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的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第 1 部分)

博世的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第 1 部分)

一、博世公司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上)(论文文献综述)

张东[1](2020)在《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及AEB避撞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发展集成度高、效能好且稳定的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已成必然趋势。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不仅需要满足基本制动控制要求,同时还能帮助车辆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功能,以缓解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带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方案,介绍和分析了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搭建各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包括助力电机数学模型、传动机构数学模型、伺服主缸数学模型、制动管路数学模型、电磁阀数学模型和制动轮缸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和AMESim仿真软件分别建立各主要部件的仿真模型,搭建两种仿真软件的Simulink接口模块,建立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为后续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及仿真试验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研究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伺服主缸压力控制方法和ABS控制方法。针对伺服主缸压力控制设计一种基于压力-位置双变量切换的三闭环控制方法,其中最外环为压力-位置双变量切换控制环,中间环为转速控制环,最内环为电流控制环。针对ABS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路面辨识的自适应逻辑门限ABS控制方法。最后基于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结合伺服主缸压力控制方法,进行跟踪伺服主缸压力的仿真分析,并利用AMESim、Simulink以及CarSim软件组成的联合仿真平台,进行ABS制动工况下的仿真分析。本文还对AEB避撞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介绍基于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的AEB控制架构,针对现有避撞策略,分析其在制动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两方面的特点,分别建立基于车辆和路况参数的临界安全车间距离计算方法和基于驾驶员制动行为特性的安全车间距离计算方法,并对避撞策略中制动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进行量化,建立AEB避撞策略综合性能优化模型。本文搭建基于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在环试验台架,介绍硬件在环试验的环境组成和工作过程,利用搭建的硬件在环试验测试平台,验证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伺服主缸压力控制方法及其仿真试验的准确性,同时在高附着系数路面测试工况和低附着系数路面测试工况下,验证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ABS控制方法及其仿真试验的准确性。最后,本文基于C-NCAP测试场景并结合HIL试验结果,验证建立的AEB避撞策略的准确性。

宋敏[2](2020)在《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置轴挂车和牵引杆挂车对于货运交通装备的发展和升级、降低燃油消耗率、提高经济性、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军用挂车对于提高我军远程作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中置轴挂车和牵引杆挂车的关键技术,挂车制动系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惯性液压式挂车制动系统具有制动反应慢、制动过程频繁碰撞、安全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本文设计了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将电子液压制动机构和相对位置测量部件以及电控单元相结合,通过对牵引车和挂车之间连接构件的相对位置的感知,主动的对挂车施加制动。首先,对牵引车和挂车进行运动学和力学分析,并建立轮胎、附着系数、制动器等数学模型。对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并研究某些参数的变化对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提出性能要求、功能要求、评价指标后设计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的总体方案,研究其主要部件的作用与性能。在Matlab/Simulink上搭建惯性液压式挂车制动系统、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得出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具有更好的制动性能,制动系统使用寿命更长,连接构件碰撞频次更少,更接近理想的挂车制动效果。搭建实验台架,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具有较好的制动性能,连接构件碰撞频次极少,比较接近理想的挂车制动效果。

熊喆[3](2019)在《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分层式压力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电子液压制动(Electro Hydraulic Brake,EHB)系统作为线控制动系统的一类,具备高集成度和制动力调节灵活性等优点,但执行器性能要求高、结构复杂、压力控制难度高及可靠性不足等因素制约了普及速度。文章针对一种自主设计的EHB样机,将集成控制架构按压力跟随控制、目标制动力分配控制和主动安全控制三个层面展开,并对当前国内外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针对原有版本主动式踏板感觉EHB存在的踏板感觉差、轮缸压力调控困难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液压回路方案,回归踏板轮缸解耦形式,并从满足备用制动法规、常规助力制动性能需求和制动感觉三个方面对EHB样机的主缸、柱塞泵、电机、踏板感觉模拟器及其控制回路等进行参数设计。EHB底层控制在于驱动执行机构使轮缸实际压力跟随目标压力,试验表明EHB的压力动态过程存在输入非线性、延迟较大和高效区间较窄的特性。为从控制器层面改善,设计了基于广义预测控制器(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GPC)内核的压力跟随控制方法和顺序增压调度控制方法,为GPC并联在线参数辨识器以克服参数时变导致的模型失配,引入动态误差死区控制降低执行器工作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多数现有研究中使用的PID等非模型控制器,提出的控制方法在压力跟随误差和执行器启停频率上有显着的减小。