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

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城市正在日渐失去其特色,长久以来,以功能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已经使城市空间失去了其独有的内涵。那么如何凸显城市空间特色?如何在均质化的城市空间中保留城市本色空间特征?如何去挖掘城市空间的本色特征?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对城市的可识别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城市意象五要素,张楠教授在城市故事论中关于“物、场、事”关系的论证,使城市事件成为了城市叙事空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本文在以上两种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pping分析法对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进行研究,来探寻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的特征,为中国城市空间建设提供相当经验。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到第五章,主要是运用mapping分析法对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进行研究。首先对曼彻斯特城市历史脉络进行分析,确定研究的时期及相应的地图,然后找出曼彻斯特的叙事要素,标示在相应的地图上,接下来分别对曼彻斯特的可视域结构及城市重要事件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构特征,最后对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进行研究,探寻其在叙事空间结构上的特征及叙事空间营造上的特点。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mapping分析法在分析城市叙事空间上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并且通过对分析法各个步骤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完善了此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和城市叙事空间营造特色的分析,指出其对我国叙事空间营造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叙事空间研究的定义
  • 1.1.2 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1 叙事理论
  • 1.2.2 城市意象理论
  • 1.2.3 城市故事论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城市叙事空间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叙事理论在城市空间领域的研究应用
  • 1.3.3 对国内外城市空间研究方法理论的总结评价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研究的意义
  • 1.6.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6.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曼彻斯特城市空间的基础研究
  • 2.1 曼彻斯特城市历史脉络简介
  • 2.1.1 曼彻斯特城市重要事件总结
  • 2.2 曼彻斯特研究时期及地图选择
  • 2.3 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叙事要素整合
  • 2.3.1 叙事要素
  • 第三章 曼彻斯特城市可视域结构研究
  • 3.1 可视域相关概念
  • 3.2 曼彻斯特城市可视域结构分析
  • 3.2.1 1801年曼彻斯特城市可视域结构分析
  • 3.2.2 1850年曼彻斯特城市可视域结构分析
  • 3.2.3 1930年曼彻斯特城市可视域结构分析
  • 3.2.4 2007年曼彻斯特城市可视域结构分析
  • 3.3 曼彻斯特可视域结构变化分析
  • 3.3.1 1801-1850年曼彻斯特可视域结构变化
  • 3.3.2 1850-1930年曼彻斯特可视域结构变化
  • 3.3.3 1930-2007年曼彻斯特可视域结构变化
  • 3.4 曼彻斯特可视域叠加结构分析
  • 第四章 曼彻斯特城市重要事件叙事空间研究
  • 4.1 城市事件相关概念
  • 4.1.1 城市事件在城市空间研究中的重要性
  • 4.2 曼彻斯特城市重要事件要素整合
  • 4.2.1 创意文化
  • 4.2.2 音乐文化
  • 4.2.3 足球文化
  • 4.2.4 同性恋文化
  • 4.2.5 酒馆文化
  • 4.2.6 工业文化
  • 4.2.7 购物文化
  • 4.2.8 宗教文化
  • 4.2.9 中国文化
  • 4.2.10 圣帕特里克节
  • 4.3 曼彻斯特城市重要事件叙事空间结构分析
  • 第五章 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
  • 5.1 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结构分析
  • 5.2 曼彻斯特城市微观叙事空间分析——以曼彻斯特大教堂广场——皮卡迪利公园购物文化组团为例
  • 5.2.1 维多利亚火车站
  • 5.2.2 曼彻斯特大教堂广场
  • 5.2.3 圣安妮广场
  • 5.2.4 牧师花园
  • 5.2.5 市场街
  • 5.2.6 北角地区
  • 5.2.7 原市场地区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影视的叙事空间[J]. 电影评介 2017(11)
    • [2].论声音对影视叙事空间的塑造和延展作用[J]. 当代电视 2015(04)
    • [3].论城市叙事空间及其文化构建路径[J]. 东南学术 2015(05)
    • [4].跨越时空的沟通与救赎:《光明的这一面》的空间解读[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6(02)
    • [5].论电影与建筑的关系——从蒙太奇的特征与表现来看[J]. 明日风尚 2017(01)
    • [6].叙事空间中的城乡文化对立——以路遥小说《人生》为例[J]. 北方文学 2017(06)
    • [7].浅析《竹林中》——多重叙事空间下的真相[J]. 长江丛刊 2017(28)
    • [8].试析安布鲁斯·毕尔斯《奇卡莫加》中的叙事空间[J]. 作家 2012(22)
    • [9].叙事空间编辑方法在矿山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河北符山矿山公园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 2018(19)
    • [10].网络剧的叙事空间研究[J]. 电影评介 2018(12)
    • [11].无尽的留白——论电影《她》的叙事空间[J]. 海外英语 2017(05)
    • [12].认知视角下城市叙事空间评价指标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8)
    • [13].论网络剧的叙事空间研究前提——空间转向[J]. 北方文学 2018(02)
    • [14].中国电影传统叙事中的性别悲剧——电影《炮打双灯》叙事空间分析[J]. 名作欣赏 2020(33)
    • [15].论叙事空间结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6].展示陈列中的叙事空间设计[J]. 装饰 2012(07)
    • [17].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海报设计的叙事空间和方法[J]. 四川戏剧 2020(04)
    • [18].琳达·霍根地方书写中的三维叙事空间[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19].渥夫利作品中的符号在叙事空间里的体现[J]. 今传媒 2019(05)
    • [20].论方方叙事空间中的地方依恋[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9)
    • [21].朴婉绪小说的叙事空间小考[J]. 作家 2015(20)
    • [22].双叙事空间与情在何处——《发廊情话》重读[J]. 学理论 2012(28)
    • [23].网络小说叙事格局初探——试析网络小说中的叙事空间[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12)
    • [24].电影《芳华》叙事空间的多重建构[J]. 视听 2019(03)
    • [25].混合现实视频的叙事空间刍议[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10)
    • [26].共生式叙事空间的营造——以岭南砖雕元素的提取再利用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04)
    • [27].电影《驴得水》叙事空间的分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28].试论叙事空间的对立与冲突——以爱伦·坡《厄谢府邸的倒塌》为例[J]. 叙事丛刊 2012(00)
    • [29].《婚姻故事》叙事空间的隐喻分析[J]. 电影文学 2020(09)
    • [30].《长江图》的三重叙事空间[J]. 电影文学 2019(15)

    标签:;  ;  ;  ;  

    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