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晨报副刊》看文学译介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从《晨报副刊》看文学译介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文立足文本,从文学译介入手,以《晨报副刊》为基本研究对象,考察文学译介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从文本出发,对《晨报副刊》上的外国文学及思潮的译介加以梳理,揭示文学译介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晨报副刊》在不同编辑方针下对文学译介的承载情况。三位编辑办报方针各异,但是他们却无一例外地对域外文明非常重视,这是因为“五四”时期旧的文学堡垒已经被攻破,新的文学形式尚未形成,时代迫切需要有人担当起改造旧文学,创建新文学的重任。所以当时的文人对外国文学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他们不仅把它当成张望异域世界的窗口,而且视之为思想启蒙的载体、精神沟通的桥梁。因此,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报纸副刊之一的《晨报副刊》刊载了大量文学译介作品。论文第二部分对文学译介作品做了具体细致的分析,指出文学译介于我国新文学所起到的巨大影响。众多译介作品与《晨报副刊》同生存共命运,也是我国文学启蒙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三部分重点阐述文学译介在跨文化交流与现代启蒙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的影响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对作家思想的影响,又有对创作的影响,更有对文艺理论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晨报副刊》上的文学译介作以细致地研究后,发掘文学译介与中国新文学之间的联系:既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天地、促进了白话文的发展与成长,又培养了作家、哺育了读者,并在诸多层面上参与了现代文学的建构与历史进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晨报副刊》三大编辑对文学译介的重视
  • (一) 李大钊时期的《晨报副刊》
  • (二) 孙伏园时期的《晨报副刊》
  • (三) 徐志摩时期的《晨报副刊》
  • 二、《晨报副刊》上文学译介的成就
  • (一) 小说译介蔚为壮观
  • (二) 诗歌译介抛砖引玉
  • (三) 戏剧译介打破沉寂
  • (四) 童话译介开拓引航
  • 三、文学译介在跨文化交流与现代启蒙中的作用
  • (一) 文学译介滋养新文学的成长
  • (二) 文学译介拓展新文学艺术表现空间
  • (三) 文学译介影响作家创作
  • (四) 文学译介推进了白话文的成长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新文学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3)
    • [2].从神圣到屈辱:中国新文学中一个主题的兴衰[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7(02)
    • [3].本刊稿约[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4].本刊稿约[J]. 新文学评论 2016(02)
    • [5].本刊稿约[J]. 新文学评论 2016(03)
    • [6].重构思想史和中国新文学交融的学术平台——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2届年会暨“思想史视野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7].起步的十年:茅盾在商务印书馆[J]. 教育 2017(14)
    • [8].晚清还是五四,中国新文学起点探究[J]. 北方文学 2017(17)
    • [9].八道湾十一号的文化蕴涵——由黄乔生《八道湾十一号》说开去[J]. 绍兴鲁迅研究 2017(00)
    • [10].中国新文学的“外因”[J]. 长江丛刊 2017(32)
    • [11].中国新文学的“外因”[J]. 长江丛刊 2017(30)
    • [12].中国新文学批评的传统与现状——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8届年会暨萧殷与中国新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新文学评论 2012(04)
    • [13].百年中国新文学史料的保存、整理与研究[J]. 新文学史料 2017(02)
    • [14].两浙人文传统与中国新文学思潮的建构[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 [15].《〈新青年〉时代——中国新文学先锋剪影》前言[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08)
    • [16].如何评价楹联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兼与肖百容先生商榷[J]. 云梦学刊 2016(01)
    • [17].诗意的思想在现代——余光中与“中国新文学”的精神重塑[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8].传统与现代: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谈) 主持人语[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10)
    • [19].读《楹联传统与中国新文学》而同作者商榷[J]. 对联 2018(11)
    • [20].论中国新文学的音乐性[J]. 中州学刊 2010(05)
    • [21].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之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5)
    • [22].文学史的起搏器——略谈中国新文学的“内源性”[J]. 文艺争鸣 2019(11)
    • [23].论中国新文学乡土叙事的发生及其理论溯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4].中国新文学研究增殖及其路径选择[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5].中国新文学的“外因”[J]. 长江丛刊 2018(01)
    • [26].中国新文学的“外因”[J]. 长江丛刊 2017(35)
    • [27].还原历史的努力与缺憾——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再反思[J]. 华中人文论丛 2013(01)
    • [28].评《中国新文学20世纪域外传播与研究》[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05)
    • [29].论留日“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催生意义[J]. 学术界 2012(03)
    • [30].回首三十年代 中国新文学珍本在台湾(下)[J]. 收藏 2013(23)

    标签:;  ;  ;  ;  

    从《晨报副刊》看文学译介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