车辆未失稳工况下,与传统制动系不同,EHB需跟随制动意图实时分配四轮目标压力。首先建立了含PI反馈的目标纵向力与驾驶员踏板输入的模型,设计了基于二阶滑模微分器和踏板运动的紧急制动意图判断逻辑。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I、z曲线制动力分配方法,从而建立一套EHB车辆驾驶员输入-制动意图-制动力分配的综合模型及其控制架构。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高附路面制动时能保证后轮有足够侧向力降低侧滑几率,在低附路面制动时能保证前后轮有较低的滑移率延后抱死时间点,提高了车辆日常行驶稳定性。在车辆失稳的主动安全控制方面,EHB与传统制动系的区别在于防抱死控制,为此分别研究了EHB的防抱死控制方法和防抱死工况下轮胎-路面附着条件及其峰值点实时估计算法。考虑所述EHB不具备短时间各轮任意增减压速率可调的不足和配备压力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滑移率-制动力矩和离散有限状态机的混合控制方法,相对传统制动系中以车速、车轮加速度等误差范围较大的二次估算值作为辅助控制量的方法,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有一定改善。其次,构建了一个5系数指数和模型结构对非线性Burckhardt模型进行参数线性化,分析模型结构和参数对辨识结果的影响,设计并试验验证了一种在估计速度、精度和任意路面适应能力等方面优于Kiencke线性化模型和其他ES模型研究结果的胎路附着条件辨识算法。本文从执行机构至整车层面,综合性地研究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分层式控制架构,对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创新方法,为线控制动技术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陈志强[4](2020)在《一种车辆线控制动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车辆智能化以及自动驾驶等研究热潮下,汽车各部件正逐步向高度集成化与电子化方向发展,车辆的制动系统也逐步向线控制动系统发展。为满足车辆主动安全、自动驾驶等技术发展以及提高车辆动力学性能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直驱液压源和三位高速开关阀的车辆线控制动系统的方案,并通过系统建模、仿真计算以及原理样件试验等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系统方案设计与分析。结合常规制动系统对车辆整个制动系统有全面清楚的了解,并且通过阅读相关线控制动系统技术的文献掌握线控制动系统发展情况。基于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直驱液压源,从控制制动系统所需的液压压力调节以及各制动轮缸制动力的调节两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线控制动系统完整方案,包括直驱液压源的选用,三位高速开关阀的使用以及布置等。为进一步完成系统建模仿真打好基础。(2)系统建模及性能仿真。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中建立了制动系统方案当中主要元件的硬件模型,以及在MATLAB/Simulink模块当中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算法,利用软件的联合仿真,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制动情况,得到相应的车辆制动距离、制动时间数据结果,分析验证了这一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可行性。(3)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在系统联合仿真下,重点分析了轮缸液压力调节部分,即三位高速开关阀的动态特性以及在增、减压过程当中的响应特性,确定了三位高速开关阀的响应时间与阀口有效流通截面积两个重要参数。(4)原理样件的测试试验。在系统仿真可行的情况下,对课题组自行研制的一种双向作用电磁铁做动静态响应测试试验,对实验室已有的原理样件进行改装试验,以此验证课题组研制的双向作用电磁铁能够适用于三位高速开关阀的可行性。(5)三位高速开关阀的初步设计。在系统联合仿真以及原理样件测试验证可行性后,结合系统联合仿真中三位高速开关阀的各参数,进行了阀体与阀芯的初步设计与计算,主要应用材料力学、机械设计以及液压传动等理论知识对阀体以及阀芯的相关结构尺寸进行设计计算,同时对于流道内的压力损失以及阀芯行程等重要数据进行理论计算,最后对于三位高速开关阀的材料选型进行了分析与确定,为三位高速开关阀实物制作提供数据参考。

李柏林[5](2019)在《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防抱死系统协调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各国政府都已对汽车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汽车的过渡车型,能够兼顾良好的动力性及有效减低排放,是当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新能源车型。而再生制动系统RBS(Regenerative breaking system)作为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一项关键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回收能量的同时,如何保证制动的安全性,尤其是在汽车防抱死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工况下如何使电机制动转矩和液压制动转矩协调分配一直以来也都是研究的重点。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纯电机ABS制动控制策略,同时提出了三种在触发ABS时电机制动力和液压制动力协调分配的策略,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了插电式四驱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方案,根据再生制动系统及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特点制定复合制动系统的硬件结构方案以及软件结构方案。(2)通过对纯电机ABS制动过程中的约束条件的分析提出了两种纯电机ABS制动方案,包括模糊PID控制及双逻辑门限控制。(3)制定了三种触发ABS后电机制动力和液压制动力协调控制的策略。(4)搭建了电机、制动系统、轮胎、电池、整车等仿真模型,并对电机及液压系统的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基于Stateflow编写了ABS与再生制动系统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得到前向仿真模型。(5)对再生制动策略和纯电机ABS制动策略以及三种再生制动与ABS协调控制策的仿真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对再生制动与防抱死系统协调控制的研究,验证了在低制动强度下采用纯电机ABS制动的可行性,同时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三种再生制动与防抱死系统协调控制策略,并对三种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说明,可为进一步研究ESP系统提供参考。

