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徐延成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徐延成

山东永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现阶段建筑施工被认作是我国基础性工程,为配合可持续性政策,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建筑方式的选择都要始终秉承环保的理念,装配式建筑工程由此产生。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势在于建筑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文章在探究装配式建筑工程时,主要通过概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及优势,分析在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并以此得出相应的优化工程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影响因素;强化对策

引言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违法分包的弊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源头都是分包商的资质没有保障。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许多建设单位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偏低,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许多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1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缺点

1.1设计管理问题

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中,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五大专业是相对独立的设计单位,当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现场发现问题反馈至监理,监理再向上反馈至业主,业主找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深化设计,这个流程反射弧过长耽误工程项目的进度。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着重点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应把重点放在前期,把建筑构件的分离和组装、转运和堆放、吊装拼接、后期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

1.2构件生产安装问题

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组装效率因素主要是建筑构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加工运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运营体系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供应链有短缺。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有以下工序:清模、装模、置筋、预埋预留、浇捣、吊装脱模、堆码、运输等,这些工艺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灌浆的填充不充分及作为项目的施工节点的套管连接的未对准等。

1.3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新技术、施工部署和构件连接质量检测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建筑行业中的普及率没有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高,因此在建筑市场上有经验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数量较少。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有大量的部件,如起重、混凝土浇筑、螺栓连接和焊接等。由于大多数部件体积大且重,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使建设有序,以确保施工进度。

1.4信息化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与项目其他参与者的信息共享较差,组件标准化尚未达到预期要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项目各参与方信息传递延迟,尤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每延迟一天的进度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如延迟产生的机械租赁费、人员窝工费和合同违约金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字虚拟化和信息共享等各种系统要素入手。

2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

2.1完善工程管理的相关机制

完善工程管理的相关机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必备工作,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科学的管理意识,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与此相对应的管理部门,保证一员查一岗。与此同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条约。另外,还要不断优化工程管理的相关机制,稳抓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

2.2保证生产后建筑材料拼装的安全

拼装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环节。建筑材料在工厂中被生产完成后再批量送往施工现场进入材料拼接环节,在材料拼接环节,施工的管理人员要依据国家安全施工规定对安全网、护栏等安全设施进行设定并进行严密的检查,为保障拼接环节中全方面的安全。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领域产生的时间较短,这方面能够借鉴的前例不多,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探究新的经验方法。

2.3强化施工各阶段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融合在施工的各阶段里,因此其包含的范围较广。在建筑施工的前期,要妥善处理材料准备、人员准备和机械设备准备等工作。特别是要重视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为在材料准备完工后能够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前期在准备生产原材料时就要精准混凝土的配比。

2.4建立完备的信息化监管体系

为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管,应依照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监管机制,并依靠现代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提高监管平台的数字化,达到全面性。其中施工建设是监管的首要目标,要针对施工材料、重点施工环节、工程质量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提取,保障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2.5重视施工中机械的管理

优化机械管理的核心在于规范机械操作人员,要求操作人员依据机械系统的操作规范进行施工,同时要清楚包括运输设备、吊装设备以及灌浆设备等所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降低机械性能损耗。此外,为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施工人员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6做好施工阶段临边保护的工作

在高层施工期间,为避免临边坠物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可以对施工的临边口进行防护,并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期间,可以选择脚手管作为临边防护措施,两种情况都可以采用鲜艳色的油漆给施工人员以警示作用,保证施工人员能准确辨知。此外,要依照建筑的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在登高通道两旁设置安全护栏。

2.7做好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工作

施工过程的风险比较大,此时就需要采取强制性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牵涉到如下内容:其一,要对于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将专业知识学习作为基本内容,由此使得施工人员的自身技术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其二,加强管理,使施工质量与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收入挂钩,以增加他们的压力提高他们实现质量目标的动力;其二,施工招标时选择资质高、信誉好、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丰富的承建商;其三,将BIM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施工项目管理中,提高施工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等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8不断增强项目设计素养和能力

设计阶段的管理和控制,其本质上在提升项目设计素养和能力。为此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有:其一,引入更加专业的设计人员,使得其成为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的行为主体,确保实际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规避各种设计风险的出现;其二,对于当前在职的设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其设计素养,引导其使用BIM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做好实际的设计工作,确保实际设计环节的风险得到管控。

结语

总体而言,环保、可持续是装配式建筑的显著特点,装配式建筑成套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潮流,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而为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强化建筑工程的管理,优化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水平。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优化工程质量的核心,探索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妥善处理是优化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中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加以解决,通过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人员、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的管理来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于淼,才士武.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3):95-101.

[2]兰兆红.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7.

[3]刘娟.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8(09):206.

[4]王鹏里.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发展问题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185-186.

标签:;  ;  ;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徐延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