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论文题目: 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预防兽医学

作者: 温立斌

导师: 杨汉春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型,分子流行病学,基因型,转录分析,基因进化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的重要病原。本文采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系统分析了我国PCV2流行毒株的基因型、优势基因型和非优势基因型的转录差异、优势基因型流行的分子机制、ORF1基因和ORF2基因的进化。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来自北京等地区的173份PCV2阳性样本的全长ORF2基因进行了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表明,我国PCV2流行毒株可分为9种(A~I)基因型,即CHN-2A、CHN-2B、CHN-2C、CHN-2D、CHN-2E、CHN-2F、CHN-2G、CHN-2H和CHN-2I,分别占0.6%、0.6%、0.6%、5.8%、8.6%、2.3%、2.3%、60.7%和18.5%,其中CHN-2H是我国PCV2流行毒株的优势基因型。对ORF2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我国PCV2流行毒株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89.2%~99.4%),与加拿大、美国、欧洲和亚洲其它国家的PCV2代表株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我国PCV2流行毒株基因型与地域之间没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我国PCV2流行毒株ORF2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CV2流行毒株存在3个高变区,分别位于57~90、121~136和180~191位的氨基酸区域。 采用Northern blot和RT-PCR技术对PCV2优势基因型(CHN-2H)的代表毒株(GD)和非优势基因型(CHN-2A)的代表毒株(BF)进行了PK15细胞培养的基因转录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转录本之间存在量和质的差别。两者都具有病毒复制酶蛋白RNA(Rep)和病毒核衣壳蛋白RNA(CR),但CHN-2A(BF)的Rep表达量大,CHN-2H的CR表达时间长。CHN-2A还具有CHN-2H所不具备的另外两个RNA(命名为Reps和AD)。 采用PCV2非优势基因型(CHN-2A)感染性克隆,基于PCV2优势基因型(CHN-2H)和非优势基因型(CHN-2A)之间基因转录本存在的差异,运用基因组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4个PCV2分子克隆,经体外转染PK15细胞和传代,用免疫酶组化染色和PCR技术分析拯救病毒的复制与增殖,结果表明,所有突变均不影响PCV2的DNA复制,在CR内部造成点突变的分子克隆(C3)也不影响病毒蛋白的合成,但在Rep内部造成点突变的分子克隆(R3)及通过起始密码子和共有二核苷酸的点突变,用于消除AD和Reps的分子克隆(A1016和S167)却严重影响PCV2蛋白的合成。分析表明,PCV2优势基因型毒株在体外培养时不能进行有效的蛋白合成与Rep内部特定的核苷酸改变、缺乏AD和Reps转录本等有关。 采用PCR技术,对PCV2 BF株的PK15细胞不同代次的培养物和临床血清样品进行了PCV2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PCV2的ORF1基因是不稳定的,易被丢失或降解;而ORF2基因较为稳定,完整的或部分的ORF2基因在体外可与PK15宿主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在体内可与腺病毒基因和/或反转录病毒基因发生重组而形成类PCV2因子。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与附表清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标

第二章 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型的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猪圆环病毒2型优势基因型和非优势基因型的转录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猪圆环病毒2型优势基因型流行的分子机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猪圆环病毒2型ORF1和ORF2基因的进化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点

第八章 文献综述

8.1 猪圆环病毒2型的全球流行状况和分布

8.2 猪圆环病毒2型的自然史

8.3 猪圆环病毒2型的基因型

8.4 猪圆环病毒2型的复制与转录

8.5 猪圆环病毒2型的起源和进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核定位信号肽介导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出核机制的研究[D]. 侯强.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 [2].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YZ株)的研制及免疫效力评价[D]. 潘杰.扬州大学2018
  • [3].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PK-15细胞生产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及其质量评价研究[D]. 刘俊斌.扬州大学2018
  • [4].PCV2 Cap蛋白羧基端氨基酸残基的功能性研究[D]. 湛洋.湖南农业大学2017
  • [5].规模化自繁自育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学调查及对母猪、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D]. 李瑞香.甘肃农业大学2016
  • [6].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免疫功能影响的细胞与分子机制[D]. 司兴奎.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猪圆环病毒Ⅰ型、Ⅱ型全基因克隆及其基因交换重组的研究[D]. 朱玲.四川农业大学2005
  • [8].猪圆环病毒2型地方株的分离鉴定和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曲连东.南京农业大学2006
  • [9].猪圆环病毒2型致病机理和重组腺病毒介导shRNA抑制PCV2在体内外复制的研究[D]. 冯志新.南京农业大学2007
  • [10].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研究[D]. 杨增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标签:;  ;  ;  ;  ;  

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