泰山(Saeed Sadeq Ahmed Ahmed)[6](2019)在《乘用车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响应特性与ABS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安全、更智能的集成电动系统来实现线控制动。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和高校研究集成电液制动系统来满足这些要求。线控制动系统(Brake-By-Wire,BBW)是集机械、电子和液压于一体的复合系统,具有复杂的系统特性。本文研究了一种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集成电机驱动单元及液压执行单元等组成。集成电机驱动单元和液压执行单元的动态特性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集成电机驱动单元和液压执行单元的控制算法应该是分开的,但是它们的算法应该在硬件上统一以满足集成控制需求。同时,为了提高BBW动态响应性能,研究了一种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算法。本文从液压伺服助力系统、电子助力制动系统、集成HCU的EHB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线控制动系统现状,对国内外线控制动系统和制动防抱死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以上前期工作,展开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1)本文基于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方案,进行了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工作原理分析;然基于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与电磁阀控制策略研究,其中永磁同步电机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策略,电磁阀控制采用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策略;此外,进行了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ABS控制策略研究。(2)本文基于Carsim、AMEsim、Simulink等软件,搭建了系统软件在环仿真平台,以验证控制算法有效性,利用Carsim等软件模拟实车运动情况,更真实地验证所设计的ABS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同时利用课题组已有条件搭建了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平台,为验证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响应特性提供基础。(3)分别基于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软件在环仿真平台和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完成了阶跃增减压工况的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响应特性仿真与试验分析,验证了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及执行机构控制器的有效性。此外,通过软件在环仿真平台验证了ABS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梁子相[7](2018)在《列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快、安全、舒适、方便。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基于传统的制动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技术,自动调节车辆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充分利用铁路粘着力,是一种为了得到最有效的制动力并缩短制动距离的安全装置。本文主要研究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客车中的应用。首先,以汽车ABS系统研究的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ABS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现状,防抱死、防锁死刹车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从基本概念如附着系数与滑移率、车轮的受力分析等方面阐述了车轮防锁死的过程。其次,从旅客列车制动原理、制动模式及其控制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凝胶机理与轮轨的滑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基于凝胶理论和蠕滑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参照防抱死控制的特点和国内的操作测试经验,对防抱死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在装有ABS的新型旅客列车上进行效果检查,检验ABS技术在旅客列车上的应用效果。

李曼莉[8](2018)在《基于LABVIEW的气压ABS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车的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行驶安全性的一个主要指标,而制动防抱死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压ABS现已成为客车、挂车、中重型载货汽车的标准装备。全世界都在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公交车作为绿色出行的基本工具之一,其安全性更是弥足重要。首先,本文重点设计了气压ABS工作过程的模拟系统,该系统可根据采集卡技术模拟信号的变化,通过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s Engineering Workbench)分析显示ABS在防抱死制动过程中各重要参数的变化。该模拟系统主要解决了如下问题:1.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气压ABS模拟系统,并且模拟系统体现了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工作过程。2.模拟演示了气压ABS系统中气路、电路等等和其它重要参数的变化过程。3.利用LabVIEW软件仿真,对道路试验和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其次,介绍某城市公交公司的两款典型气压ABS系统,并针对一款具体车型运用德维创软件,研究高附着系数的路面上道路试验,60 km/h的车速进入试验道路到车辆停止所得到关系曲线图;研究在低附着系数的路面上道路试验时,60 km/h的车速进入试验道路到车辆停止所得到关系曲线图。验证ABS系统的正常性。最后,建立单轮汽车模型,运用仿真系统,分析高附及低附道路实验,为路试提供依据,有助于校企合作,同时有助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李达[9](2018)在《目的论视角下《底盘电子系统》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底盘电子系统》选自《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一书,这一章节主要内容覆盖了汽车底盘上的主要电子辅助系统,例如防滑系统、主动悬挂系统、自动变速系统及牵引控制系统等,还分别举例介绍了几款当前使用最普遍的系统。原文的特点是有很多专业术语及复合句,对于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有一定难度。翻译《底盘电子系统》这一章节,有助于广大读者,尤其是科技工作者系统了解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目的论由德国着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家汉斯.