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隔震体系屈曲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

串联隔震体系屈曲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

论文摘要

在已有的建筑结构控制技术中,基础隔震技术在最近的几次地震中被证明是一种减轻地震灾害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数隔震结构采取了由地下室悬臂柱和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串联隔震体系的隔震方案,维持叠层橡胶支座的稳定性是确保隔震支座实现其隔震功能的重要环节。由于悬臂柱柱身变形及串联系统的二阶效应对隔震支座的承载力和复位性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有关悬臂柱与橡胶隔震支座串联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工程设计和研究人员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系统研究了串联隔震体系的屈曲、后屈曲和大变形等力学行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串联隔震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临界荷载的控制方程,探讨参数变化对临界荷载的影响。首先建立单个叠层橡胶支座稳定性分析的场矩阵;其次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场矩阵,并根据所得的场矩阵建立了其临界荷载的控制方程,避免了繁琐的力学推导过程;最后计算了两种不同型号的串联隔震系统的稳定性,着重探讨了叠层橡胶支座和地下室柱参数变化对串联隔震系统临界荷载的影响。(2)针对串联隔震系统的水平刚度问题,建立水平刚度计算公式,探讨了压应力对水平刚度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单个叠层橡胶支座的场矩阵;其次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串联隔震系统的场矩阵,推导出串联隔震系统的水平刚度计算公式;最后探讨了压应力对水平刚度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3)为了解决带连梁串联隔震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传递矩阵法的临界荷载求解公式。首先建立稳定性分析单个支座的场矩阵和连梁等效成抗弯弹簧的点矩阵;其次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特征矩阵,并根据所得特征矩阵建立其临界荷载的控制方程;最后通过计算两种不同型号的串联隔震系统的临界荷载和探讨连梁参数变化对串联隔震系统临界荷载的影响。(4)利用微分求积法计算分析了基于考虑剪切变形和不考虑剪切变形两种模型梁柱的大变形和后屈曲力学行为。首先以不考虑剪切变形及考虑轴线伸长的模型,建立了大挠度非线性几何方程,利用微分求积法求解了梁柱的后屈曲和大变形力学行为;其次以考虑剪切变形和轴线伸长的模型,建立了精确大挠度非线性几何方程,并利用微分求积法对比分析了基于两种不同模型梁柱的后屈曲和大变形行为。(5)探讨了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和串联隔震体系的后屈曲和大变形力学行为。把叠层橡胶隔震等效成均质弹性体,考虑轴线伸长和剪切变形,建立了大挠度非线性几何控制方程,利用微分求积法求解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后屈曲和大变形力学行为;对串联隔震体系,建立考虑轴向伸长和剪切变形的大挠度非线性几何控制方程,因为串联隔震体系在连接位置材料和几何不连续,不能利用微分求积法求解,采用微分求积单元法把串联隔震体系分解为橡胶隔震支座和地下室悬臂柱两个单元,在连接位置考虑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把控制方程组装成整体微分求积格式,求解串联隔震体系后屈曲和大变形行为。所得结果与串联隔震体系拟静力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规律吻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橡胶支座及串联体系稳定性现状及分析
  • 1.3.1 橡胶支座及串联系统稳定性的国外研究概况
  • 1.3.2 橡胶支座及串联系统稳定性的国内研究概况
  • 1.4 后屈曲及大变形研究概述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课题有关的基金项目
  • 第2章 计算方法和橡胶隔震支座简介
  • 2.1 引言
  • 2.2 微分求积法
  • 2.2.1 微分求积法基本原理
  • 2.2.2 权系数的计算
  • 2.2.3 节点的选取
  • 2.3 微分求积单元法
  • 2.4 隔震支座
  • 2.4.1 隔震支座概述
  • 2.4.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计算参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串联隔震体系的弹性屈曲
  • 3.1 引言
  • 3.2 串联隔震体系的弹性屈曲
  • 3.2.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传递矩阵
  • 3.2.2 串联隔震体系的临界荷载控制方程
  • 3.2.3 算例分析
  • 3.2.4 结论
  • 3.3 串联隔震体系的水平刚度及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
  • 3.3.1 水平刚度计算公式
  • 3.3.2 水平刚度参数分析
  • 3.3.3 结构地震响应影响
  • 3.3.4 结论
  • 3.4 加连梁串联隔震系统的弹性屈曲
  • 3.4.1 稳定性分析的点矩阵
  • 3.4.2 临界荷载控制方程
  • 3.4.3 算例分析
  • 3.4.4 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梁柱的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
  • 4.1 引言
  • 4.2 基于 Euler 梁理论的后屈曲及大变形
  • 4.2.1 后屈曲分析
  • 4.2.2 大变形分析
  • 4.3 基于 Timoshenko 梁理论的后屈曲及大变形
  • 4.3.1 控制方程
  • 4.3.2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化
  • 4.3.3 微分求积格式
  • 4.3.4 算例分析
  • 4.3.5 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串联隔震体系的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
  • 5.1 引言
