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

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

论文题目: 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

作者: 洪长清

导师: 谢敏豪

关键词: 运动训练,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基因表达,白细胞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免疫、内分泌等变化规律,尤其是机体细胞免疫与分子免疫变化规律,旨在建立监测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身体机能状态的敏感新指标。研究分两部分。实验Ⅰ.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免疫、内分泌、血液学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本研究分为力量训练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14名省级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连续观察5周,其间,受试者按照要求完成“训练2周—调整1周—训练2周”的规定负荷的举重训练。“训练2周”中,每日两次举重训练课,每周训练6天,平均训练负荷为:强度5-8RM,大级别日训练量50,000kg,小级别日训练量30,000kg;“调整1周”中每日只进行一次小运动量的举重练习课。对照组为同龄男子散手业余培训班成员,身体健康,在试验期采血前一周均未进行大负荷力量等练习。于试验前及训练开始后的每个周末采血,测试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血睾酮(T)、血皮质醇(C)、血黄体生成素(LH)、血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4~+、CD16~+、CD56~+、HLA-DR~+、Vα-24、Vβ-11等);外周血白细胞的白介素2、4、10(IL-2、IL-4、IL-10)和γ-干扰素(IFN-γ)的基因表达(Real Time RT-PCR方法,定量测定mRNA)等。结果显示:在两个“训练2周”中,受试者疲劳感明显,CK、BUN均显著性升高,T略有下降、C略有升高、T/C呈下降趋势、LH和FSH有所波动;在“调整1周”中,上述指标有所回复。在“训练2周—调整1周—训练2周”中,Hb呈较明显下降变化,在“调整1周”末降至最低点,与试验前比较平均降低8g/L,在试验末Hb回复;Ret呈明显上升变化。在“训练2周—调整1周—训练2周”中,CD8~+、CD14~+、CD16~+、CD56~+、Vα-24呈升高变化,HLA-DR~+仅在前一个“训练2周”中升高,CD3~+、CD4~+、Vβ-11、有所波动,CD4~+/CD8~+在第一个“训练2周”中明显下降,在随后逐渐上升。在“训练2周—调整1周—训练2周”中,IL-2、IL-4的mRNA表达先增加后降低,IL-10的mRNA表达呈持续降低变化,IFN-γ的mRNA表达以及IFN-γmRNA / IL-4 mRNA比值均在训练期明显降低,在调整期明显回复。对照组运动员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1、大负荷力量训练导致CK、BUN显著性升高。2、大负荷力量训练导致皮质醇、泌乳素升高,LH升高、FSH下降。3、大负荷力量训练导致一过性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但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表明训练没有导致造血功能抑制。4、大负荷力量训练导致CD8~+增加,CD4~+/CD8~+第一次“训练2周”下降而第二次“训练2周”没有下降。而IL-2、IL-10、IFN-γ的基因表达下降,IL-2、IFN-γ的基因表达、IFN-γmRNA/IL-4mRNA随负荷的增加下降,表明这三个指标是反映训练状态的免疫机能敏感指标。反映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向抑制方向发展。5、考虑到IFN-γmRNA主要来自Th1细胞,IL-4mRNA主要来自Th2细胞,IFN-γmRNA/IL-4mRNA一定程度上可反映Th1/Th2,说明大运动量训练导致Th1/Th2平衡向Th2方向发展。实验Ⅱ.国家男子排球队员大赛前集训期间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了验证上述实验中有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与体能状态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以国家男子排球队员为对象,观察了为期2个月的“联赛结束后阶段”--“集训中阶段”--“奥运选拔赛前阶段”(联赛结束后阶段,队员刚刚结束国内联赛,身体最疲劳;集训中阶段,运动员主要进行技、战术训练,不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并进行营养和医疗干预;奥运选拔赛前阶段,队员竞技状态调至最佳,准备进行比赛。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显示国家队的训练计划、训练负荷、训练量、训练内容等,但总体上此次集训以调整体能为主要目的)。分集训前、集训中、集训后共三次空腹采血,测试血清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CD3+、CD4+、CD8+、CD14+;外周血白细胞的白介素2、4、10(IL-2、IL-4、IL-10)和γ-干扰素(IFN-γ)的基因表达(Real Time RT-PCR方法,定量测定mRNA)等。结果显示:训练中CK、BUN显著性下降;RBC、Hb不变;白细胞、CD3+、CD4+、CD8+、CD4+/CD8+无显著性变化,CD14+显著性下降;训练前后IL-2的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变化,IFN-γ基因表达呈增加趋势,IL-4的基因表达显著性下降,IFN-γmRNA/IL-4mRNA显著性升高,IL-10基因表达显著性增加。结论:1、调整性训练导致CK、BUN下降,提示运动员机能有所恢复。2、调整性训练导致外周血白细胞IFN-γ基因表达呈增加趋势、IL-4基因表达显著性下降、IFN-γmRNA/IL-4mRNA显著性增加,IL-10基因表达显著性增加。提示这些指标是排球训练中反映机能状态的免疫机能敏感指标。3、调整性训练中Th1/Th2平衡向Th1方向移动。本研究的创新1.本研究中采用的细胞因子mRNA定量方法是导师课题组的专利技术。专利名称:生理状态下外周血中IFN-γ、IL-2、IL-4、IL-10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专利号分别是:200310109560.2;200310109561.7;200310109562.1;200310109559.x。2.首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力量训练及排球运动员训练中检测白细胞IFN-γ、IL-2、IL-4、IL-10的基因表达。检测这些细胞因子的mRNA与检测血液中这些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有所不同,前者定位在细胞内,不论其以自分泌还是以旁分泌形式发挥作用,均能反映细胞功能;后者是这些因子分泌、排泄、代谢、以及与配体结合等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检测血中因子(蛋白质水平)是不能替代检测细胞mRNA的。3.首次提出白细胞IFN-γ、IL-2的基因表达,以及IFN-γmRNA/IL-4mRNA比值是监测运动训练中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比CD4/CD8比值更为敏感。