弗米尔提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理论核心,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很广泛。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笔者利用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指导《底盘电子系统》英—中翻译,找出适当实用的翻译策略,以提高译文质量。本实践报告以《汽车底盘电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共分为4大部分。首先从任务背景、任务简介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对任务进行描述。其次在翻译过程方面从三个领域进行分析:原文分析、译文质量控制、目的论简介。第三部分案例分析是本实践报告的重要部分,笔者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角度着手分析了汽车工程技术英语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如转换法、顺译法等)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第四部分是报告的结尾部分,笔者主要介绍在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和在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相关建议。此报告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并将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分析了原文文本特征并探讨了适合于原文文本的翻译方法。

杨硕[10](2018)在《基于单片机驱动的汽车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认为汽车防抱死系统(ABS)是保障汽车制动安全的重要装置,随着其装车率越来越高并逐步成为了汽车的标准配件之一,针对ABS的故障诊断就变得越发重要。传统的诊断手段依赖于ABS中带有的自检功能,但是该手段只能检测出ABS电气故障,对ABS执行器故障却无法检测,而ABS执行器一旦发生故障,其对行车安全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探究和完善ABS执行器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在ABS故障诊断中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各种故障检测手段的特点,最终选择了搭建一个ABS全实物仿真试验台来展开本次研究。试验台中的ABS电子控制模块,采用了自主开发的基于单片机的ABS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替代原ABS中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完成对轮速信号的计算、分析并控制电磁阀进行增压、保压与减压工作;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单片机内的控制逻辑,实现ABS的低速启动与零速启动,且能够根据实验需求自主控制ABS的工作节奏,便于更好的探究ABS在健康与故障下的运动规律,丰富了ABS故障诊断的研究方法。本文在自主搭建的ABS全实物仿真实验台上,模拟出最常见的两种ABS执行器故障,制动液泄漏故障与液压系统混入空气故障。同时,在试验台上还植入了压力传感系统,并应用NI采集卡与LabVIEW软件搭建出了一套信号采集系统,用以采集与保存制动轮缸中的液压信号。模拟实车制动的同时进行压力信号的采集,数据经过MATLAB处理、绘制、截取并标定后,得出不同故障下的压力信号图。将处理后的信号图进行分类对比,总结出了汽车在制动液轻微泄漏、中等泄漏与严重泄漏下的故障信号规律;同时还得到了在高速与低速下制动,各自液压系统混入空气故障的信号特征。以上实验结论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基于单片机驱动与压力传感的ABS故障诊断的可行性,完成了针对ABS执行器故障诊断的探究。

二、博世公司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博世公司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上)(论文提纲范文)

(1)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及AEB避撞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液制动系统构型研究现状
        1.2.2 电液制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3 AEB避撞策略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方案设计与建模
    2.1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构型设计
        2.1.2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2.2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数学模型
        2.2.1 助力电机数学模型
        2.2.2 传动机构数学模型
        2.2.3 伺服主缸数学模型
        2.2.4 高速开关电磁阀数学模型
        2.2.5 制动管路数学模型
        2.2.6 制动轮缸数学模型
    2.3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3.1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伺服主缸压力控制方法
        3.1.1 压力-位置双变量切换控制环
        3.1.2 转速控制环
        3.1.3 电流控制环
    3.2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ABS控制方法
        3.2.1 最佳滑移率区间选定
        3.2.2 基于路面辨识的自适应逻辑门限ABS控制
    3.3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控制仿真分析
        3.3.1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伺服主缸压力控制仿真分析
        3.3.2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ABS控制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的AEB避撞策略研究
    4.1 基于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的AEB控制架构
    4.2 现有AEB避撞策略对比分析
    4.3 AEB避撞策略制动安全距离计算
        4.3.1 基于车辆和路况参数的临界安全车间距离计算
        4.3.2 基于驾驶员制动行为特性的安全车间距离计算
    4.4 AEB避撞策略制动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平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硬件在环试验研究
    5.1 硬件在环试验环境搭建
        5.1.1 硬件在环试验环境组成
        5.1.2 硬件在环试验工作过程
    5.2 硬件在环试验结果分析
        5.2.1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伺服主缸压力控制HIL试验
        5.2.2 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ABS控制HIL试验