  • 5.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后屈曲和大变形
  • 5.2.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刚度
  • 5.2.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 5.2.3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化
  • 5.2.4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微分求积格式
  • 5.2.5 算例分析
  • 5.2.6 结论
  • 5.3 串联隔震体系后屈曲及大变形
  • 5.3.1 串联隔震体系控制方程
  • 5.3.2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化
  • 5.3.3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微分求积格式
  • 5.3.4 算例分析
  • 5.3.5 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串联隔震体系的拟静力试验
  • 6.1 引言
  • 6.2 串联隔震体系试件的制作
  • 6.2.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设计与支座
  • 6.2.2 悬臂柱的设计与制作
  • 6.3 试验装置
  • 6.4 加载制度
  • 6.5 试验结果分析
  • 6.5.1 串联隔震体系试件 RC1 和 RC2
  • 6.5.2 串联隔震体系试件 RC3 和 RC4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柱顶层间隔震体系增量动力响应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4)
    • [2].基于等效线性化法的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简化分析[J]. 工业建筑 2015(08)
    • [3].考虑二阶效应串联隔震体系的塑性变形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2(01)
    • [4].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摩擦摆隔震体系的参数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2)
    • [5].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铅芯橡胶隔震体系的参数优化[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6(04)
    • [6].考虑初始位移的串联隔震体系竖向承载力有限元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2(S2)
    • [7].串联隔震体系的大变形力学行为分析与试验[J]. 振动与冲击 2011(11)
    • [8].并联隔震体系隔震层的初步设计探讨[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0(02)
    • [9].滑移基础隔震体系多目标优化研究[J]. 江苏航空 2009(S1)
    • [10].层间隔震体系随机响应的灵敏度分析[J]. 工业建筑 2017(10)
    • [11].高层建筑双层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8(04)
    • [12].摩擦承压比对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的影响研究[J]. 工业建筑 2014(01)
    • [13].有效地震动输入下基础隔震体系的响应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4].层间隔震体系的理论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09(08)
    • [15].基于试验的串联隔震体系加固方法分析[J]. 建筑结构 2016(05)
    • [16].村镇建筑带限位装置摩擦隔震体系的参数影响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1(11)
    • [17].附加间隙式阻尼器复合隔震体系研究[J]. 福建建设科技 2008(05)
    • [18].某住院楼基础组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分析[J]. 结构工程师 2019(04)
    • [19].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双层隔震体系的抗扭分析[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8(03)
    • [20].组合隔震体系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1].高层结构采用组合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分析[J]. 甘肃科技 2016(02)
    • [22].建筑结构隔震体系空间地震反应[J]. 建材与装饰 2016(27)
    • [23].近断层地震动运动特征对组合隔震体系减震性能的影响[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5(03)
    • [24].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地震耗能机制和能量响应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 2014(02)
    • [25].并联隔震体系地震总输入能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0(03)
    • [26].不同类型串联隔震体系竖向承载力对比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10(S1)
    • [27].隔震体系对摇摆自复位高墩工作性能的影响[J]. 振动与冲击 2019(11)
    • [28].串联隔震体系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04)
    • [29].地震波参数对柱顶隔震体系的水平向减震性能影响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20(04)
    • [30].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的隔震特点探析[J]. 四川水泥 2017(03)

    标签:;  ;  ;  ;  ;  ;  ;  

    串联隔震体系屈曲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