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时期岭南医家医著及医药文献整理研究

晋唐时期岭南医家医著及医药文献整理研究

论文摘要

一、研究目的及方法晋唐时期是岭南地区中医药开发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晋朝南渡,岭南得到第一次开发,中原内地学者及医家也随之进入,改变了岭南地区晋以前无专门医学著作局面,岭南地区开始出现一批有影响的医学人物与医学著作及医学文献资料,对于其后宋元时期岭南第二次的开发及医学发展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目前研究现状,对岭南地区医学断代史的研究如晋唐时期医学专门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处于文献阙如零散,未经系统整理状态。本论文从医史文献研究的角度,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中医学术研究、理论评述及实地调研考察等方法,通过对晋唐时期岭南医家医著及医药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探讨晋唐时期岭南医学的成就、学术地位及其影响,探讨岭南地区历史上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及其防治规律,为下一步更深入开展岭南医学史研究打下基础,为《岭南中医药文库》的建设提供参考素材,同时对医学地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医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也是一个有力的推进。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晋唐时期岭南医家医著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二)从晋唐时期的医学名著如《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新修本草》、《备急千金要方》等,辑录和整理与岭南医学有关的文献资料,其中《外台秘要》与现行本《肘后备急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论文分为五个章节来撰写:第一章,晋唐以前岭南地区医药概况(远古~两汉公元265年)第二章,晋唐时期岭南医家医著(晋~五代公元265年~960年)第三章,岭南医学史著名人物葛洪第四章,晋唐医籍有关岭南医药资料辑录整理与分析第五章,晋唐以后宋元岭南医药进步(宋~元公元960年~1368年)三、研究结果(一)晋唐时期岭南地区医家著作及医学文献整理研究晋唐时期岭南医学,接续先秦两汉,可溯源至13万年前广东曲江马坝智人原始的卫生保健。秦朝方士安期生等在罗浮山采药炼丹学道的传说,以及西汉南越王墓葬出土医药卫生文物等证明,岭南地区医药学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之久。但文献可资徵引者寡。晋朝南渡与唐朝大庾岭古道开通使南北联系更加密切,中原文化对岭南的影响愈加明显,医家医著开始出现。有史载的医家7人,医学文献29种,其中有影响者为葛洪、支法存、仰道人、鲍姑、轩辕述等。现存岭南医著两部:《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现存岭南本草专著一部:《南方草木状》。论文对上述五位岭南医家生平传记进行研究。西晋广州刺史嵇含《南方草木状》,书中介绍的80种岭南植物,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文献之一,向来被视为岭南中草药的重要著作。论文重点对其中50多种药用植物进行分析,并在附篇中全文收载《南方草木状》,以供学者们研读。(二)晋唐时期岭南地区医家著作中主要防治的病种晋唐时期岭南出现了一批医家,初显岭南医学简约、实用的特点,医学资料详于方而略于论,对一些岭南特发病和多发病,包括瘴疟、脚气病、各种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如恙虫病、结核、狂犬病、麻风、天花等疾病的认识及防治,具有一定科学性,不但反映岭南地区、同时也反映了晋代以前的我国医学成就和民间疗法,其以葛洪《肘后备急方》为代表。在现存的古代医著中,此书首次明确地将“疠气”作为温病的病因提出来:“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又如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而不予煎煮,这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书中还描述了中沙虱毒(恙虫病)的症状:“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书中对“虏疮”(天花)也有记载:“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这是世界上对天花最早的症状描述。在“猘犬所咬毒”(狂犬病)中创造性地提出主动免疫治法,用狂犬脑敷创口“后不复发”,可谓是中医学中“以毒攻毒”之人工免疫思想的先驱,对后世有效用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的产生不无影响。脚气病在晋代日渐流行,此书载述“脚气之病,先起岭南,稍末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肘后备急方》所列疾病,有传染病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和虫毒伤等,均详论病证,略述病源,因证取方,具有便、廉、验的特点。书中对常见传染病疟疾、恙虫病、狂犬病、麻风、天花等疾病的认识及防治,具有岭南地方特色并有一定先进性与科学性,是葛洪将中原医学理论与所收集的岭南医药相结合之作,反映了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民间疗法。是书兼之以灸,创用了隔物灸,灸但言其分寸,不名孔穴,故虽不精易者,习之亦能了其所用。(三)形成晋唐时期医学著作中关于岭南医学资料汇编数据库晋唐时期医学著作记述大量岭南医学资料,如《诸病源候论》:“夫岭南青草、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落黄,伏蜇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孟冬,行黄芒瘴。量其用药体性,岭南伤寒,但节气多温,冷药小寒于岭北。”笔者对上述著作岭南内容进行资料长编分类辑录,研究发现:①《诸病源候论》与岭南有关的记载不少于九处,有价值者为“三瘴气候”、“山瘴疟候”、“脚气病诸候”等疾病的论述。②《新修本草》说明唐代收集药物地域范围已经包括岭南,与岭南有关条目达49条。③《外台秘要》,辑录了直接引用岭南医著《肘后备急方》的条文共193处,与现行本《肘后方》的内容进行比较,发现有相同、不相同、不见这三种情况。内容相同的共62条,药方131首;内容不相同的共59条,药方105首;在今本《肘后备急方》中找不到的有133条,药方370首,是对当代研究葛洪学术经验重要补充。