        5.2.3 基于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的AEB避撞策略HIL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技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3 挂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3.1 国外挂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3.2 国内挂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2.1 性能、功能要求与评价标准
        2.1.1 挂车制动性能要求
        2.1.2 挂车制动功能要求
        2.1.3 评价标准
    2.2 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总体结构
    2.3 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2.3.1 连接构件
        2.3.2 电子液压制动机构
        2.3.3 电控系统
        2.3.4 电连接器
        2.3.5 供电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汽车列车直线制动过程模型
    3.1 汽车列车动力学模型
        3.1.1 车辆坐标系
        3.1.2 模型简化前提
        3.1.3 制动过程动力学分析
    3.2 滑移率和附着系数
    3.3 车轮载荷
    3.4 制动器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建模与分析
    4.1 结构和原理
    4.2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4.2.1 构建AMESim模型
        4.2.2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3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性能分析
        4.3.1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性能指标
        4.3.2 重要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与仿真
    5.1 牵引车和挂车参数
    5.2 理想挂车制动过程
    5.3 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控制策略
    5.4 仿真分析
        5.4.1 简化运动方程
        5.4.2 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
        5.4.3 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台架实验研究
    6.1 实验台架
        6.1.1 电子液压制动机构
        6.1.2 dSPACES实时仿真系统
        6.1.3 实验台架搭建
    6.2 实验分析
        6.2.1 高附着系数路面条件下台架实验
        6.2.2 低附着系数路面条件下台架实验
        6.2.3 台架实验和仿真实验结果对比
    6.3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3)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分层式压力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1.2.2 压力跟随控制方法
        1.2.3 整车制动控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选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原理研究与参数匹配
    2.1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结构
    2.2 备用制动模式匹配
        2.2.1 备用制动模式原理
        2.2.2 主缸参数匹配
    2.3 常规制动模式匹配
        2.3.1 常规制动模式原理
        2.3.2 柱塞泵参数匹配
        2.3.3 电机参数匹配
    2.4 踏板感觉一致性还原
        2.4.1 踏板感觉模拟器控制阀回路设计
        2.4.2 踏板感觉模拟器设计
    2.5 试验平台设计
        2.5.1 硬件平台设计
        2.5.2 软件平台设计
        2.5.3 卡尔曼滤波器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压力跟随控制层研究
    3.1 系统动态模型
        3.1.1 零部件动态模型
        3.1.2 增减压过程动态模型
    3.2 预测控制方法
        3.2.1 GPC控制器结构
        3.2.2 增压过程控制器设计
        3.2.3 减压过程控制器设计
        3.2.4 误差死区控制器设计
        3.2.5 压力调度控制器设计
    3.3 快速控制原型试验研究
        3.3.1 延时估计
        3.3.2 输入非线性估计
        3.3.3 模型参数辨识
        3.3.4 压力跟随控制
        3.3.5 压力调度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目标制动力分配层研究
    4.1 制动意图模型解析
        4.1.1 踏板位移-期望纵向减速度关系
        4.1.2 基于反馈的目标纵向力决策
        4.1.3 针对踏板速度的微分器设计
    4.2 常规制动过程制动力分配策略
        4.2.1 基于单轨模型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
        4.2.2 内外侧制动力分配
    4.3 快速控制原型试验研究
        4.3.1 制动辅助控制
        4.3.2 无转向制动控制
        4.3.3 转向制动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防抱死控制层研究
    5.1 基于EHB压力特性的防抱死控制方法
        5.1.1 系统轨迹特性与有限状态机控制器
        5.1.2 针对变化路面的控制器优化
    5.2 EHB在 ABS模式下的轮胎-路面附着条件的在线辨识
        5.2.1 利用附着系数估计方法
        5.2.2 Burckhardt模型的指数和线性参数化方法
    5.3 仿真算例
        5.3.1 防抱死控制
        5.3.2 利用附着系数估计
        5.3.3 单一路面下的估计器参数设置
        5.3.4 对接路面下的附着条件估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一种车辆线控制动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线控制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研究现状
        1.2.2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2 线控制动系统方案设计与关键部件
    2.1 车辆制动系统相关性能要求
        2.1.1 车辆制动原理及性能要求
        2.1.2 制动ABS功能
        2.1.3 电子制动力分配(EBD)
    2.2 直驱液压源部件原理
        2.2.1 电路系统
        2.2.2 磁路系统
        2.2.3 机械液压系统
    2.3 系统方案设计与工作原理
        2.3.1 系统方案设计
        2.3.2 系统制动原理介绍
