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乙酯的自引发催化氧化聚合机理研究

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乙酯的自引发催化氧化聚合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自身还原性单体,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乙酯可与Cu2+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自身聚合。本论文首先在氧气存在下以CuCl2/PMDETA催化DMAEMA的自引发催化氧化聚合,利用GC跟踪单体转化率,利用GPC观察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变化,利用1H-NMR与DSC研究所得聚合物的结构。结果显示,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分子量呈现宽分布。1H-NMR结果显示反应所得低聚物中含有甲基丙烯酸酯末端双键和C-Cl末端。为了进一步确认所得产物的结构,以CuCl/PMDETA催化由该方法制备的ODMAEMA引发MMA的ATRP反应,反应能顺利进行,从反应产物的1H-NMR波谱上可以发现体系中相较于-O-CH2-而言,-N-CH3基团大量减少,推测PDMAEMA也从侧链接枝MMA。说明DMAEMA的二甲氨基(N-CH3)被Cu2+氧化为具有引发能力的N-CH2·自由基.本论文还研究了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盐(CuX2/L、FeX3/L,X=Cl或Br;L=bPy、TMEDA、PMDETA;CuSO4)催化DEAEMA的自引发氧化聚合。结果显示,不加入任何引发剂,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盐可催化DEAEMA的聚合,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大而缓慢上升,且分子量分布较宽。MALLS的结果则显示即使低转化率下所得PDEAEMA的绝对分子量也已呈现少见的多峰分布,并且低分子量组分的含量随聚合的进行逐渐减少。通过与CuSO4催化小分子叔胺氧化还原引发能力的比较可知,DEAEMA在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盐的催化下起到自身还原性引发型单体的作用,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盐通过氧化还原将DEAEMA的二乙基氨基α位C-H键氧化成Cα·自由基,引发DEAEMA的普通自由基聚合,形成线型PDEAEMA初级链。随后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盐与PDEAEMA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DEAEMA聚合,最终得到具有一定数量侧链的高分子量支化PDEAEMA。为了验证上述机理,以线型PDMAEMA为大分子还原剂、以CuBr2/bPy为催化剂进行MMA的AGET-ATRP。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加入或不加入小分子引发剂α-tBBiB,聚合均能进行。说明线型PDMAEMA结构中的N-CH3被Cu2+氧化为具有引发能力的N-CH2·自由基,引发MMA单体聚合。由此可见,在ATRP体系及AGET-ATRP体系中,来自Cu2+叔胺的氧化还原引发不可忽略。

论文目录

  • 缩写与命名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胺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 胺类体系'>1.1.1 过氧化物类体系
  • 胺类体系'>1.1.2 二芳酮类体系
  • 胺类体系'>1.1.3 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类体系
  •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2. DMAEMA 的自引发催化氧化聚合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DMAEMA 的自引发氧化聚合
  • 2.2.3 ODMAEMA 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 CuCl/PMDETA 催化 MMA 的自由基聚合
  • 2.2.4 实验测试方法及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反应条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 2.3.1.1 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2.3.1.2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2.3.1.3 配体种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2.3.1.4 不同催化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2.3.1.5 氧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2.3.1.6 聚合物结构的表征
  • 2.3.2 聚合机理分析
  • 2.3.3 叔胺在 ATRP 中的引发能力
  • 2.4 结论
  • 3. DEAEMA 的自引发氧化聚合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DEAEMA 的自引发氧化聚合
  • 3.2.3 线型 PDEAEMA 的制备
  • 3.2.4 实验测试方法与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盐/DEAEMA 氧化还原体系自引发聚合
  • 2/DEAEMA 氧化还原体系的自引发聚合'>3.3.1.1 CuCl2/DEAEMA 氧化还原体系的自引发聚合
  • 4/DEAEMA 氧化还原体系的自引发聚合'>3.3.1.2 CuSO4/DEAEMA 氧化还原体系的自引发聚合
  • 3.3.2 聚合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3.3.2.1 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3.3.2.2 配体种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3.3.2.3 催化剂种类及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3.3.3 聚合机理分析
  • 3.4 结论
  • 4. 以线型 PDMAEMA 为还原剂的 MMA 的 AGET-ATRP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线型 PDMAEMA 的制备
  • 4.2.3 以线型 PDMAEMA 为还原剂的 MMA 的 AGET-ATRP
  • 4.2.4 实验测试方法与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结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草酸单乙酯的合成研究[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20(06)
    • [2].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J]. 广东化工 2019(13)
    • [3].3-(3-硝基-9H-咔唑-9-基)丙基磷酸二乙酯的合成改进[J]. 应用化工 2014(S1)
    • [4].牡丹籽油乙酯化处理优化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18)
    • [5].甲氯酚那酸乙酯的合成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9(11)
    • [6].胡萝卜酸乙酯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J]. 广州化工 2017(06)
    • [7].双醋酸亚乙酯的合成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17(05)
    • [8].氨基酸乙酯的简便合成方法[J]. 广东化工 2012(10)
    • [9].丹参水提物一步制备丹参素乙酯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01)
    • [10].蔗糖-6-乙酯制备三氯蔗糖的工艺[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1].芳香维A酸乙酯联合丙酸氯倍他索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17)
    • [12].蔗糖-6-乙酯的制备及提纯[J]. 化学试剂 2010(11)
    • [13].一类甾体22-羧酸乙酯的简易合成方法[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20(02)
    • [14].双环[2.2.1]庚-5-烯-2-羧酸乙酯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 河南科学 2017(06)
    • [15].双保护氨基酸N-乙酰-L-酪氨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16].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琥珀酸乙酯含量[J]. 现代仪器 2010(05)
    • [17].树脂催化草酸二乙酯水解动力学[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7(01)
    • [18].氨基磺酸/浓硫酸协同催化合成羧酸乙酯[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4(02)
    • [19].3,4-二羟基钠-2,5-二甲酸二乙酯噻吩的合成[J]. 精细石油化工 2012(01)
    • [20].合成草酸二乙酯新工艺的研究[J]. 河北化工 2011(11)
    • [21].红花籽油醇解乙酯化工艺优化[J]. 食品科技 2017(10)
    • [22].异辛酸巯基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 化工科技 2015(02)
    • [23].1',3-联吡咯-2-羧酸乙酯的合成[J]. 广州化工 2014(11)
    • [24].羧酸乙酯合成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S2)
    • [25].咖啡酰氨基酸乙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J]. 精细化工 2019(03)
    • [26].香料糠酸乙酯的合成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0(06)
    • [27].蚕蛹油乙酯的安全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8)
    • [28].一锅法合成(2E,4Z)-5-碘-戊二酸乙酯[J]. 化学试剂 2014(05)
    • [29].已二酸二乙酯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30].鲢鱼鱼油不饱和脂肪酸乙酯化工艺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06)

    标签:;  ;  ;  ;  ;  ;  

    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乙酯的自引发催化氧化聚合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