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研究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研究

论文题目: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史小龙

导师: 殷醒民

关键词: 利益集团,自然垄断,规制,新政治经济学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消费者、垄断厂商和规制者三大利益集团的基本特征;分别建立了三个数学模型描述利益集团成员行为模式、集团间的相互竞争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结论;在对利益集团基本特征描述和三个模型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电力、电信、邮政、铁路等主要全国性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典型案例;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现阶段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政策建议。 与其他产业相比,自然垄断产业具有独特的经济和技术特征,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首先是源于这些特征。然而,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背后都有政治力量在起作用。除了经济、技术因素外,政治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过程。尤其像我国这样的转型国家,政治力量在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改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革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会受到种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市场经济中的分散行为不同,政治体系中,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集团,通过集体活动实现其利益目标。西方利益集团理论表明,利益集团在政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的政治体制虽不同于西方,但近年来社会阶层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并出现集团化倾向。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随着改革的推进愈发激烈。 消费者、垄断厂商和规制者构成了自然垄断规制改革进程中的三大利益集团。它们性质不同、规模各异、政治投入有多有少,拥有不同的政治影响力;为了实现本集团的利益,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竞争、博弈;最终的规制政策是各方政治影响的均衡结果。 自然垄断产业的消费者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成员分散,个体差异大,政治影响力相对较小。利益集团成员行为模型证明,由于严重的“搭便车”倾向,消费者的政治努力程度总是小于最优水平;消费者集团成员越分散,收入水平越高,个人政治努力程度越低。实证和案例分析表明,我国当前自然垄断产业的消费者集团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缺乏有效的政治影响途径,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坚持普遍服务原则是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前提。政府应努力提高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集团的政治影响力,鼓励公众参与具体规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保证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 自然垄断厂商集团成员数量少,信息沟通好,个体差别小,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利益集团竞争模型证明,随集团规模增加,利益集团政治压力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当政府预算平衡时,竞争利益集团间的政治影响力负相关;再分配的效率损失因素会增加消费者集团的政治压力,减少垄断厂商集团的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视角

1.3 研究方法

1.4 章节安排

2 文献述评:自然垄断及其规制研究

2.1 自然垄断理论及其发展

2.1.1 自然因素决定说

2.1.2 规模经济决定说

2.1.3 范围经济决定说

2.2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与实践

2.2.1 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与实践

2.2.2 放松规制理论与实践

2.2.3 新规制理论与实践

2.3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研究

2.3.1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特征与规制现状研究

2.3.2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制度设计研究

本章小结

3 利益集团:一个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3.1 利益集团基本概念与性质

3.1.1 利益集团基本概念

3.1.2 利益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3.1.3 利益集团的政治中介作用

3.2 利益集团政治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3.2.1 利益集团—需求方分析

3.2.2 政府与官员—供给方分析

3.2.3 利益集团与社会福利—一般均衡分析

3.3 利益集团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3.3.1 阶级、利益主体与社会阶层

3.3.2 我国利益集团现状分析

3.3.3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

本章小结

4 消费者:人数众多的弱势集团

4.1 消费者集团特征分析

4.1.1 集团成员

4.1.2 集团目标

4.1.3 集团政治活动

4.2 利益集团成员行为模型

4.2.1 确定条件下的成员行为模型

4.2.2 不确定条件下的成员行为模型

4.3 中国实证与案例

4.3.1 特征事实1:消费者集团无正式的组织机构

4.3.2 特征事实2:消费者集团缺乏有效的集体行动形式

4.3.3 特征事实3:消费者集团政治影响力弱

4.4 政策建议:普遍服务

4.4.1 普遍服务的原则与定义

4.4.2 交叉补贴与利益再分配

4.4.3 普遍服务与消费者集团内部利益冲突

4.4.4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普遍服务与规制改革

本章小结

数学附录

5 自然垄断厂商:特殊的利益集团

5.1 自然垄断厂商集团特征分析

5.1.1 集团成员

5.1.2 集团目标

5.1.3 集团政治活动

5.2 利益集团竞争模型

5.2.1 利益集团政治压力函数

5.2.2 利益集团政治影响函数

5.2.3 利益集团间的政治竞争

5.3 中国实证与案例

5.3.1 特征事实1:自然垄断产品和服务价格高、质量低

5.3.2 特征事实2:自然垄断企业职工工资高、技术素质低

5.3.3 特征事实3:自然垄断行业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低

5.4 政策建议:激励性规制

5.1.1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早期规制改革

5.4.2 激励性规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5.4.3 价格上限制激励性规制

本章小结

数据附表

6 规制者:双重利益集团

6.1 规制者集团特征分析

6.1.1 集团成员

6.1.2 集团目标

6.1.3 集团政治活动

6.2 利益集团社会福利影响模型

6.2.1 基本模型

6.2.2 利益集团规模与社会福利损失

6.2.3 自然垄断厂商数目与社会福利损失

6.3 中国实证与案例

6.3.1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者的双重利益目标

6.3.2 我国当前主要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

6.3.3 案例分析:我国电信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

6.4 政策建议:规制制度设计

6.4.1 规制制度

6.4.2 规制立法

6.4.3 规制机构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标签:;  ;  ;  ;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