        2.3.3 系统硬件测控原理
        2.3.4 系统进一步改进设想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建立及制动性能仿真研究
    3.1 基于AMESim的系统模型建立
        3.1.1 直驱液压源
        3.1.2 三位高速开关阀
        3.1.3 制动轮缸模型
        3.1.4 基于AMESim的系统完整模型建立
    3.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控制模型及车辆相关模型建立
        3.2.1 车辆动力学模块
        3.2.2 双线性轮胎模块
        3.2.3 基于ABS性能的滑移率控制模型
        3.2.4 Simulink完整模型
    3.3 对三位高速开关阀的研究
        3.3.1 三位高速开关阀不同响应时间对制动系统影响
        3.3.2 三位高速开关阀不同有效流通截面积对系统影响
        3.3.3 正交试验分析及重要参数的确定
    3.4 不同工况下系统制动性能仿真
        3.4.1 不同初始车速下系统制动情况
        3.4.2 不同附着路面紧急制动工况
    3.5 本章小结
4 原理样件测试试验与三位高速开关阀初步设计
    4.1 三位高速开关阀在系统中主要性能要求
    4.2 双向作用电磁铁动静态响应试验
        4.2.1 原理样机试验方案与原理
        4.2.2 原理样件数学模型
        4.2.3 动静态响应测试
    4.3 三位高速开关阀结构设计要求
    4.4 三位高速开关阀主要结构尺寸设计与计算
        4.4.1 阀孔直径计算
        4.4.2 阀芯直径计算
        4.4.3 阀杆直径计算
        4.4.4 沉割槽与均压槽
        4.4.5 流道内压力损失计算
        4.4.6 开关阀阀口最大开口量计算
        4.4.7 泄漏量及相关尺寸计算
        4.4.8 阀芯行程计算
        4.4.9 阀体与阀芯材料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防抱死系统协调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防抱死协调控制研究的意义
    1.3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防抱死协调控制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来源和研究意义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再生制动系统与防抱死系统研究及集成结构方案
    2.1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及其复合制动系统方案
        2.1.1 前后轴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结构
        2.1.2 复合制动系统硬件方案
        2.1.3 复合制动系统软件方案
    2.2 再生制动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2.2.1 整车制动力分配理论及制动动力学分析
        2.2.2 典型再生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策略
        2.2.3 本文再生制动分配策略
    2.3 制动防抱死系统概述
        2.3.1 防抱死系统的基本组成
        2.3.2 防抱死系统控制策略
        2.3.3 防抱死系统工作过程分析
    2.4 制动防抱死系统的辅助算法
        2.4.1 路面识别算法
        2.4.2 制动模式识别算法
    2.5 本章小结
3 混合动力汽车ABS与再生制动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3.1 纯电机ABS制动方案
        3.1.1 纯电机ABS制动约束条件
        3.1.2 纯电机ABS制动控制策略
    3.2 ABS触发后完全退出电机制动力矩策略研究
        3.2.1 传统触发ABS退出策略
        3.2.2 ABS触发后协调退出电机制动力矩策略设计
    3.3 ABS触发后减小电机制动力矩到稳态范围策略研究
        3.3.1 ABS制动过程力矩稳态范围的理论分析
        3.3.2 ABS制动过程相平面及其稳态转矩系数分析
        3.3.3 ABS触发后减小电机制动力矩到稳态范围策略设计
    3.4 ABS触发前退出电机制动力矩策略的研究
        3.4.1 ABS触发前其状态分析及触发趋势的判别
        3.4.2 ABS触发前退出电机制动力矩策略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部件及整车系统建模
    4.1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建立及其响应特性分析
        4.1.1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4.1.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4.1.3 电机制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4.2 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建立
        4.2.1 液压复合制动系统结构方案
        4.2.2 ABS液压控制系统模型
        4.2.3 液压制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4.3 电池模型建立
    4.4 轮胎模型建立
    4.5 整车动力学模型建立
    4.6 集成控制器模型建立
    4.7 本章小结
5 典型制动工况下整车制动性能的仿真分析
    5.1 制动过程工况的选取评价指标分析
        5.1.1 仿真工况的选取
        5.1.2 评价指标的分析
    5.2 纯电机ABS制动仿真分析
        5.2.1 电机ABS模糊PID自适应控制仿真分析
        5.2.2 电机ABS双逻辑门限控制仿真分析
        5.2.3 传统液压ABS双逻辑门限控制仿真分析
    5.3 再生制动与ABS协调制动策略仿真与分析
        5.3.1 再生制动策略仿真分析
        5.3.2 ABS触发后完全退出电机制动力策略仿真分析
        5.3.3 ABS触发后调节电机制动力矩到稳态范围仿真分析
        5.3.4 ABS触发前退出电机制动力矩策略仿真分析
    5.4 仿真结果综合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乘用车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响应特性与AB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液压伺服助力系统研究现状
        1.2.2 集成HCU的EHB系统研究现状
        1.2.3 电子助力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2.4 线控制动系统国内发展现状
        1.2.5 PMSM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6 ABS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乘用车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方案分析与控制器设计
    2.1 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2.2 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控制器设计
        2.2.1 控制器总体构架
