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硬化材料高温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本构描述及其有限元实现

循环硬化材料高温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本构描述及其有限元实现

论文摘要

棘轮效应是在非对称应力控制循环加载下塑性变形的循环累积。棘轮效应可能导致疲劳寿命的减少或使结构的变形超过限制而不能正常工作,是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对金属材料的棘轮行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在材料的循环本构模型、棘轮效应的预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对金属材料的棘轮效应,尤其是材料的高温非比例多轴棘轮效应进行准确的预测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对金属材料的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及与其相关的应变循环变形行为进行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继而发展能较为精确的对其进行描述的本构模型,对固体力学及其相关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工程构件更可靠的设计和使用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各种工程构件的变形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然而,现有的一些大型有限元程序中使用的循环本构模型对棘轮效应等循环变形行为的预测不够精确,因此有必要将新发展的本构模型进行数值实现,并将其移植到现有的有限元软件中,进而对一些工程结构的循环变形行为进行准确的数值模拟。这可以促进先进模型在结构分析和寿命评估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为了对循环硬化材料在高温下的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和应变循环特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较为精确的本构描述,本论文开展了如下工作: 1.在350℃和700℃下,对材料在单轴和多种加载路径下的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和应变循环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到了材料在高温下的非比例棘轮行为和应变控制循环变形行为的基本特性,为相关本构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在统一粘塑性循环本构的框架下,改进和发展了一个新的本构模型,对材料的高温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和应变循环变形行为进行了统一描述。该模型给出了一个新的背应力演化方程,引入了非比例度参量,并且还考虑了最大塑性应变幅值记忆效应和温度效应的影响。与模型相配套,采用了一套合理的方法确定材料参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新发展的本构模型对SS304不锈钢高温非比例多轴循环变形行为的描述比较合理。 3.利用隐式积分方法,推导出简化本构模型的应力积分公式和整体迭代所需的一致性切线刚度矩阵,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的用户子程序,将模型移植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采用移植后的ABAQUS软件对材料在不同加载路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金属材料棘轮效应的研究现状
  • 1.2.1 实验研究
  • 1.2.2 本构模型的研究
  • 1.2.3 非比例度的定义
  • 1.2.4 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实现
  • 1.2.5 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304不锈钢高温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的实验研究
  • 2.1 实验条件
  • 2.2 应变循环试验研究
  • 2.2.1 单轴应变循环特性
  • 2.2.2 非比例多轴应变循环特性
  • 2.3 棘轮效应实验研究
  • 2.3.1 单轴棘轮行为研究
  • 2.3.2 纯扭棘轮行为研究
  • 2.3.2 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实验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304不锈钢高温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的粘塑性本构描述
  • 3.1 粘塑性本构模型
  • 3.1.1 主控方程
  • 3.1.2 随动硬化律
  • 3.1.3 塑性应变幅值记忆
  • 3.1.4 非比例度及各向同性硬化律
  • 3.2 材料参数的确定
  • 3.3 材料高温单轴和非比例多轴循环变形行为的模拟
  • 3.3.1 应变循环特性模拟
  • 3.3.2 棘轮行为模拟
  • 3.4 小结—问题与讨论
  • 第4章 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实现
  • 4.1 隐式积分方法
  • 4.1.1 本构方程的简化
  • 4.1.2 简化本构方程的离散
  • 4.1.3 隐式应力积分方法
  • 4.2 一致性切线刚度矩阵
  • 4.3 算例及讨论
  • 4.3.1 典型算例
  • 4.3.2 结构实验及结构计算
  • 4.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钢轨材料棘轮行为试验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02)
    • [2].介质颗粒在尘埃等离子体金属棘轮中的运动[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面棘轮式液压扭矩扳手的设计[J]. 南方农机 2020(06)
    • [4].滚压载荷下成年和幼年软骨的棘轮行为[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14)
    • [5].带接头管道在内压与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棘轮行为研究[J]. 力学季刊 2020(01)
    • [6].6061铝合金室温与150℃单轴棘轮行为实验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20(07)
    • [7].棘轮机制:国际私募资本在中国的治理模式[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 [8].接触网补偿棘轮偏斜原因分析与对策[J]. 铁道技术监督 2011(07)
    • [9].循环加载下关节软骨的棘轮应变及理论预测[J]. 医用生物力学 2017(03)
    • [10].棘轮逆止器结构的改进[J]. 水泥 2011(11)
    • [11].内部棘轮[J]. 物理学报 2010(07)
    • [12].室温下20钢高周次单轴棘轮行为的实验研究[J]. 金属学报 2009(07)
    • [13].玻璃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单轴时间相关棘轮行为实验研究[J]. 复合材料学报 2009(06)
    • [14].棘轮行为及其本构模型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进展[J]. 应用力学学报 2008(03)
    • [15].棘轮加工方法的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18(21)
    • [16].基于弹性空间的304不锈钢单轴棘轮的数值模拟[J]. 机械工程材料 2014(11)
    • [17].国外承压设备棘轮变形设计规范介绍[J].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3(03)
    • [18].玻璃长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单轴时间相关棘轮行为实验研究[J]. 复合材料学报 2009(06)
    • [19].聚碳酸酯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的实验研究[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4(S1)
    • [20].奥氏体钢容器疲劳损伤与棘轮损伤的非线性超声评价[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5(S1)
    • [21].多晶铜和铝单轴棘轮行为的循环晶体塑性本构模拟[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S2)
    • [22].核电站管道棘轮特性的试验模拟研究[J].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1(06)
    • [23].内压弯管在多轴循环外力下的棘轮应变数值分析[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8(02)
    • [24].线缆剪与棘轮剪剪切形成断头的区别探析[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25].棘轮补偿连接架卡滞对补偿绳偏移的分析研究[J]. 电气化铁道 2014(06)
    • [26].聚碳酸酯的单轴棘轮行为研究[J]. 工程力学 2015(07)
    • [27].客运专线棘轮补偿装置的计算及施工的探讨[J]. 电气化铁道 2011(03)
    • [28].棘轮停止器在冲压板式输送机上的应用[J]. 装备维修技术 2008(04)
    • [29].退火42CrMo钢的棘轮-疲劳交互作用及其失效模型[J]. 工程力学 2008(11)
    • [30].棘轮-蠕变交互作用下汽轮机汽缸紧固螺栓失效研究[J]. 华电技术 2013(11)

    标签:;  ;  ;  ;  ;  ;  ;  

    循环硬化材料高温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本构描述及其有限元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