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论文摘要

过去2000年气候环境的变化是“过去全球变化”(Past Global Changes, PAGES)和“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CLIVAR)两大国际研究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近1000年来的气候变化更是现代器测资料与过去代用指标序列衔接的关键时段。北半球温度重建显示这一时期存在着重要的气候变化特征,例如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二十世纪变暖,是当前气候/气象学家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对于这一时期季风变化事件的起止时间,内部结构和转换速率等特征的认识却受到缺乏同时具备高精度年龄和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的制约。亚洲季风影响着世界上近半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季风降水变化是关系到季风区国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问题。同时,亚洲季风是快速而敏感物理系统,是联系海-气-冰和南北半球气候的重要载体,并且通过西风带、低纬越赤道气流传输高低纬、南北半球气候事件信号。因此,亚洲季风变化的研究有利于理解南北半球气候的耦合机制,加深低纬季风变化机制的理解。太阳活动作为地球外部能量的唯一来源,往往被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然而代用指标和数据分析显示太阳活动和气候之间存在复杂因果联系(提前、滞后或耦合关系不明确),其真实的相位关系缺乏精确时标年分辨率气候记录的支持。同时,微小的太阳辐射量变化(1~2mW/m2)通过海—气系统的何种机制得以放大,从而来影响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如季风)也尚未认识清楚。洞穴石笋生长时间跨度大、储存信息完整并具有独立的绝对年代标尺,是大陆气候代用指标一个独特数据源,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基于贵州省董哥洞两支石笋20个230Th年龄、1903条年纹层、1746个氧同位素分析数据,建立了年分辨率的最近1026年以来的亚洲季风区气候变化序列。董哥洞两支年纹层石笋δ18O曲线具有很好的重现性,表明石笋很大程度上生长于同位素平衡分馏条件下,记录的气候信号没有受到噪音的干扰。通过现代器测数据的校正,石笋δ18O变化主要反映了洞穴滴水δ18O值的变化。对比亚洲季风指数重建和其他气候重建资料,本文认为年代际一百年尺度上石笋δ18O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夏季降水氧同位素变化,反映了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基于年纹层控制的年分辨率石笋氧同位素序列精确标定了季风小冰期事件。该事件开始于约公元1321年,结束于公元1633年,持续时间为312年。期间季风变化显示出显著的两谷夹一峰特征,并且呈现多次快速的季风强弱转换(<10年)。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夏季风强弱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弱夏季风阶段往往容易产生饥荒和动乱,甚至于直接影响到中国朝代的更替。董哥洞石笋记录亚洲夏季风强度和秘鲁石笋记录南美洲夏季风强度对比发现,两者存在这反相位关系,表明近1000年来南北半球季风降水在百年尺度上仍然维持着"see-saw"模式。太阳辐射量变化导致南北半球海表温梯度的变化,从而影响ITCZ位置的南北摆动,可能是"see-saw"模式形成的机制。来自亚洲,非洲和美洲大陆和热带海洋、湖泊的古气候记录也证实近千年ITCZ位置始终持续的南北摆动,尤其在小冰期时期长期维持在南半球。采用小波分析方法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能够很好的表达信号的局域频谱特征。本文通过时间序列的子波分析,分解亚洲夏季风、太阳辐射强度和北半球温度序列在全时间域上的多时间尺度周期,得到其主要的周期性波动,再用具有波动形式的余弦函数进行全序列拟和,使拟和的偏差平方和达到最小。本文主要考察近1000年来亚洲夏季风、北半球温度和太阳活动在200年准周期上的相关关系,对比结果显示:在准200年周期成分上亚洲季风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北半球温度存在反相位关系。交叉功率普分析也证实在准200年周期上,亚洲季风和太阳辐射量存在反相位关系。本文推测大洋的热储库效应或者热惰性有可能造成了这一反相位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重建
  • 1.2 近2000年中国气候重建研究进展
  • 1.3 石笋重建气候记录
  • 1.4 选题意义,研究方案和创新性成果
  • 第二章 董哥洞地质环境和气候背景
  • 2.1 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概况
  • 2.2 董哥洞概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3.1 石笋材料
  • 3.2 石笋氧、碳同位素分析样品的制取
  • 3.3 稳定同位素测试和铀系年代测试
  • 3.4 年层厚度与灰度的测量
  • 3.5 小波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简介
  • 第四章 石笋年纹层岩相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
  • 4.1 石笋显微岩相学研究
  • 4.2 石笋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五章 石笋年纹层年代学
  • 5.1 树木年轮年代学
  • 5.2 石笋年纹层年代学
  • 第六章 石笋氧同位素气候意义
  • 18O变化特征'>6.1 董哥洞石笋δ18O变化特征
  • 18O气候意义'>6.2 董哥洞石笋δ18O气候意义
  • 18O温度效应'>6.3 石笋δ18O温度效应
  • 6.4 季风和降水
  • 6.5 季风环流特征
  • 第七章 近千年来季风变化特征、影响与机制
  • 7.1 近1000年来亚洲夏季风演变特征
  • 7.2 小冰期结构特征和区域对比
  • 7.3 60年代末以来季风减弱及其影响
  • 第八章 近1000年南北半球气候联系
  • 8.1 亚洲季风与北高纬气候的联系