④《备急千金要方》,有关资料包括“岭南”4处、“岭表”4处、“支法存”2处、“抱朴子”2处、“葛氏”6处、“《肘后方》”112处。笔者对以上文献进行辑录,汇编成为近10万字结构化数据库,可资岭南医学研究者参考。此项工作为前人所未做,可以认为是论文创新点之一。(四)晋唐时期岭南医学对宋元发展之影响晋唐以后,宋代中原族人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岭南得到二次开发。宋元时期岭南医药学发展也体现了学术的传承性,例如对瘴疟论述。南海名医陈昭遇被荐为翰林院医官,参编《太平圣惠方》,对岭南验方与药材多所著录,卷第五十二治山瘴疟诸方曰:“夫山瘴疟,生于岭南带山水之处。其状发而寒热。休作有时。皆因游溪源。中于湿毒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也。”元·释继洪纂修《岭南卫生方》三卷,是现存最早的研究岭南流行性疾病瘴疟的专著,是研究岭南地区宋元以前流行病瘴疟的重要文献。宋元时期岭南地区逐渐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本土医家,如刘昉编《幼幼新书》四十卷,共分547门,载论1207条,广集宋代以前有关儿科资料而成,取材广博,并保存了宋以前大量儿科佚书和古佚医籍,对后世儿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四、结论晋唐时期是岭南地区中医药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它改变了晋以前岭南地区无医家医著资料历史现状,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晋唐以后的宋元时期,岭南医学有较大发展,及至明清岭南医学逐渐形成各种学术流派,都不能忽视晋唐时期医学的影响,尤其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打下的坚实基础。晋唐时期的许多重要的医学名著都收录有岭南医学资料,足以证明岭南医学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历史上开发的先后,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医学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岭南医学就有地方与时代的特色,它是祖国医学的普遍原则和岭南地区医疗卫生保健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有传统医药学的共性,又有其地方特性。晋唐时期岭南医学发展虽然不及中原黄河江浙长江流域,但也卓有学术成就,为岭南人民卫生保健作出巨大贡献。岭南医学重视南方炎热多湿、地处卑下,植物繁茂,瘴疠虫蛇侵袭等环境因素,着眼于南方多发、特有疾病的防治,勇于吸取民间经验和医学新知,充分利用本地药材资源,这就逐渐形成了以研究岭南地区医疗保健药物资源为主要对象的岭南医学。因此,继承和发扬岭南医学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表现岭南地区医学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特殊性的研究,反过来也有助于认识整个中国医学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这正是岭南医学史研究的学术魅力所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晋唐以前岭南地区医药概况(远古~两汉公元265年)
  • 一、岭南地方历史沿革
  • 二、岭南地区早期的卫生保健
  • 三、汉代岭南地区的医药活动
  • (一) 西汉南越王墓葬出土医药卫生文物
  • (二) 岭南药材引进和地方本草记载
  • (三) 杨孚《异物志》
  • (四) 汉代岭南罗浮山道家方士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晋唐时期岭南医家医著(晋~五代 公元265年~960年)
  • 一、社会背景
  • (一) 地区建置沿革
  • (二) 唐朝大庾岭古道开通
  • (三) 岭南自然、人文环境
  • 二、晋唐岭南医家
  • (一) 鲍姑
  • (二) 支法存
  • (三) 仰道人
  • (四) 轩辕述
  • 三、嵇含《南方草木状》
  • 四、晋唐岭南医药文献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岭南医学史著名人物葛洪
  • 一、葛洪生平
  • 二、《肘后备急方》及其学术成就
  • (一) 《肘后卒救方》序言述要
  • (二) 《肘后备急方》对防治传染病尤其是急性传染病的贡献
  • (三) 《肘后备急方》在针灸方面的贡献
  • (四) 《肘后备急方》对多种内科病证的认识和治疗
  • (五) 在疮疡外科方面
  • (六) 在骨伤科方面
  • (七) 《肘后备急方》在立方用药上贯彻简便灵验的原则
  • (八) 《肘后备急方》在诊断方法方面的成就
  • 三、《抱朴子》与炼丹养生
  • (一) 外丹思想
  • (二) 药养与行气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晋唐医籍有关岭南医药资料辑录
  • 一、《诸病源候论》
  • (一) 瘴气候
  • (二) 脚气病候
  • (三) 岭南各种常见传染病症候
  • 二、《新修本草》
  • (一) 收集药物地域范围包括岭南
  • (二) 49种产于岭南地区或与岭南有关的药材分类
  • (三) 与岭南有关药物记载与分析
  • 三、《外台秘要》
  • (一) 外台对葛氏肘后引述概况
  • (二) 《外台秘要》直接引用《肘后备急方》条文相同者举隅
  • (三) 《外台秘要》直接引用《肘后备急方》条文不相同者举隅
  • (四) 《外台秘要》为今本《肘后备急方》所不载条文者举隅
  • 四、《备急千金要方》
  • (一) 用药须因地制宜,岭表用药宜轻省
  • (二) 《千金方》记载的岭南地区恶核瘴气
  • (三) 《千金方》记述岭南支法存论治脚气病
  • (四) 《千金方》引述葛洪《肘后备急方》《抱朴子》文献辑录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晋唐以后岭南医药学进步(宋~元)(公元960年~1368年)
  • 一、宋元时期岭南二次开发背景
  • 二、陈昭遇参编《太平圣惠方》
  • 三、刘昉与《幼幼新书》
  • 四、释继洪与《岭南卫生方》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附图
  • 附图1. 嵇含《南方草木状》三卷(民国十二年湖北先正遗书版,沔阳卢靖慎始基斋刻本)
  • 附图2. 葛洪之像
  • 附图3. 葛洪炼丹采药遗址——稚川丹灶
  • 附图4. 同治《广东通志》记载“肘后方”
  • 附图5. 光绪《广州府志》支法存传
  • 附图6. 同治《广东通志》子部医家类
  • 附图7. 罗浮山“冲虚古观”
  • 附图8. 罗浮山冲虚古观内“葛仙宝殿”
  • 附图9. 广州三元宫“鲍姑宝殿”
  • 附图10. 广州三元宫“虬龙古井”(鲍姑井)
  • 附图11. 晋唐时期岭南医家医著及文献整理数据库
  • 相关论文文献

