在张淑文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研究,目的在于学习临床研究方法,深入总结张淑文教授通腑治疗胰腺炎的经验,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机与中医诊断辨证规律。临床研究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和感染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胰腺炎诊断标准,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在其他治疗一致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莫沙比利、通腹颗粒治疗,记录病情,舌苔脉象,实验指标,进行对照比较,总结两组的通腹治疗疗效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显示1.自主排便时间西药组平均3.67±0.485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2.90±0.359天;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西药组平均4.23±0.986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2.55±0.724天;恢复进食水时间西药组平均7.03±0.686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6.10±0.502天;腹痛消除时间西药组平均3.23±0.383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4.31±0.530天。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2.5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2例(3.4%),余者57例(96.6%)与饮食相关.主要证型为寒凝食积38例(64.4%),寒热错杂积聚16例(27.1%),食积热结5例(8.5%);其中有腑气不通者42例(71.2%),兼有肝胆郁热19例(32.2%),肝胆气郁5例(8.5%),肝胆湿热2例(3.4%),脾虚湿困4例(6.8%),出现气阴两伤5例(8.5%),阴虚1例(1.7%),血瘀5例(8.5%)。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西医结合通腑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2.急性胰腺炎主要属于中医内伤杂病——“食积腹痛”范畴。其主要可分为寒凝食积、热结食积以及寒热错杂积聚三个证型;其常兼有肝胆湿热、肝胆气郁、肝胆郁热、痰湿中阻等证,但以腑气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结所在;病机演变主要以食、气、湿、瘀与寒、热郁结中焦致使脾胃升降失序、肝胆疏泄失常、肠道传化停滞;其有损及五脏和伤阴、气阴两伤、血瘀、阳衰、厥脱之变化加重趋势。3.在寒凝食积、热结食积以及寒热错杂积聚三证型比较研究中发现,通腑颗粒对寒热错杂积聚证型效果更为明显,说明辨证治疗、对证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根据急性胰腺炎病因病机和演变发展特点,遵循“六腑以通为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消积导滞、通腑泻下为主,分别采用如温下、或寒下、或寒热并用等方法,依正邪变化辅以疏肝利胆、健脾理气、清热化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等方法,实施个体化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目的:作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在跟随张淑文教授学习期间,发现张淑文教授在急重症感染中依据“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善用通腑法,应用其多年研制“通腑颗粒”治疗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衰竭,疗效显著。尤其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主张尽早应用通腑治疗,令患者转危为安。为此我选择张淑文教授治疗急性胰腺炎案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进一步总结老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思路和方法经验,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变化导致致病因素的不断变化,以及随着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张淑文教授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疗效。本研究拟通过在跟师学习期间的临床观察,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方案做些工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和感染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胰腺炎诊断标准,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在其他治疗一致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莫沙比利、通腹颗粒治疗,记录一般病情,舌苔脉象,淀粉酶等实验指标,进行对照比较,总结两组的通腹治疗疗效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1.自主排便时间西药组平均3.67±0.485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2.90±0.359天;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西药组平均4.23±0.986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2.55±0.724天;恢复进食水时间西药组平均7.03±0.686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6.10±0.502天;腹痛消除时间西药组平均3.23±0.383天,中西医结合通腑组平均4.31±0.530天。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2.5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2例(3.4%),余者57例(96.6%)与饮食相关.主要证型为寒凝食积38例(64.4%),寒热错杂积聚16例(27.1%),食积热结5例(8.5%);其中有腑气不通者42例(71.2%),兼有肝胆郁热19例(32.2%),肝胆气郁5例(8.5%),肝胆湿热2例(3.4%),脾虚湿困4例(6.8%),出现气阴两伤5例(8.5%),阴虚1例(1.7%),血瘀5例(8.5%)。结论:本研究认为:1.中西医结合通腑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2.急性胰腺炎主要属于中医内伤杂病——“食积腹痛”范畴。主要可分为寒凝食积、热结食积以及寒热错杂积聚三证型,常兼有肝胆湿热、肝胆气郁、肝胆郁热、痰湿中阻等证,以腑气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结所在,病机演变主要以食、气、湿、瘀与寒、热郁结中焦致使脾胃升降失序、肠道传化停滞、肝胆疏泄失常,其有损及五脏和伤阴、气阴两伤、血瘀、阳衰、厥脱之变化加重趋势。3.在寒凝食积、热结食积以及寒热错杂积聚三证型比较研究中发现,通腑颗粒对寒热错杂积聚证型效果更为明显,说明辨证治疗、对证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二.张淑文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 (一) 学习中医理论,继承用以实践
  • (二) 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
  • 三.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 (一)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二) 张淑文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四.张淑文教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研究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五.致谢
  • 六.个人简介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肥胖对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07)
    • [2].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5)
    • [3].生物标志物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9(04)
    • [4].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不同治疗时机对重症胰腺炎疗效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0)
    • [5].生长抑制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24)
    • [6].重症胰腺炎应用半剂量生长抑素配合奥曲肽的治疗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 2019(33)
    • [7].超声引导鼻肠管置放在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2)
    • [8].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0)
    • [9].肠内营养联合厚朴排气合剂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34)
    • [10].生长抑素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分析[J]. 系统医学 2019(23)
    • [11].急性胰腺炎采用奥曲肽及加贝酯的整体治疗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6)
    • [12].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常规治疗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4)
    • [13].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效果探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1)
    • [14].头孢曲松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2)
    • [15].生长抑素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5)
    • [16].循证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8)
    • [17].综合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探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
    • [18].用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对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2)
    • [19].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5)
    • [20].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2)
    • [21].急性胰腺炎:影像结构化报告的构建[J]. 磁共振成像 2020(02)
    • [22].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同进食时间对转归的影响[J]. 北京医学 2020(01)
    • [2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研究[J]. 中外医疗 2019(36)
    • [24].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和早期治疗研究进展[J]. 吉林医学 2020(02)
    • [25].一例白虎急性胰腺炎病例分析[J]. 科技风 2020(06)
    • [26].当心吃出来的胰腺炎[J]. 农村新技术 2020(02)
    • [27].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2)
    • [28].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04)
    • [29].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04)
    • [30].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04)

    标签:;  ;  ;  ;  ;  ;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