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方财经类高校MPACC人才培养区域适切性研究

吉林省地方财经类高校MPACC人才培养区域适切性研究

(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2017年6月,中国·长春第一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人才战略合作峰会召开,这意味着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战略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对高层次财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故本文将以吉林省财经类院校为例,结合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硕士(MPACC)人才培养方案及吉林省地域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及要求,提出诸如建立区域对口培养方案、校企实训基地建设,少数民族骨干人才专项计划,构建"三角"型财经人才梯队等举措。使吉林省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突出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为区域企业输送更加契合的财会人才,也为我省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好高层次财会人才的储备工作。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区域经济;人才战略;

【关键词】本研究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70340)"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的区域适适切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9-058-02

一、引言

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吉林省的经济发展逐渐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随着现阶段"金融热""资本热"的出现,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越发具有活力。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对财经类人才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同时也急需高层次财经类人才队伍的扩充。这为吉林省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二、吉林省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及现状

随着吉林省产业转型时代的到来,新经济背景下对区域应用型会计人才产生了迫切需求。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及法治观念,对会计实务可全面了解并系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法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顺应时势,灵活应变的超强个人能力,最终为我国会计行业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的会计人才。结合吉林省区域特点,我省财经类高校在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过程中除了上述基本培养要求外,还需结合吉林省重工业企业、农林企业居多,少数民族众多,进出口港口众多,转型企业居多等区域特点,在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中将区域背景及特点融合到培养方案之中,做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协调统筹,为吉林省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储备工作。

随着会计专业硕士(MPACC)在我国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结合我国高层级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吉林省财经类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三方面阐述现阶段吉林省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地域特色

现阶段吉林省内各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方案大同小异,专业设置课程较为宽泛,一方面以理论课程的开展为主,诸如企业会计、国际管理会计,注册会计师课程,还有财务管理、审计、税务课程。与此同时还包括部分跨学科的内容诸如法学、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等专业课程。另一方案以案例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但是上述教学内容的开展,缺少院校地域特色。结合吉林省农林、重化工、汽车制造企业居多的特点和省内部分企业向高新技术型企业过渡的区域特点。现阶段泛泛的培养模式,让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实际能力与区域企业发展所需的财会人才要求间存在差距,针对性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少之又少,让院校毕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很难与区域企业要求相契合。

2、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受限

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会计实践,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中均将实践教学纳入其中。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其一是财经类院校的科研经费有限,与实训企业的合作中经费申请的审批周期较长且有限的实训经费让院校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十分被动,造成企业数目较少,直接阻碍了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展。其二是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部,省内的企业数量难以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数目相比,企业类型较少,企业规模,企业的规范程度都相对欠缺,难以为会计专业硕士的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训平台。其三吉林省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完善,企业的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的获取十分困难,造成会计专业硕士在实践中很少能切身感受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得一手的财务数据。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省内财经类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过程中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

3、会计人才培养梯队有待改进

现阶段吉林省内各财经类院校中各学科人才的培养均采用"椭圆形"的培养模式,即高精尖会计人才和低层次会计人才较少,中等层次会计人才居多。结合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高精尖会计人才的需求巨大,而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大多停留在中等层次,造成前者会计人才的极及匮乏。原有的"椭圆形"会计人才梯队已经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我省经济发展。

三、吉林省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提升路径

1、建立区域院校对口培养平台

吉林省财经类高校较少且师资力量难以与北京、上海等地的财经类院校相比。故在课程设置和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结合我省高层次会计人才的缺乏,可效仿企业间的对口协作模式,开展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间的对口培养模式。寻求国内知名财经类院校的建立院校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平台,不定期的组织会计专业硕士及院系老师相互交流、学习。针对各院校的特色课程,可开展教师零距离授课或远程授课的方式,为广大会计专业硕士提供最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同时对口培养平台的建立也有助于学生间的互相学习,认清自身差距,了解不同区域的会计人才需求方向,从而为日后的学习精准定位。

2、构建"三角"型会计人才培养梯队

结合吉林省内院校会计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精准定位会计人才的培养层次。可建立一阶以吉林大学会计专业为主,二阶以吉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东北师范大学会计专业为主,三阶以吉林工商大学等会计专业为主的三大会计人才培养梯队。结合学生自身素质、专业技能等要素精准定位各院校的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除统一必修基础课程外,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等或深或浅地引入其余课程的开展,从中选拔出高精尖的会计专业人才,缓解目前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对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为后续高精尖会计人才培养做好铺垫工作。

3、完善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

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而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正是给予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关键平台。对此财经类院校应加大实训资金的大力投入,为校企合作平台的开展开拓渠道。同时针对吉林省内企业数量少,一二产业企业数量居多,高新企业发展缓慢的特点,院校在寻求合作对象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目标,选择一些前瞻性良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的日后就业开拓广阔平台。此外针对吉林省省内企业自身的财务数据防范意识,校企合作的开展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平台,但学生很难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数据,导致实质重于形式。对此学校在寻求合作对象时应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通过诸如签订保密协议、薪酬优惠等条件,为学生寻求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数据的机会。同时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保守企业内部重要财务数据,争取自身的实践深度。政府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制度,要求企业加大财务信息的披露。

4、制定少数民族会计人才培养政策

吉林省省内少数民族众多,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会计人才流失严重。对此我省可结合自身特点,出台少数民族会计人才培养政策,对少数民族报考会计专业硕士的学生给予部分优待政策,鼓励少数民族的学生到专业的财经类院校学习深造,做好省内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人才的储备工作。同时财经类院校可不定期开展会计进修班,为少数民族的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与平台,从而应用于自身的财会工作中去。此外,吉林省与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等国的进出口贸易相对频繁,对此培养跨国型会计专业硕士也是未来发展的发向,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针对上述国家经济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培养更具有地域性特色。

随着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到来,区域经济发展对我省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是我省企业在未来经济舞台中占据主动权,争抢话语权的关键。随着近年来会计专业硕士的兴起,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部分缓解,但高精尖会计人才的数量仍旧难以满足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要求。所以省内财经类院校建立良好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完善高校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针,建立会计专业硕士与区域企业间的供给链条必将为我省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浩,杨彩虹,孙玉春,等.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财贸研究,2005,16(2):109-114.

[2]许萍,曲晓辉.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当代财经,2005(11):99-10

[3]谭旭红,李欣.基于区域需求视角的黑龙江省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02-104.

[4]石意如.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建议[J].商业会计,2012(1):127-128.

[5]秦嘉龙.高层次会计人才需求现状与培养思路[J].财会月刊,2009(8):70-71.

[6]郑伟.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其改进[J].财务与会计,2014(12):67-68.

标签:;  ;  ;  

吉林省地方财经类高校MPACC人才培养区域适切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