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

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林莉

导师: 刘则渊,刘元芳

关键词: 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知识转移,协同创新,核心能力

文献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到来,知识取代劳动力、资本成为最具战略重要意义的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视角转向外部,通过与大学建立知识联盟获取互补性知识,赢得竞争优势。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克服科教与经济之间的壁垒,促进它们之间相互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大学-企业的知识联盟成为科教界、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新课题。 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科学学、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以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理论为基础,围绕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展开了深入地研究。 在分析知识的内涵、特征以及组织知识认知过程的基础上,以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理论作为基石,构建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理论研究框架,为分析大学-企业知识联盟提供了一个充分的、合理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树立了规范。 对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形成动因和组织建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形成的内外部动因,并从经济学的视角作了进一步地阐释。探讨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组织特征和运行机理。运用模糊理论选择了联盟伙伴,将基于伙伴关系的软指标因素考虑进来。针对大学-企业知识联盟是一个双边道德风险模型,借助委托-代理理论选择其组织模式,模式的选择是两者针对具体的信息环境和条件博弈的结果。 从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基础并划分了知识转移的类型,进而探讨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具体过程,并运用具体案例进行了剖析。从大学和企业两个方面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实现机制。 分析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框架及模型。从知识活动系统的角度界定了大学的核心能力,并从这一视角对大学和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了统一地描述。由此剖析了基于知识流的入盟大学和入盟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并运用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从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机制出发,借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思想阐释了大学与企业不同知识类型间的知识互补性问题,提出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数理分析模型。 分别从知识产权、关系资本、分配机制和信息网络技术这四个角度阐述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运行的支撑体系。指出制度支撑、社会文化支撑、利益支撑和技术支撑这几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运作环境。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n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状况

1.1.3 大学-企业联盟的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评述

1.2.1 战略联盟理论的研究进展

1.2.2 知识联盟理论的研究进展

1.2.3 大学-企业联盟理论的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启示

1.3 研究的目的、框架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点

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理论基础

2.1 知识、组织知识的认知过程

2.1.1 知识的经济学解释

2.1.2 知识的特性

2.1.3 组织知识的认知过程

2.2 人类知识活动系统的全息性理论

2.2.1 人类活动系统的全息结构

2.2.2 人类活动系统的全息结构与分形理论的自相似性

2.2.3 人类知识活动系统的全息结构特征

2.3 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理论构建

2.3.1 企业知识活动系统的结构

2.3.2 大学知识活动系统的结构

2.3.3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理论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形成动因与组织建构

3.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形成动因

3.1.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形成的外部动因

3.1.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形成的内在动因

3.1.3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形成动因的经济学解释

3.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组织特征与运行机理

3.2.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组织特征

3.2.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运行机理

3.3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伙伴选择

3.3.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伙伴选择的原则

3.3.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伙伴选择的流程

3.3.3 基于模糊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伙伴选择的模型及其应用

3.4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组织模式选择

3.4.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3.4.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组织模式选择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及其实现机制

4.1 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

4.1.1 知识转移的内涵

4.1.2 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分析

4.2 基于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知识转移

4.2.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基础

4.2.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类型

4.2.3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

4.2.4 案例分析:北京大学与TCL集团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

4.3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4.3.1 影响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

4.3.2 实证分析: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4.4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实现机制

4.4.1 文化协同机制:消除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知识转移风险的前提

4.4.2 沟通机制: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知识转移成功的保证

4.4.3 信任机制: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知识转移成功的基础

4.4.4 学习机制: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知识转移成功实现的加速器

4.5 本章小结

5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与核心能力的提升

5.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过程

5.1.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过程框架

5.1.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过程模型

5.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学习与创新能力

5.2.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与知识积累

5.2.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与知识学习

5.2.3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协同创新中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5.3 基于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核心能力的提升机理

5.3.1 核心能力的知识性分析

5.3.2 知识视角的核心刚性及其成因

5.3.3 创新与核心能力、核心刚性的关系

5.3.4 入盟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5.3.5 入盟大学核心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5.3.6 案例分析: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新船重工的知识联盟

5.4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

5.4.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机制

5.4.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运行的支撑体系

6.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制度平台

6.1.1 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激励效应

6.1.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产权激励的特殊性

6.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社会文化支撑

6.2.1 关系资本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6.2.2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关系资本的效用

6.3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

6.3.1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6.3.2 常用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分配方式

6.4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技术支撑

6.4.1 信息网络技术在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的作用

6.4.2 信息网络技术在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的应用

6.5 本章小结

7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中国化实现路径

7.1 我国发展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1.1 我国发展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必要性

7.1.2 我国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发展的现实基础

7.2 我国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发展现状

7.2.1 我国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主要进展

7.2.2 我国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发展中存在的障碍

7.3 推进我国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发展的具体路径

7.3.1 转变我国大学与企业的思想观念

7.3.2 构建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形态的学习型组织

7.3.3 培育大学-企业知识联盟中的关系资本

7.3.4 加强知识产权建设,构筑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制度平台

7.3.5 按知识价值分配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收益

7.3.6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供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技术支撑

7.3.7 发挥我国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外部环境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5-09-07

相关论文

  • [1].跨国公司技术联盟管理研究[D]. 王辉.复旦大学2004

标签:;  ;  ;  ;  ;  ;  

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