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农村大铜器民俗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豫南农村大铜器民俗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优秀的传统文化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汲之不竭的源泉,中华民俗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赖以绵延发展、增加凝聚力的纽带。中华民俗传统体育是中华民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历史久远,内涵独特,内容丰富多彩,开展形式多样,具有健身娱乐,丰富个人文化知识与技能,塑造良好的品格,提高民族凝聚力等作用,是我国构建构建社会和谐和稳定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华民俗传统体育主要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人们强身健体、娱乐消闲、沟通情感、美化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动。中华民俗传统体育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根据时代、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不断吐故纳新,吸收新时代积极先进的元素,从而使中华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传统,正确理解和保护与转型、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发展保护观,发展今天创造未来。使这些特有的宝贵文化,能立足传统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以不同的方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的涌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精神领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作为生长于民间社会背景之上和承载民间文化内容的民间艺术和民间的传统民俗,许多也在日益衰落或消亡。中华民俗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生存空间也生存越来越小,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有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和自行消失。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冲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中华民俗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承和发扬,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豫南农村大铜器是一项风格独特并且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从古发展至今已由民间艺术活动发展成为一项融民族鼓乐、舞蹈、舞龙、舞狮、戏曲等一体的民俗活动,是我国民俗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铜器作为一项民俗活动,以其久远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娱乐性,在豫南农村广为流传,是豫南农村群众在传统节日、祭祀活动中,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将民族情趣寓于娱乐之中的主要活动方式。大铜器活动的参与者比较广泛,一般由数十人甚至百十人组成表演队伍,活动形式多样,不仅娱乐身心、强身健体,而且还可加强民众之间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对加强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和村子的凝聚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大铜器活动更好的开展,还可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的实现,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大铜器对我国古代的音乐史、乐器史、我国古代的民族迁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民俗学、社会学、民间舞蹈学等都有较珍贵的参考价值。在大铜器发展一千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次繁荣,活动规模、表演内容与形式及参与人数等都达到过鼎盛。然而,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豫南农村大铜器也和许多中华民俗传统体育一样,没能得到更好的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新鲜事物不断涌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适应这种文化的冲击,应对挑战,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豫南农村大铜器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论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走访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豫南农村大铜器起源、活动形式和内容、发展现状的阐述与分析,发现目前豫南农村大铜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经费短缺、缺乏组织、缺乏专业人才和专家指导忽视了传承人的培养、大铜器活动表演内容递减、规模减小、参与人口老龄化、参与活动人员数量急剧减少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提出若干建议:加大政府,投资收集关于大铜器的资料,建立档案,积极组织比赛,在地方安排专门负责人,培养传承人,师资培训,选拔专业人才和专家;加强对大铜器活动的宣传;对大铜器进行产业化开发,使之商业化、市场化;增加活动内容,引发民众兴趣;日常生活多组织大铜器训练、表演;将大铜器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豫南农村大铜器运动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1.1.2 豫南农村广大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2 国内有关民俗传统体育的研究
  • 1.2.3 国内有关大铜器的研究
  • 1.2.4 国内将传统体育与其他运动相融合的研究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走访调查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田野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现状分析
  • 4.1.1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概述
  • 4.1.1.1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起源
  • 4.1.1.2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形式、内容及场地
  • 4.1.2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发展现状分析
  • 4.1.2.1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发展过程
  • 4.1.2.1.1 新中国成立之前
  • 4.1.2.1.2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度繁荣
  • 4.1.2.1.3 文革期间的大炼钢铁、反封建迷信活动的开展宣传
  • 4.1.2.1.4 文革后的二度繁荣鼎盛
  • 4.1.2.1.5 二十一世纪以后的渐渐消退
  • 4.1.2.2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发展现状
  • 4.1.2.2.1 有大铜器活动或大铜器队的乡、村
  • 4.1.2.2.2 大铜器活动开展内容
  • 4.1.2.2.3 大铜器活动的训练与比赛
  • 4.1.2.3 目前对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传承
  • 4.1.2.3.1 目前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保护
  • 4.1.2.3.2 目前对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的传承
  • 4.1.2.4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2.4.1 经费短缺
  • 4.1.2.4.2 缺乏组织
  • 4.1.2.4.3 缺乏专业人才和专家指导
  • 4.1.2.4.4 忽视了传承人的培养
  • 4.1.2.4.5 大铜器活动表演内容递减
  • 4.1.2.4.6 规模减小
  • 4.1.2.4.7 参与人口老龄化
  • 4.1.2.4.8 参与活动人员数量急剧减少
  • 4.2 豫南农村大铜器活动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 4.2.1 加大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
  • 4.2.1.1 加大政府投资
  • 4.2.1.2 收集关于大铜器的资料,建立档案
  • 4.2.1.3 积极组织比赛
  • 4.2.1.4 在地方安排专门负责人
  • 4.2.1.5 培养传承人
  • 4.2.1.6 师资培训,选拔专业人才和专家
  • 4.2.2 对大铜器活动进行宣传
  • 4.2.3 进行产业化开发,使之商业化、市场化
  • 4.2.4 增加活动内容,引发民众兴趣
  • 4.2.5 日常生活多组织大铜器训练、表演
  • 4.2.6 将大铜器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
  • 5 结论与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遂平大铜器的发展与传承[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07)
    • [2].奏响的艺绝,舞动的经典——河南西平大铜器表演艺术及文化价值田野调查[J]. 大众文艺 2011(18)
    • [3].西平大铜器的音乐艺术价值与传承策略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15(11)
    • [4].郏县大铜器的现状及其保护[J]. 黄河之声 2011(04)
    • [5].郏县大铜器初探[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1(04)
    • [6].宝鸡——中国青铜器之乡[J]. 集邮博览 2011(03)
    • [7].河南驻马店[J]. 小康 2019(06)
    • [8].10省市非遗精品在豫展演[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06)

    标签:;  ;  ;  ;  ;  

    豫南农村大铜器民俗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