  • 8.2 亚洲季风与北高纬大气环流的联系
  • 8.3 亚洲季风与南半球气候的联系
  • 第九章 百年尺度季风变率、北半球温度和太阳活动
  • 9.1 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9.2 亚洲夏季风和半球温度、太阳活动在百年尺度的联系
  • 9.3 机制探讨
  • 结论与创新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湖泊沉积物纹层年代学研究进展[J]. 湖泊科学 2017(02)
    • [2].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质纹层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3)
    • [3].束鹿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碳酸盐纹层特征与储集意义[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04)
    • [4].页岩纹层结构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04)
    • [5].陆相页岩砂质纹层的成像测井识别方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19)
    • [6].湖相叠层石纹层生长节律记录的天文周期信号[J]. 沉积学报 2010(03)
    • [7].湖相叠层石纹层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生长节律的古环境意义[J]. 地学前缘 2009(06)
    • [8].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纹层发育特征及其储集意义[J]. 地球科学 2019(03)
    • [9].黄龙钙华纹层石特征与成因分析[J]. 矿物学报 2019(01)
    • [10].考虑页岩纹层与裂缝网络的延长组页岩多尺度三维地质结构模型[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1)
    • [11].海洋纹层硅藻席古海洋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海洋与湖沼 2017(06)
    • [12].荒漠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年代序列建立方法探讨[J]. 干旱区研究 2015(04)
    • [13].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纹层特征及其储集意义[J]. 地层学杂志 2019(02)
    • [14].昆明地区笻竹寺组页岩粉砂质夹层/纹层特征[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 [15].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的纹层组合及成因分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3)
    • [16].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页岩纹层发育特征及储集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3)
    • [17].碳酸盐岩中“假纹层构造”的成因分析[J]. 矿物岩石 2011(01)
    • [18].基于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的泥质纹层定量表征——以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区块为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6)
    • [19].铜川地区陆相页岩纹层结构水力压裂实验及评价[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03)
    • [20].辽河西部凹陷页岩纹层结构及其储集空间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1)
    • [21].泌阳凹陷核桃园组钙质页岩中晶粒灰质纹层成因分析[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5)
    • [22].砂质纹层的发育特征及对页岩储层物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为例[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3].核形石研究现状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05)
    • [24].湖相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差异对可压裂性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19(01)
    • [25].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湖相叠层石:韵律纹层记录的古气候条件[J]. 地质通报 2010(01)
    • [26].湖北神农架石笋年纹层与氧碳同位素关系[J]. 中国岩溶 2008(04)
    • [27].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年纹层微区分析及形成机理[J]. 地质学报 2016(05)
    • [28].潮汐层偶的砂泥纹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其地质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06)
    • [29].近150年来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沙物质粒度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12)
    • [30].四川盆地巫溪2井龙马溪组含气页岩细粒沉积纹层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2)

    标签:;  ;  ;  ;  ;  

    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