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金银修饰的免疫球蛋白和甲胎蛋白免疫电极的研究

基于纳米金银修饰的免疫球蛋白和甲胎蛋白免疫电极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电流及电位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免疫分析技术与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免疫分析方法,是基于测量电流、电位变化来进行免疫分析的生物传感器。抗原或抗体在敏感膜上的结合或继后的反应引起电流、电极电位或膜电位发生改变,而且这种变化与待测物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与其它免疫传感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灵敏、快速、成本低、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数字化、能方便地实现实时输出和检测。 免疫球蛋白G(IgG)是人体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70~80%,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的特性,在机体免疫防护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含量在20ng/mL以下,如果血液中AFP呈现较高浓度,往往是几种恶性病如精原细胞癌、原发性肝癌的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一些患有非癌疾病如毛细管扩张失调、遗传酪氨酸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的病人也观察到AFP浓度有上升的现象。AFP已经成为临床检验上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IgG和AFP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文利用纳米金、纳米银材料,采用多种电极材料,运用包埋、沉积、吸附等手段固定抗体,直接测定抗原与抗体反应前后的电流、电位变化,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滴涂于铂盘表面的Nafion膜中负电性的磺酸基与anti-IgG分子中的氨基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实现抗体的结合,同时通过负电性的纳米金增加抗体的固定量,最后在修饰电极的表面涂敷一层明胶(Gelatin)薄膜进行固定,制成Gelatin/anti-IgG/Au/Nafion/Pt膜,制得非标记免疫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Nyquist)对电极逐层修饰过程进行了表征,并对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该传感器测定lgG的最低浓度为2.0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5~960ng/mL,回归方程为:AE=-2.2+31.7log[IgG],响

论文目录

  • 第一部分 绪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概述
  • 1.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和命名
  • 2. 免疫分析
  • 3. 免疫传感器的种类
  • 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种类
  • 4.1 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 4.2 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 4.3 电导型免疫传感器
  • 4.4 电容型免疫传感器
  • 5. 固定方法的选择
  • 5.1 吸附固定法
  • 5.2 共价键合固定法
  • 5.3 包埋固定法
  • 6. 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 7. 免疫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 8. 纳米技术及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8.1 纳米效应
  • 8.2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纳米金银修饰的免疫球蛋白和甲胎蛋白免疫电极的研究
  • 第一章 基于NAFION和纳米金及明胶修饰的电位型高灵敏 IGG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 1.1 实验部分
  • 1.1.1 仪器与试剂
  • 1.1.2 纳米金的制备及表征
  • 1.1.3 免疫电极的制备
  • 1.1.4 测试方法
  • 1.2 结果与讨论
  • 1.2.1 电极在修饰过程中的电化学表征
  • 1.2.2 抗体固定方法的优化
  • 1.2.3 膜的响应时间
  • 1.2.4 免疫电极的工作范围
  • 1.2.5 电极的选择性
  • 1.2.6 免疫传感器的再生
  • 1.2.7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1.3 免疫电极机理的探讨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以纳米金为介质的无标记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1.2 Anti-AFP的固定
  • 2.1.3 检测方法
  • 2.2 结果和讨论
  • 2.2.1 电极制备的条件优化
  • 2.2.2 免疫传感器制备过程的表征
  • 2.2.3 免疫传感器的响应性能
  • 2.2.4 传感器的再生和特异性
  • 2.2.5 初步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以明胶-纳米银复合膜为固定介质的免疫电极的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和讨论
  • 3.2.1 电极修饰过程的特征
  • 3.2.2 膜电位-时间曲线
  • 3.2.3 pH值和温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3.2.4 膜电位响应与浓度的对数的校准曲线
  • 3.2.5 免疫电极的稳定性和再生性
  • 3.2.6 测定的特异性
  • 3.2.7 免疫电极的初步应用
  • 3.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新型 PVC膜免疫电极检测甲胎蛋白
  • 4.1 实验部分
  • 4.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和讨论
  • 4.2.1 敏感膜的响应特征
  • 4.2.2 敏感膜的特异性
  • 4.2.3 AFP敏感膜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再生性
  • 4.2.4 测定 AFP的回收率
  • 4.2.5 膜电位响应机理
  • 4.3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部分相关论文题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于促黄体生成素快速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 微纳电子技术 2017(08)
    • [2].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J]. 分析试验室 2016(03)
    • [3].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4].动物性食品中氟苯尼考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J]. 食品科学 2020(20)
    • [5].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03)
    • [6].16通道无标记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免疫传感器的构建[J]. 检验医学 2019(09)
    • [7].生物免疫传感器检测迟缓爱德华氏菌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7(06)
    • [8].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载的碲化镉量子点作为信号探针测定心肌肌钙蛋白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J]. 化学传感器 2017(01)
    • [9].阻抗型免疫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J]. 化学传感器 2016(01)
    • [10].基于脂质体信号增强癌胚抗原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 分析试验室 2012(02)
    • [11].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6)
    • [12].卟啉多孔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J]. 分析测试学报 2019(03)
    • [13].自由基聚合反应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用于高灵敏度免疫传感器研究[J]. 生物技术通讯 2019(03)
    • [14].纸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10)
    • [15].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表征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20)
    • [16].基于聚(3,4-乙烯二氧噻吩)/天青Ⅰ复合物薄膜和纳米金修饰的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 分析化学 2014(02)
    • [17].基于纳米金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牛奶中的青霉素G[J]. 食品科学 2014(08)
    • [18].基于聚吡咯修饰膨胀石墨电极的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 分析化学 2013(08)
    • [19].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13)
    • [20].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芘丁酸的检测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12)
    • [2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1(01)
    • [22].瘦肉精快速检测用纳米金修饰一次性安培免疫传感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9)
    • [23].基于石墨烯-甲苯胺蓝复合物癌胚抗原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 分析试验室 2011(10)
    • [24].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J]. 现代科学仪器 2011(05)
    • [25].基于复合纳米微粒修饰电极的氯霉素快速检测用磁场可控一次性安培免疫传感器研究[J]. 化学学报 2010(01)
    • [26].多层自组装硫脲和纳米金电流型萘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 分析化学 2010(02)
    • [27].自组装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甲基对硫磷[J]. 核农学报 2009(03)
    • [28].基于甲胎蛋白抗体和巯基丁二酰胺铜(Ⅱ)共固定修饰电极的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J]. 传感技术学报 2008(10)
    • [29].纸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 免疫学杂志 2018(07)
    • [30].快速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4种免疫传感器的对比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09)

    标签:;  ;  ;  ;  ;  

    基于纳米金银修饰的免疫球蛋白和甲胎蛋白免疫电极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