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外部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外部空间形态研究

论文摘要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持续至今,并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得到强化。目前,我国大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时城市的繁荣也折射出轨道交通与城市之间在空间环境、使用、交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介入已有城市空间后,提高了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可达性,导致区域内原有城市功能的重新布局,其结果诱发站点周边城市空间的演变,这一过程表现为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论文选取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500米作为半径的一个理想的圆形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定义为站点区域;按照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内主要用地功能来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类型的划分,即中心型站点、城市型站点、居住社区型站点和景点型站点四类。本文主要以站点区域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将其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总结为广场公园、建筑界面、步行系统和道路交通系统,通过国内外的案例研究,整理分析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外部空间环境,并对中心型站点区域和居住社区型站点区域进行差异化的比较分析,探究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的融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外部空间形态的研究,其目的不仅限于了解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更在于对城市外部空间构成要素的本质特征进行把握,因此,笔者在全文的最后从步行为导向的角度,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设计引导,以期对长沙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更新发挥建设性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城镇化建设及城市结构发展的契机
  • 1.1.2 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1.1.3 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区域外部空间的互动关系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现实意义
  • 1.3 有关研究的综述
  • 1.3.1 城市用地控制与轨道交通
  • 1.3.2 公交导向的发展模式(TOD)
  • 1.3.3 联合开发
  • 1.3.4 点——轴线空间结构系统理论
  • 1.3.5 城市触媒理论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框架
  •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区域
  • 2.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概述
  • 2.1.1 轨道交通的概念
  • 2.1.2 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 2.1.3 轨道交通站点的性质
  • 2.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界定
  • 2.2.1 根据步行合理影响区半径划分
  • 2.2.2 根据土地利用特征划分
  • 2.2.3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区划
  • 2.2.4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
  • 2.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空间模式
  • 2.3.1 圈层式梯度递减
  • 2.3.2 街坊与路网
  • 2.4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类型
  • 2.4.1 分类方法
  • 2.4.2 各种类型站点区域的功能特征描述
  • 2.5 各种类型站点区域的案例调查分析
  • 2.5.1 调查说明
  • 2.5.2 中心型站点区域土地利用特征调查分析
  • 2.5.3 中心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 2.5.4 居住社区型站点区域土地利用特征调查分析
  • 2.5.5 城市型站点区域土地利用特征调查分析
  • 小结
  • 第3章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外部空间表征
  • 3.1 外部空间形态
  • 3.1.1 外部空间的概述
  • 3.1.2 城市形态
  • 3.2 站点区域对外部空间的影响
  • 3.2.1 站点区域的城市用地功能
  • 3.2.2 站点区域原有的外部空间的抵抗力
  • 3.2.3 站点区域已有的公共交通
  • 3.3 外部空间的特征
  • 3.3.1 外部空间的物质要素特征
  • 3.3.2 外部空间的结构特征
  • 3.4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 3.5 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评价要点
  • 3.5.1 功能性
  • 3.5.2 可达性
  • 3.5.3 联系性
  • 3.6 典型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调查分析
  • 3.6.1 调查内容分析
  • 3.6.2 中心型站点区域外部空间分析
  • 3.6.3 居住社区型站点区域外部空间分析
  • 小结
  • 第4章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设计导则
  • 4.1 场所塑造的理论
  • 4.2 外部空间的塑造
  • 4.3 外部空间塑造的异同
  • 4.3.1 相似性
  • 4.3.2 差异性
  • 4.4 站点区域外部空间塑造的策略
  • 4.4.1 加强站点区域的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的结合
  • 4.4.2 发挥站点区域街坊与路网的作用
  • 4.4.3 改善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步行环境
  • 4.4.4 优化交通接驳设施布局
  • 4.5 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原则
  • 4.5.1 广场、公园——感知的节点
  • 4.5.2 建筑界面——感知的媒介
  • 4.5.3 步行系统——感知的路径
  • 4.5.4 道路交通——感知的形构
  • 小结
  • 第5章 案例研究
  • 5.1 五一广场站点区域改善的需要
  • 5.1.1 背景
  • 5.1.2 研究的过程
  • 5.2 现状主要问题
  • 5.2.1 狭窄的人车混行道路/街道景观不吸引
  • 5.2.2 步行系统较为单一
  • 5.2.3 节点联系不明显
  • 5.3 区域改善建议
  • 5.3.1 改善计划的简述
  • 5.3.2 行人优先的道路改善
  • 5.3.3 景观改善
  • 5.3.4 发展立体步行系统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长沙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远景规划(2050 年)
  • 附录 B 长沙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现状调查表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轨道交通站点步行可达性与便利性评估方法研究[J]. 天津建设科技 2019(06)
    • [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发展策略[J]. 都市快轨交通 2019(06)
    • [3].北京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空间量化研究[J]. 华中建筑 2020(01)
    • [4].场景理论视角下轨道交通站点的场所营造——以宁波地铁4号线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33)
    • [5].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探讨[J]. 交通世界 2020(08)
    • [6].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空间颜值新解[J]. 产城 2020(05)
    • [7].基于多源数据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J]. 江西建材 2020(05)
    • [8].产业导向下的轨道交通站点开发策略研究[J]. 铁道建筑技术 2020(04)
    • [9].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选址布局适应性量化分析——以上海地铁2号线为例[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0(04)
    • [10].基于土地使用和人口的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研究[J]. 人民公交 2020(08)
    • [11].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设计指引与应用[J]. 交通与运输 2020(05)
    • [12].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可步行性评价方法综述[J]. 建筑与文化 2020(10)
    • [13].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共享自行车运行不均衡性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9(01)
    • [14].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限流设施优化方法研究[J].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6(06)
    • [15].美国洛杉矶大都市影响居民步行到轨道交通站点的多因素分析(英文)[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6].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模式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7(31)
    • [17].我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发适用模式探讨[J]. 建筑与文化 2016(04)
    • [18].武汉轨道交通站点物业开发现状与展望[J]. 山西建筑 2016(20)
    • [19].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其商圈的辐射模式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 2014(06)
    • [20].城市边缘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研究——以长沙望城区乌山城际站为例[J]. 中外建筑 2020(11)
    • [21].适应行为模式的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空间设计[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6)
    • [2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交通一体化衔接思考与建议[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07)
    • [23].基于站点兴趣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方法[J]. 交通与运输 2020(04)
    • [24].探讨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站城一体化开发策略[J]. 中外建筑 2018(12)
    • [25].基于步行指数与网络分析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划定及分类方法——以天津为例[J]. 城市 2019(04)
    • [26].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网络结构综合重要度识别[J]. 铁道工程学报 2019(09)
    • [27].武汉市已运营轨道交通站点配套道路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03)
    • [28].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轨道交通站点空间一体化规划策略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4)
    • [29].基于改进聚集效应模型的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研究[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7(10)
    • [30].轨道交通站点协同开发的居住空间研究——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沿线居住空间调查分析[J].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外部空间形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