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思考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思考

郝明1李文雅2

1.渭南市第二医院2.蒲城中医医院陕西渭南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2月接收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及不合格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在10800例尿常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1123例,占10.39%,其中女性617例,占55%;男性506例,占45%。最常见原因致不合格的占18.51%、标本污染占19.5%、临床用药占14.1%、标识错误占8.27%、申请单填写不祥占14.3%等,且在标本污染方面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在尿液检验的过程中应注意检验前的质量控制,确保尿检的准确性。

关键字:尿液分析;质量控制;不合格率

尿液常规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做好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和健康普查的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整年收治的尿常规检验患者10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就其不合格情况及质量控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接受尿常规检验的10800例患者作为入选的研究对象。其中1123例检验标本不合格,约占10.39%。男性506例,女性617例;其中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主要有临床用药,约占14.1%,标本量少18.51%,标本污染19.5%,超时送检10.68%,申请单填写不祥约14.3%

1.2分析方法

分别统计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及不合格率,分析造成检验不合格的结果和原因。经专业检验人员确定为误差后,对送检标本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标本的临床因素和实验室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对影响尿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3判定方法

患者检验中会受到粪便、白带、经血、烟灰等异物污染为样本污染;检验期间按患者摄入过影响尿液检查的药物或食物,或者在大量饮水或剧烈运动后的不当时间采集样本;存在容器不透明、不清洁的现象,或容器小于50毫升的容器不合格现象;取样后的标本超时后检验;取样后标签标记不明或脱落。

2.结果

2.1不合格标本来源本院2012年1-12月共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10800例,不合格标本1123例.占10.39%,其中女性617例,占55%;男性506例占45%.

2.2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分布见表1。

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分布【例(%)】

3.讨论

不合格标本最常见为标本污染220(19.54%),常见原因是留取标本前没有清洗尿道口,尤其是女性比男性高,主要是因为成年女性的生殖道分泌物混入尿中,造成尿液白细胞的增高,女性经期做尿液检验造成红细胞的增高。女性患者均应清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月经期不做尿液检查,对于男性患者则须避免前列腺液及精液污染;其次为标本量少208(18.51%),临床用药159(14.15%),申请单填写不祥161(14.33%)等。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指的是医生开好化验单以后,将获取的尿液样本送检的阶段,主要包括取样、运送和保存。样本收集的方法主要有穿刺法、膀胱导管法、自然排尿法,其中自然排尿法对于细菌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尿常规检查中比较实用[4]。在患者的尿液样本采集中注意避免尿道口污染,尤其是女性患者要避免经期作尿检[3]。

参考文献:

[1]邵永珍,孙雅娴,邹艳玲.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用于病理管型检查的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0,13(21):158-159.

[2]王丽,余上海,唐德羽,吴太忠.尿干化学分析测定与尿沉渣镜检结果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0(33):214-215.

[3]吴敏瑾,高相理,金胜航,曹寒沁,徐卫益.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沉渣仪与显微镜联合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临床应用[J].浙江检验医学,2011,15(02):137-138.

标签:;  ;  ;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