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肝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CT在肝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31805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在肝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肝淋巴瘤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肝淋巴瘤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结果:淋巴瘤侵犯肝脏形成肿块或者结节时,不管是原发性肝淋巴瘤还是继发性肝淋巴瘤,两者的CT影像差别不是很大,CT平扫显示肝内低密度肿块,门脉期轻中度强化、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是很明显,动态增强扫描有延迟强化的特征。结论:肿块或者结节型肝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可以提高肝淋巴瘤的检出率,有助于降低漏诊、误诊的现象,为临床上正确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淋巴瘤;CT检查;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肝淋巴瘤可以分为原发性肝淋巴瘤和继发性肝淋巴瘤,前者发病率较低,后者发病时主要以肝脏的弥漫浸润为主,出现肿块或者结节的较少,因此,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现象,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将收集的20例肝淋巴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影像分析研究,以减少漏诊、误诊的现象,提高肝淋巴瘤的检出率,为临床上正确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收集到的20例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肝淋巴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为38~72岁,原发性肝淋巴瘤8例,继发性肝淋巴瘤1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胀、右上腹痛、逐渐消瘦等临床症状,其中5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排除先天性疾病、心肝重要器官有疾病的患者;原发性肝淋巴瘤纳入标准:(1)右上腹痛、右上腹有黄疸或者包块者;(2)无白血病的血清学表现;(3)没有浅表或者远处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表现。除了上述三种条件其余的归结为继发性肝淋巴瘤的纳入标准。本组患者没有肝脏弥漫浸润的肝淋巴瘤。

1.2诊断依据:所有患者都经过病理学检查且已被证实,其中手术4例,淋巴结活检11例,肝穿活检5例。

1.3仪器与诊断方法:所有患者都采用SomatomHiQ及DR3CT机进行常规空腹扫描,扫描的范围包括全肝,均进行CT增强动脉和门脉双期扫描,12例患者先期进行平扫。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如碘海醇300mgI/ml,其注射的速率为2.5~3ml/s,门脉期延迟70s、动脉期延迟30s进行扫描,层厚为2~8mm。

2.结果

手术证实为原发性肝淋巴瘤的有4例,是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活检和肝穿活检证实为继发性肝淋巴瘤的16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原发性肝淋巴瘤的CT影像显示肝内单发肿块,平扫显示边界较清晰、低密度、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强化不明显,门脉期肿块的边缘部分些许强化。继发性肝淋巴瘤CT平扫都显示出低密度小圆形和小片影,增强扫描门脉期和动脉期病灶内强化不明显,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可以清楚的显示出来,没有见肝内胆管扩张的现象。所有患者癌胚抗原和血清甲胎蛋白均为阴性。

3.讨论

淋巴瘤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者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早期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但到中晚期会出现发热、疲劳、疼痛、日渐消瘦等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容易被忽视。肝淋巴瘤可伴有腹腔内淋巴结肿大的现象,但其不像炎症、不像恶性肿瘤、不像良性肿瘤、不像肿瘤样病变,即“四不像”,符合这种并且肝内占位性病变,我们首先考虑肝淋巴瘤。

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根据多发部位不同,可分为淋巴结内病变、结外病变以及两者共有三类;按照临床症状可分为淋巴结为主、结外为主、白血病性的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主要侵犯的事淋巴结,结外者比较少见。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侵犯的组织比较多,如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或者三者同时被侵犯,多数结外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CT征象多数表现为单发肿块,而继发性肝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浸润。当出现明显的结节或者肿块时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本文研究的是结节、肿块型肝淋巴瘤。原发性肝淋巴瘤的病灶较大,平扫多显示均匀的低密度病灶,边界较清晰,增强动脉期没有明显的强化,门脉期部分病灶可能会稍微强化。继发性肝淋巴瘤也有相似的CT表现,大多数患者为多发病灶。

肝淋巴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在CT诊断中也常被忽视,在诊断中,与肝内肿瘤的主要的鉴别点有:(1)胆管细胞癌:多见于肝左叶,常伴有肝脏萎缩,肝内胆管有明显的扩张现象,但肝淋巴瘤一般没有;(2)肝转移瘤:一般是边缘强化,在临床上一般有原发病史;(3)乏血型原发性肝细胞癌:多数肝癌强化明显,有一部分原发性肝细胞癌血供不丰富,和肝淋巴瘤之间较难诊断,但肝癌常伴有门静脉侵犯导致癌栓,有假包膜,再结合患者的肝硬化病史,一般来说诊断不是很困难。

结节、肿块型的肝淋巴瘤的CT表现的共同特征是平扫表现为正常肝组织稍低密度的病变,边界多数清晰,大多是均匀的密度,病变较大的时候可能会有坏死的症状;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没有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部分可能会稍微强化,多数病灶有延迟强化的特点。当肝占位性病变伴有不明原因的右上腹痛、发热、消瘦等临床症状,且CT检查符合上述特征时首先考虑是肝淋巴瘤。总之,对CT影响进行观察鉴别的同时,也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这样可以提高肝淋巴瘤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为以后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鲜梅.肝癌彩色超声诊断病例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6(8):645—646.

[2]王成龙,翟昭华,周海鹰,等.原发性脑淋巴瘤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华西医学.2013,11:1704—1707.

[3]资玲华,苟军,何瑜,等.CT检查在肝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4):320-322.

[4]张在鹏,李惠,许敏,等.原发性肝淋巴瘤CT/MR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道)[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4,0(5):423-425.

[5]张在鹏,李惠,许敏,等.原发性肝淋巴瘤CT/MR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道)[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4,0(5):423-425.

收稿日期:2015-10-08

标签:;  ;  ;  

CT在肝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