        2.2.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器
        2.2.3 电磁阀控制器
        2.2.4 ABS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乘用车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仿真平台
    3.1 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仿真平台架构
    3.2 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元件建模
        3.2.1 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
        3.2.2 滚珠丝杠仿真模型
        3.2.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仿真模型
        3.2.4 制动主缸仿真模型
        3.2.5 电磁阀仿真模型
        3.2.6 制动管路仿真模型
        3.2.7 制动轮缸仿真模型
    3.3 集成电机线控制动系统仿真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乘用车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4.1 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电机统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4.2 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4.3 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ABS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乘用车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硬件在环试验研究
    5.1 乘用车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平台总体架构
    5.2 乘用车集成电机线控制动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分析
        5.2.1 集成线控制动系统阶跃增压工况试验分析
        5.2.2 正弦信号精确伺服调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列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1.2 我国提速车辆安装防抱死器的必要性
第2章 列车防抱死控制理论
    2.1 蠕滑理论
    2.2 轮轨间黏着分析及防抱死理论研究
        2.2.1 防抱死控制机理分析
        2.2.2 蠕滑区和宏观滑动区的特性
        2.2.3 车轮的滑行过程
        2.2.4 列车制动状态数学模型
    2.3 轮对抱死的原因
        2.3.1 轮轨表面状况对黏着系数的影响
        2.3.2 运行速度对黏着系数的影响
        2.3.3 弯道曲率对黏着系数的影响
        2.3.4 轴重和轮径对黏着系数的影响
        2.3.5 轴重转移对黏着利用的影响
第3章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原理
    3.1 ABS的分类
    3.2 ABS控制算法
        3.2.1 逻辑门限值控制算法
        3.2.2 PID控制算法
        3.2.3 模糊控制
        3.2.4 最优控制
        3.2.5 滑模变结构控制
    3.3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4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
        3.4.1 传感器
        3.4.2 电子控制单元
        3.4.3 制动压力调节器
    3.5 ABS的力学状态
        3.5.1 受力分析
        3.5.2 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3.6 防抱死模糊控制参数的理论研究
        3.6.1 防抱死控制与黏着的关系
        3.6.2 防抱死器的防抱死控制依据
第4章 旅客列车微机控制电子防抱死器控制系统设计
    4.1 概述
    4.2 微机控制的防抱死器结构设计及作用原理
        4.2.1 结构设计
        4.2.2 工作原理
        4.2.3 防抱死控制策略设计
        4.2.4 工作过程分析
第5章 ABS在牵引旅客列车中的具体应用
    5.1 旅客列车对平稳操纵的要求
    5.2 ABS在我国机车的装备情况
    5.3 和谐型机车牵引旅客列车的具体操纵方法
        5.3.1 ABS制动的原理
        5.3.2 ABS制动的具体操作办法
    5.4 和谐型机车牵引旅客列车的平稳效果
    5.5 和谐型机车牵引旅客列车的节能效果
    5.6 和谐型机车牵引旅客列车的应用口诀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LABVIEW的气压ABS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气压ABS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1.1 国外气压ABS的发展和应用
        1.1.2 国内气压ABS的发展和应用
    1.2 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气压ABS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引言
    2.2 气压ABS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2.1 ABS的基础知识
        2.2.2 典型气压ABS
        2.2.3 气压ABS工作原理
    2.3 气压ABS主要结构部件与工作原理
        2.3.1 轮速传感器
        2.3.2 减速传感器
        2.3.3 气压调节器(压力控制阀)
        2.3.4 电子控制单元
        2.3.5 其它装置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LABVIEW的气压ABS系统模拟
    3.1 LABVIEW简介
    3.2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3.3 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
        3.3.1 系统前面板的设计
        3.3.2 系统软件的设计
    3.4 模拟程序的编制
        3.4.1 程序总体结构
        3.4.2 模拟过程描述及主要程序框图
    3.5 模拟结果分析
        3.5.1 模拟初始参数
        3.5.2 模拟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某城市公交公司使用的ABS系统及实验研究
    4.1 某城市公交公司使用的ABS系统-威伯科
    4.2 实验数据
        4.2.1 系统检查
        4.2.2 动态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LABVIEW的气压ABS系统仿真
    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1.1 模型的假设
        5.1.2 仿真模型的建立
    5.2 仿真程序的编制
        5.2.1 程序总体结构
        5.2.2 仿真过程描述及主程序流程图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仿真初始参数
