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经典与回归民间 ——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诸葛亮形象研究

走向经典与回归民间 ——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诸葛亮形象研究

论文摘要

诸葛亮是兼有“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和“治人之术”的全才,既是一代贤相,又是一等名士。历代至今,诸葛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历史人物、平面的文学形象,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个经过世代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典型文化符号。从历代官方和精英阶层推崇的忠武侯形象,到被民间传统一再润色的智圣形象,再到当代呈现出的多样化的文化样态,诸葛亮形象一直与时代同进,并且由传统社会中相对固定的文化形象演变到今天极具开放性的文化形象,充分体现了其丰富而具有张力的文化价值。本文以成都年节“游喜神方”民俗活动中诸葛亮的喜神形象为研究切入点;回顾传统文化领域中的诸葛亮形象,找寻诸葛亮在官方和民间的诸多形象特征,以此为纵向的研究基础;搜集当代社会生活中诸葛亮形象的诸种新的文化样态,以此为横向的研究映证,对诸葛亮的文化形象进行探讨。传统文化领域中的诸葛亮形象相对固定,前人己多有研究,文章仅作一定的梳理和呈现。而从新材料的搜集中可以看出,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多在向传统文化和经典元素汲取养分,以之为基础和平台,借助新的文化形式,传达人性化的、个性化、地方化的内容,以适应以多元文化为特征的新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正是借经典之形,行民间之质。而诸葛亮的形象在其中呈现出开放性的文化特征,虽说仍然以他传统经典形象的某一个基本特征为基点,但是由此延伸出的特征被放大了数倍,而呈现出深具时代特色的新形象。在对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各种诸葛亮形象进行散点的呈现之后,本文再集中一点,从民俗学和诸葛亮形象研究的角度对成都“游喜神方”民俗进行解读。然后进一步结合成都地方文化特色和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重点探讨了在成都年节“游喜神方”这一当代民俗活动中,诸葛亮形象与喜神形象附会的内在可能与外在条件。不管是喜神与诸葛亮的诸种文化符号叠加的外形,还是民众游玩、娱乐的实质,将诸葛亮包装为喜神这一活动从本质上讲,是成都武侯祠文化产业运作,乃至成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具体操作行为。这一文化个案,加上之前关于诸葛亮文化形象的诸多梳理和呈现,带给我们的是对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遗产生存的方式与样态的思考。所以文章最后据此探讨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新趋势。具体说来,即是民间传统与经典文化相互共生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经典性与民间性原本并非对立的概念,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恰好和而不同,相辅相成。借助经典将民间资源进行整合,依靠民间将经典以充满活力的方式传承下去,既走向经典的绚丽舞台,又回归民间的肥沃土壤,才是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应有之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喜神是诸葛亮”
  • 二、文献综述──诸葛亮形象研究综述
  • 三、本论──从传统到现代,从经典到民间:诸葛亮形象研究
  • (一) 历史上的诸葛亮形象──治国治军,武侯高才
  • (二) 官方、精英传统中的诸葛亮形象──忠贞智慧,千古表率
  • (三) 民间传统中的诸葛亮形象──神机妙算,智圣仙师
  • (四) 经典(《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经天纬地,无双国士
  • (五) 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诸葛亮形象──顺势应时,多元样态
  • 1. 传统回归思潮中的诸葛亮形象:人性化解读
  • 2. 实用主义风气中的诸葛亮形象:成功学剖析
  • 3. 大众娱乐生活中的诸葛亮形象:个性化重塑
  • 4.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诸葛亮形象:地方性包装
  • (六) 成都武侯祠当代“游喜神方”年节活动中的诸葛亮形象──赐福播喜,符号诸葛
  • 1. 喜神与“游喜神方”
  • 2. 成都武侯祠的“游喜神方”民俗
  • 3. 喜神与诸葛亮的附会
  • (1) “喜神”之形──喜神化的诸葛亮
  • (2) “游玩”之质──娱乐符号化的喜神诸葛亮
  • 四、结论──经典文化与民间传统的共生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走向经典与回归民间 ——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诸葛亮形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