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

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

论文摘要

本论文基于文献分析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关系的发生过程;基于这种基础关系,较为详细地回顾和反思了教育学的知识和教育研究方法在思辨和实证阶段的发展,分析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上相互借鉴的可能性,初步地分析和展望了未来两个学科的关系。希冀为教育学的发展之路“抛砖引玉”。认识论关涉知识的来源以及知识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是如何发展的,教育学研究人是怎样获得知识的,两者在哲学中的结合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沿着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的路径而来。心理学和神学的分野、科学和哲学的分化对作为学科形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形成和独立都具有转折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实证主义一直统领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路向,也使教育理论实证心理学化。近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在我国都是舶来品。“教育学以心理学为基础”作为一条“定律”被接受,并没有经过西方教育学发展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因此,本文虽然对教育学和心理学关系从“时代·学科·人物”的角度进行了发生学分析,但是探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关系问题主要是在我国教育学语境下的特殊问题。一种新的认识论,即自然科学中的复杂性研究和人文学科中的文化研究,可能为我们直面和应对这个特殊问题有所意义。心理学对教育学在前学科时期、学科形成、学科独立和学科发展时期都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过程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贯穿于这个过程始终的是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研究方法论。学习机制、发展机制和教育研究方法以及方法论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涉的问题,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心理学对学习机制和发展机制的实证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理论,提升了教育学的科学性,加快了教育学科学化进程。双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程序教学、发现教学法、教育目标的分类、教学设计、主体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理论都有强大的心理学理论支持;从教育学教材的内容到体例,从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从知识和能力之间关系的再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几种类型,到“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倡导者的几次合法性辩护,教育学获得了综合建构发展的资源。一种新的认识论,即自然科学中的复杂性研究和人文学科中的文化研究,使一些教育学者意识到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成为趋势。基于对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认识,揭示这种复杂性的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方式)的更新。教育学和心理学在人性假设、思维方式和学科性质上存在着异同。这些异同使教育学和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相互借鉴有了可能。简而言之,教育学主要在“教育活动型存在”层面向心理学学习实证,重证据和事实;教育学的整体、综合和动态的研究方法论可供心理学参考。既然原生态状态下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于哲学认识论中,那么本论文展望,两个学科在新的认识论中合作与对话,其展开的具体路径至少包括:关照对方基础性研究的前沿动态;在保持差异的同时形成“临时性共识”;打破学科壁垒,以更多的对话沟通和联手攻克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如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过程。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教育学发展中出现"亲哲学、远心理学"倾向
  • (二) 重视心理学方法的引进,但忽视方法背后的思想
  • (三) "照搬"心理学知识,缺乏教育学的加工和改建
  • (四) 基础关系研究的可待发展性
  • 二、术语界定与研究方法
  • (一) 术语界定
  • (二) 研究方法
  • 三、主要结构与内容
  • 第一章 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演变回眸
  • 一、前学科:心理观、教育观和哲学观共享的前提性问题域
  • 二、学科形成:教育研究对象域向受教育者的"自然"转向
  • (一) 心理学与神学的分野开启学科形成的"大门"
  • (二) 唯物主义感觉论和机械心理学演绎出直观教学原则
  • (三) 教育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自然"成为教育研究的中心
  • 三、学科独立:教育学核心问题的心理学论证
  • (一) 科学与哲学的分化提供了学科谋求独立的科学方法
  • (二) 哲学、生理学和教育思想都具有心理学倾向
  • (三) 赫尔巴特以物理模式构造"观念-统觉"心理学
  • (四) 赫尔巴特借助心理学提升教育学的科学性
  • 四、学科发展:心理学研究实证化对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影响
  • (一) 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研究传统
  • (二) 心理学研究的实证化推动思辨教育学的淡出
  • (三) 教育理论的实证心理学化
  • 五、中国的语境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心理学在知识上对教育学的贡献
  • 一、 前提性问题域及其现实化的路径
  • (一) 前提性问题域的延展
  • (二) 前提性问题域现实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研究方法
  • 二、发展机制研究的资源及教育学的应用与突破
  • (一) 个体发展观之前提性认识的分歧与共识
  • (二)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析
  • (三) 个体发展阶段观
  • (四) 个体发展的方式
  • (五)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 (六) 发展机制研究背景下的知识和能力之关系
  • 三、学习机制研究的成果及对教育学的启示
  • (一) 学习心理研究的成果在教育上的应用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与影响
  • (三) 学习机制研究对教育学基础性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教育学与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相互借鉴的可能性
  • 一、教育学借鉴心理学资源的若干问题及其反思
  • (一) 知识借鉴上的"未加工"和"未改建"
  • (二) 研究方法上的"简单移植"
  • 二、教育学和心理学在研究方法论上的异同
  • (一) 教育学和心理学人性假设上异同
  • (二) 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分析
  • (三) 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性质与定位的差异
  • 三、方法论相互借鉴的可能性分析
  • (一) 教育学向心理学学习实证精神,重证据和事实
  • (二) 教育学的整体、综合和动态生成的研究方法论可供心理学参考
  • 本章小结
  • 结语: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关系的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著作
  • 二、期刊论文
  • 三、网络资源
  • 四、外文资料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教育学元研究的探索:历程、进展和趋势[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2)
    • [2].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师观[J]. 教育观察 2019(29)
    • [3].教育学逻辑范畴的建构——八谈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06)
    • [4].新中国70年教育学教材中“教育与社会”知识的演变[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06)
    • [5].从大数据到计算教育学:概念、动因和出路[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1)
    • [6].论“文化中国”意义上的中国教育学[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01)
    • [7].试论叶澜人学教育学思想[J]. 基础教育 2019(06)
    • [8].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评《教育学(第七版)》[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1)
    • [9].论“生命·实践”教育学之“自觉”的文化逻辑[J]. 教育科学 2019(06)
    • [10].真理、权力、实践:教育学话语形态的缠绕[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1)
    • [11].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缘起与消解:基于教育学的立场[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2].计算教育学:内涵与进路[J]. 教育研究 2020(03)
    • [13].关于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问题——陈桂生先生教育学问对[J]. 当代教师教育 2020(01)
    •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02)
    • [15].批判教育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可能的未来[J]. 教育研究 2020(04)
    • [16].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论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基本主张[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01)
    • [17].计算教育学论纲:立场、范式与体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6)
    • [18].计算教育学:研究动态与应用场景[J]. 开放教育研究 2020(04)
    • [19].批判教育学的现实关切与未来求索——第三届批判教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 现代教育论丛 2020(03)
    • [20].《共和国教育学70年》(丛书)[J]. 儿童发展研究 2020(02)
    • [21].教育学“西学东渐”的逻辑探寻——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研究 2020(08)
    • [22].教育学的历史进展和未来愿景——新中国70年教育学发展与反思研讨会述评[J]. 教育史研究 2020(03)
    • [23].探讨翻转课堂在高校教育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
    • [24].面向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话语及其体系重构[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05)
    • [25].“五四”时期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04)
    • [26].网络教育学的学科可能性与基本问题探讨[J]. 开放学习研究 2017(06)
    • [27].无畏的中国教育学自觉之批判[J]. 现代大学教育 2016(06)
    • [28].21世纪教育学的整体愿景(下)[J]. 数字教育 2016(06)
    • [29].教育学传统解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1)
    • [30].泽柳政太郎的“实际教育学”思想述评[J]. 日本问题研究 2017(02)

    标签:;  ;  ;  

    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