论文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1.1 免疫细胞

1.2 免疫分子

2 急性运动的免疫学

2.1 运动对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

2.2 运动与免疫细胞功能

2.3 运动与细胞因子

2.4 运动与免疫球蛋白

3 训练与免疫系统

3.1 训练对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影响

3.2 训练与细胞因子

4 运动训练中影响免疫机能的内分泌学因素

5. 选题依据

第一部分 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免疫、内分泌及血液学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国家男子排球运动员大赛前的集训期间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附录

发布时间: 2007-12-27

参考文献

  • [1].田径运动全年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D]. 李山.北京体育大学2005
  • [2].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 赵丙军.上海体育学院2013
  • [3].拳击出拳技术特征分析及核心区力量训练对出拳技术作用的研究[D]. 宋兆铭.北京体育大学2016
  • [4].男子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D]. 唐文兵.上海体育学院2015
  • [5].负重振动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 袁艳.上海体育学院2013
  • [6].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机制研究[D]. 田石榴.上海体育学院2009
  • [7].循环力量训练对青年健康受试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 刘冬冬.北京体育大学2010
  • [8].青年赛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 郭云聪.上海体育学院2011
  • [9].自激振动力量训练器的研制以及气动与振动加载力量训练在某些生物学力学指标上差别的探研[D]. 李晓浦.上海体育学院2008
  • [10].基于力量主导的国家女篮体能训练研究[D]. 潘志国.北京体育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机制研究[D]. 田石榴.上海体育学院2009
  • [2].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 金宗强.北京体育大学2004
  • [3].运动及心理应激对免疫机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黄文英.华东师范大学2005
  • [4].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机制、检测指标及保护手段研究[D]. 苏全生.北京体育大学2006
  • [5].大负荷训练导致大鼠肾组织微细结构变化和分子调控机理的探讨[D]. 郭林.北京体育大学2005
  • [6].丙酮酸补充对运动机体身体成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及机理的研究[D]. 郭英杰.北京体育大学2005
  • [7].低氧训练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洪平.北京体育大学2005
  • [8].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及机制研究[D]. 黄文聪.北京体育大学2005
  • [9].田径运动全年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D]. 李山.北京体育大学2005
  • [10].运动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心肌生理与病理变化研究[D]. 聂金雷.北京体育大学2005

标签:;  ;  ;  ;  ;  

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