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国培,永恒记忆

短暂国培,永恒记忆

许光柔(桃源县第二中学湖南桃源415722)

在这个秋高气爽,十分宜人季节,让我有幸来到这美丽的古城——南京,参加为期半月的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班学习,甚感荣幸。在这里遇到的都是来自全国同行中的精英,我作为一位普通农村中学一线教师,能有这样一个继续学习,给自己充电的好机会,深感来之不易,在这不寻常的十五天里,受益非浅,感受颇多。

首先是南京师范大学领导及老师对此次工作的悉心周到的准备,班主任陆丽云、董平老师的无微不至关爱,让我深深感动;培训专家、教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厚的理论、实践专业知识,高远的视野,风趣、幽默、行云流水的讲课,带给我许多的感悟:

在这里,让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当今地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和学科教学最新动态:由于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少系统涉猎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关心较少,听了沙润、王建教授等大师们的课,让我开阔了视野,看到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景,看到了地理科学在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真正位置,也正是人们的“地理思想在不断地改变着世界”,如地图无处不在,3S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地理学突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地理学将是科学、技术的地理学,是系统、统一、全球的地理学,是发展的地理学,更是生活的地理学。

在这里,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课,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过去自己对新课改还存在许多片面、摸糊的认识,通过学习让我真正明确了我们中学地理教师,能否通过自己的地理教学,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在学地理,喜欢学地理这才是最重要。我们的地理课堂要走近学生生活,结合实际,优化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我们的地理课堂,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才是新课改的灵魂,我们的地理课堂,要成为学生生活、文化的课堂,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的课堂,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高效的、生命的课堂,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在这里,通过学习,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过去,自己对什么是课题,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理想的?教学模式又如何进行研究?等很多问题,一片空白,觉得很茫然、棘手而遥不可及,听了专家的指点,真有豁然开朗之感。陆静老师的“问题?课题”的指点,原来“课题”就是基于问题产生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只要发现了问题,对之探究,从而生成了课题;课改专家朱雪梅老师以十几年实践经历,告诉我们怎样做新时代有思想的课堂行动者,怎样创建活力四射,诗意盎然的生命课堂,她的讲授不紧不漫,极为精美,教研专家田宏文老师的“问题导学式”给一语点津,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解决问题的同时便生成更多的问题;还有教研专家孙小红老师的“同课异构”,让我明白了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会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这样差生就会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地图知识图形化研究”专家蒋小润老师让我们看到了“Word”在地图教学中魔幻般的魅力;刘树风教授朴实无华的教诲,让我们明确了专家型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教学能力。并教会我们怎样实现从“经验型”、“专长型”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型指明路径……培训大师及专家的指点,真是发人深省…在这里,通过与同仁们课案、课例的观摩、讨论和交流,给了很多的启迪,但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短短十五天学习,不得不让自己重新省思自己过去教学行为?

短短的十五天,让我感受了南师大的美丽和古韵;感受了国培专家们博学与多识,感受了同仁们的挚着与认真;我想,今后的日子里,会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标签:;  ;  ;  

短暂国培,永恒记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