        5.3.2 仿真结果与防抱效果分析
    5.4 道路试验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目的论视角下《底盘电子系统》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ask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2.Translation Process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1 Lexic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Syntac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1.3 Textu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2 Methods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2.2.1 Electrical Knowledge for Consulting
        2.2.2 Parallel Text for Reference
        2.2.3 Methods for Better Translation and Proofreading
3.Case Study in the Translation
    3.1 Lexical Features and Strategies
        3.1.1 Terminology
        3.1.2 Noun Phrases
    3.2 Syntactic Features and Strategies
        3.2.1 Passive Sentence
        3.2.2 Non-finite Clause
        3.2.3 Long Sentence
    3.3 Textual Features and Strategies
4.Conclusion
    4.1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Translation
    4.2 Practical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4.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es
Appendix A: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
Appendix B:Glossaries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Acknowledgements

(10)基于单片机驱动的汽车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
    1.2 汽车ABS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现有故障检测手段及存在的问题
        1.3.1 车载诊断仪检测
        1.3.2 仪表检测
        1.3.3 路试检测
        1.3.4 半实物仿真检测
        1.3.5 全实物仿真检测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ABS系统的基础理论
    2.1 ABS 系统的组成
        2.1.1 轮速传感器
        2.1.2 电子控制单元
        2.1.3 液压控制单元
    2.2 ABS内部结构
    2.3 ABS工作理论
        2.3.1 滑移率的选取
        2.3.2 ABS的工作策略
    2.4 ABS系统的主要控制方法
        2.4.1 逻辑门限的控制方法
        2.4.2 基于滑移率的控制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ABS系统开发
    3.1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3.2 单片机的选取
    3.3 ABS控制主程序
    3.4 电磁阀控制模块
        3.4.1 滑移率计算
        3.4.2 电磁阀状态判断
    3.5 驱动电路控制模块
    3.6 供电系统控制模块
        3.6.1 电磁阀继电器供电
        3.6.2 液压泵继电器供电
    3.7 系统自检模块
        3.7.1 继电器故障自检
        3.7.2 轮速传感器故障自检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故障设置与信号采集
    4.1 实验平台的搭建
        4.1.1 MY-8108 汽车ABS制动系统实训台
        4.1.2 控制单元的植入
    4.2 ABS执行器故障设置
        4.2.1 制动液泄漏的故障设置
        4.2.2 液压系统混入空气的故障设置
    4.3 信号采集系统
        4.3.1 压力变送器的植入
        4.3.2 NI采集卡介绍
    4.4 故障信号采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故障信号分析
    5.1 故障信号的理论分析
        5.1.1 制动液泄漏
        5.1.2 液压系统混入空气
    5.2 制动液泄漏故障分析
        5.2.1 正常信号处理及分析
        5.2.2 故障信号处理及分析
        5.2.3 实验结论
    5.3 液压系统混入空气故障分析
        5.3.1 信号的处理及分析
        5.3.2 实验结论
    5.4 ABS直控模式信号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博世公司的防抱制动系统(ABS)(上)(论文参考文献)

  • [1]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控制方法及AEB避撞策略研究[D]. 张东. 江苏大学, 2020(02)
  • [2]主动式挂车制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 宋敏.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分层式压力控制方法研究[D]. 熊喆.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4]一种车辆线控制动系统的研究[D]. 陈志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5]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防抱死系统协调控制研究[D]. 李柏林. 重庆大学, 2019(01)
  • [6]乘用车集成电机驱动线控制动系统响应特性与ABS研究[D]. 泰山(Saeed Sadeq Ahmed Ahmed). 吉林大学, 2019(03)
  • [7]列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及其应用[D]. 梁子相.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8]基于LABVIEW的气压ABS系统研究[D]. 李曼莉. 苏州大学, 2018(04)
  • [9]目的论视角下《底盘电子系统》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李达. 广西科技大学, 2018(04)
  • [10]基于单片机驱动的汽车防抱死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 杨硕.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博世的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第 1 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