    • [1].湾北小马灯[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Z1)
    • [2].初唐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华盖图案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15)
    • [3].别把古体诗与近体诗搞混了[J]. 意林文汇 2017(06)
    • [4].晋唐时期西王母形象的世俗化趋势[J]. 中州学刊 2017(04)
    • [5].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居民长寿之因刍议[J]. 兰台世界 2011(25)
    • [6].初唐时期敦煌壁画解读[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1)
    • [7].论晋唐时期佛教净土信仰中国化的条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8].初唐时期织锦纹样风格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 2017(03)
    • [9].晋唐时期的温病理论创新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12)
    • [10].晋唐时期胸痹心痛外治疗法特色[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07)
    • [11].晋唐时期方剂学发展成就与特征[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2)
    • [12].晋唐时期中医痹病证治特色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12)
    • [13].晚唐律诗发展兴盛的原因分析[J]. 今古文创 2020(30)
    • [14].魏晋至唐时期小说中的“胡人识宝”[J]. 风景名胜 2019(01)
    • [15].晋唐时期疫病治法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1)
    • [16].初唐时期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服饰色彩的吸纳[J]. 电影评介 2009(21)
    • [17].略论晋唐时期肝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1)
    • [18].论晋唐时期医学理论的发展[J]. 中医药导报 2019(08)
    • [19].试论秦汉晋唐时期中医美容的萌发及兴盛[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3)
    • [20].浅谈六朝至唐时期石狮形象的中国化[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04)
    • [21].晋唐时期河西佛经译事钩沉[J]. 敦煌学辑刊 2012(04)
    • [22].一组初唐时期邢窑彩绘陶俑[J]. 东方收藏 2014(10)
    • [23].论晚唐采桑女形象的质变[J]. 时代文学(上) 2010(03)
    • [24].唐代诗人刘希夷作品的艺术特征研究[J]. 语文建设 2016(32)
    • [25].晋唐时期河西译经之佛教史意义分析[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26].晋唐时期少府、将作诸监职掌之变迁[J]. 江汉考古 2015(06)
    • [27].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晋唐时期肝属木理论特点分析[J]. 中医杂志 2016(16)
    • [28].佛山得名与晋唐时期佛教弘法之关系[J]. 暨南史学 2014(00)
    • [29].晋唐时期公文书写人试探[J]. 中国书法 2019(19)
    • [30].汉、唐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相关法律对“一带一路”商事活动的影响[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8(12)

    标签:;  ;  ;  

    晋唐时期岭南医家医著及医药文献整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