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影响力探析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影响力探析

论文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起源于西方。它不论是萌芽在英国还是后来兴盛于美国,都是所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急剧变革阶段的产物。中国电视领域里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调查性报道起步很晚,可以说,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才标志着调查性报道正式拉开了帷幕,它出现的背景则是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展到今天,《新闻调查》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其影响力超越了电视媒体领域,触及的广度与深度引人侧目,因此,研究《新闻调查》不乏其人。但是,学术界对于其影响力研究,除了散见于各种论著某个章节的偶然提及,就是常着眼于新闻专业领域,或单方面研究它的社会影响力,缺乏透彻的全方位、立体的深入分析研究。《新闻调查》的影响力已经涉及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和新闻专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它起着帮助政府化解公共危机、转变政府职能的作用;它代表社会正义,唤醒社会良知,彰显民主力量;它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讲好一个故事的理念、选题的平民视角,在新闻专业领域内树立起了榜样;它忧民、忧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平衡、冷静、质疑、客观、平等的新闻职业精神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新闻调查》乃至中国调查性报道与西方调查性报道一脉相承,却因为社会体制的不同,相互之间又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与美国《60分钟》相比较,在出镜记者、基本形态、选题范围、影响力等方面各有特色,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新闻调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也经常遭遇不能调查或者是调查后不能播出的尴尬,它自身也存在重报道轻评论,话语权有限的局限性,需要从提炼主题、突出报道、内容的新闻性、培养个性化的出镜记者、评论与调查相互补充等方面相互补充等方面去寻求突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调查性报道与《新闻调查》
  • 1.1 西方国家调查性报道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 1.1.1 西方国家调查性报道的诞生
  • 1.1.2 西方国家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和兴盛
  • 1.1.3 西方国家调查性报道的主要特征
  • 1.2 我国的调查性报道与《新闻调查》
  • 1.2.1 国内学者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研究
  • 1.2.2 我国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轨迹
  • 1.2.3 《新闻调查》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2章 《新闻调查》在不同领域之中的影响力
  • 2.1 影响力与《新闻调查》的影响
  • 2.2 《新闻调查》对我国公共领域的影响力
  • 2.2.1 监测、预警社会环境,化解公共危机
  • 2.2.2 设置公共议题,促进政府转变职能
  • 2.2.3 监督政府权力,遏制腐败蔓延
  • 2.3 《新闻调查》对社会的影响力
  • 2.3.1 唤醒社会良知
  • 2.3.2 彰显民主力量
  • 2.3.3 维护社会正义
  • 2.4 《新闻调查》对传媒本身的影响力
  • 2.4.1 在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中前行
  • 2.4.2 讲好一个故事理念深入人心
  • 2.4.3 选题的平民视角影响深远
  • 2.4.4 《新闻调查》对调查性报道理论的贡献
  • 第3章 《新闻调查》影响力产生的原因
  • 3.1 社会转型期媒介的机遇和责任
  • 3.1.1 社会转型期的特点
  • 3.1.2 转型期社会对于调查性报道的需求
  • 3.2 《新闻调查》记者强烈的使命感
  • 3.2.1 忧民、忧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
  • 3.2.2 平衡、质疑、冷静、客观、平等的新闻职业精神
  • 第4章 《新闻调查》的局限性与突破之道
  • 4.1 《新闻调查》与美国《60 分钟》之比较
  • 4.1.1 出镜记者
  • 4.1.2 基本形态
  • 4.1.3 调查性报道的选题范畴
  • 4.1.4 二者的影响力
  • 4.2 《新闻调查》的局限性
  • 4.2.1 重报道轻评论
  • 4.2.2 有限的话语权
  • 4.3 《新闻调查》的突破之道:坚持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
  • 4.3.1 提炼主题,突出报道内容的新闻性
  • 4.3.2 个性化的出镜记者
  • 4.3.3 评论与调查过程相互补充,主观与客观紧密结合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境议题的“能见度”之变与电视话语建构——以央视《新闻调查》(2000—2019)为例[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浅析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创新性表达——以《新闻调查》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道为例[J]. 新闻世界 2020(07)
    • [3].记者型主持人双重功能的结合体现——以《新闻调查》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16)
    • [4].美学视域下悬念设置在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中的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7)
    • [5].《新闻调查》中质疑式提问的类型化分析——以《巨贪村官》《家暴阴影下的罪与罚》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1)
    • [6].浅析我国调查式新闻发展现状——以《新闻调查》为例[J]. 新闻传播 2017(05)
    • [7].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叙事策略分析——以《新闻调查》《毕业了》为例[J]. 数字传媒研究 2017(06)
    • [8].浅析《新闻调查》的节目特色[J]. 新闻研究导刊 2014(17)
    • [9].柴静、王志采访风格浅析——以《新闻调查》为例[J]. 科技传播 2014(23)
    • [10].我,25岁,陇县人,离异[J]. 中国青年 2017(15)
    • [11].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浅析《新闻调查》的结构及社会价值[J]. 神州 2013(23)
    • [12].《新闻调查》的结构和表达特色[J]. 青年记者 2013(35)
    • [13].记者型主持人基本素质初探——以《新闻调查》为例[J]. 青春岁月 2013(17)
    • [14].央视《新闻调查》聚焦“三生教育”[J].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09(10)
    • [15].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困境与创优——以《新闻调查》为例[J]. 声屏世界 2017(02)
    • [16].《新闻调查》栏目前景及我国电视新闻发展趋势[J]. 新媒体研究 2016(06)
    • [17].如何成就深度?——一项关于《新闻调查》栏目的实证分析[J]. 新闻传播 2014(13)
    • [18].浅析央视《新闻调查》的话语策略[J]. 赤子(上中旬) 2015(20)
    • [19].从《新闻调查》栏目的现状探析其可供提升的空间[J]. 记者观察 2018(05)
    • [20].引领受众关于真相的一场思考——论《新闻调查》与受众心理的表现态势[J]. 网友世界 2012(24)
    • [21].浅析调查性报道的选题标准——以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红旗渠的守望者》为例[J]. 新闻传播 2012(07)
    • [22].深度报道要在“深”字上下功夫[J]. 新闻传播 2010(04)
    • [23].中国调查性报道初探——浅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J]. 学术论坛 2009(06)
    • [24].《新闻调查》的叙事学分析[J]. 现代视听 2009(08)
    • [25].从《新闻调查》栏目的现状探析其可供提升的空间[J]. 新闻界 2008(01)
    • [26].试论《新闻调查》的基本内蕴与表达模式[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7].从《新闻调查》中分析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4)
    • [28].“侦查”与“讲述”——以《新闻调查》和《60分钟》看主持人在当代调查性报道中的角色定位差异[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9)
    • [29].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分析[J]. 中国报业 2012(02)
    • [30].央视《新闻调查》叙事模式分析[J]. 今传媒 2012(11)

    标签:;  ;  ;  ;  ;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影响力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