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简称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致死率与致残率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但是,结脑的早期诊断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文献报道,早期(一周内)诊断率仅10%[1]。寻找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成为目前结脑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脑脊液常规生化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检测及脑脊液IFN-γ的测定,探讨三种方法在结脑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探讨结脑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004年10月~2007年9月住院病人226例按相应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1.结脑组(病例组):共102例,其中单纯结脑75例,有明确结核病接触史5例,合并有肺结核者16例,结核性腹膜炎者2例,结核性胸膜炎者3例,结核性肾盂肾炎者1例。2.其它疾病组(对照组):共124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炎46例,隐球菌脑膜炎11例,脑囊虫病9例,血液病8例,吉兰-巴雷综合征6例,脊髓炎3例,多发性硬化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梗塞5例,脑膜癌病5例,脑静脉窦血栓4例。入院后12~48小时对所有病例进行腰穿送检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系列检查(MGG染色、墨汁染色、阿利新兰染色和色氨酸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菌素抗原、部分病例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脑脊液IFN-γ含量。结果:1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病例组异常102例,异常率达100%;对照组异常105例,异常率达84.7%。2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病例组脑脊液细胞学主要呈混合细胞学反应,共74例(72.5%);对照组脑脊液细胞学缺乏特异性改变,呈混合细胞学反应33例(26.6%)。若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作为诊断结脑的标准,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73.4%;动态观察结脑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发现在抗痨治疗前呈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在抗痨治疗23周后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免疫活性细胞逐渐增多,但混合细胞学反应仍持续时间较长。3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菌素抗原检测: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3.5%。比较病例组发病≤14天、15~30天、>30天抗原检测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三组阳性率分别为87.8%、88.8%、68%,提示结核抗原的检测更适用于早期诊断。4脑脊液IFN-γ含量测定:病例组脑脊液IFN-γ含量的平均值为223.4±141.2pg/ml,对照组脑脊液IFN-γ含量的平均值为31.40±21.5 pg/ml,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IFN-γ含量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以100 pg/ml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界值,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6.9%。以发病≤1个月测定脑脊液IFN-γ的含量>100 pg/ml为标准,则敏感性为92.6%。比较发病≤14天、15~30天、>30天脑脊液IFN-γ的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观察发现随病情好转,病例组IFN-γ含量逐渐降低,病情恶化,IFN-γ含量升高不明显;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5比较脑脊液细胞学、结核菌素抗原检测及脑脊液IFN-γ含量对结脑的诊断价值,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达96.3%。结论:1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检测敏感性最高,IFN-γ含量测定特异性最高;2发病早期检测(小于1个月)脑脊液IFN-γ含量敏感性、特异性最高;3将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菌素抗原检测和IFN-γ含量测定联合会大大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