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氮素转化释放过程的研究

东北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氮素转化释放过程的研究

论文摘要

温带森林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对全球暖化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研究该生态系统中氮素的转化过程和影响机制既可以加深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也可为评估全球暖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4种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红松人工林(HS)、落叶松人工林(LYS)、蒙古栎林(MGL)和硬阔叶林(YK)为对象,研究了森林凋落物(叶片、细枝、未分解混合叶及半分解混合叶)氮素的固持与转化、土壤微生物量氮固持与释放、土壤有机氮硝化与矿化、生长季N2O释放。以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为代表研究解冻期土壤N2O的释放。结果表明:树种组成对凋落物分解影响显著,阔叶树种凋落物组分分解明显快于针叶树种。叶片或混合叶片的分解率高于细枝。凋落物分解率与初始C/N呈显著负相关。叶片、细枝以及地面未分解凋落物组分在分解早期阶段总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半分解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总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凋落物中氮释放与C/N显著负相关,初始C/N较低的水曲柳叶片和胡桃楸叶片在分解初期显示出明显的氮释放特征。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晚春和初夏期间微生物量氮固持明显,而秋季表现出明显的氮释放。森林土壤微生物量氮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4种林型间微生物量氮差异显著,阔叶林微生物量氮高于针叶林。春季解冻期,0-10 cm(MGL:0-5 cm)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同步,在土壤水分最高的时期,微生物量氮达到固持高峰。生长季YK、MGL、HS和LYS 0-10 cm(MGL:0-5 cm)土壤中微生物量氮占其土壤总氮比例依次为:2.3%、2.4%、2.1%和1.1%。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无关。4种森林土壤无机氮(NH4+-N和NO3--N)季节变化特征相似。土壤有机氮矿化和硝化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5-7月矿(硝)化作用强烈。随土壤深度加深,净氮矿化率和净硝化率逐渐降低。4种林型间0-10 cm(MGL:0-5 cm)土壤净氮矿化率和净硝化率差异显著,净N矿化率依次为YK(0.60±0.01 mg.kg-1.d-1)>HS(0.38±0.03 mg.kg-1.d-1)>MGL(0.35±0.04mg.kg-1.d-1)>LYS(0.24±0.03 mg.kg-1.d-1)。下层土壤净氮矿化率无显著差异。生态系统构成决定了土壤氮素的矿化能力,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矿化率大于针叶林。春季解冻期4种温带森林土壤均存在明显的矿化过程。土壤氮矿化与土壤温度和微生物量氮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水分呈二次函数关系。4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均是N2O释放源,生长季可释放0.07-0.93 kgN2O-N.hm-2。在生长季土壤干旱期,该森林可吸收环境中的N2O,成为短期N2O汇。4种林型间N2O释放量差异不显著。土壤N2O通量与土壤水分、NH4+-N和微生物量氮显著正相关。土壤硝化过程是该森林生态系统生长季土壤N2O释放的主导过程。该森林土壤在春季解冻过程中可释放出大量的N2O(1.49-2.94 kgN2O-N.hm-2.29d-1)。土壤温度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是解冻过程中N2O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温带森林凋落物氮释放受其初始C/N显著影响,初始C/N越高的凋落物组分其氮固持效应越显著。阔叶林微生物量氮的有效性显著高于针叶林。4种温带森林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均是N2O源。4种纬度落叶松林土壤解冻过程中N2O释放敏感性随纬度升高而下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森林凋落物分解与氮转化
  • 1.2.2 森林土壤有机氮的转化
  • 2O释放'>1.2.3 森林土壤N2O释放
  •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 1.4 课题具体研究目标
  • 2 研究区概况和试验方法
  • 2.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2.2 研究样地概况
  • 2.2.1 凋落物和土壤中氮转化试验的样地概况
  • 2O释放试验样地概况'>2.2.2 解冻期N2O释放试验样地概况
  • 2.3 试验方法
  • 2.3.1 凋落物分解率与氮转化测定
  • 2.3.2 土壤有机氮氨化、硝化和矿化测定
  • 2.3.3 土壤微生物量氮固持和转化的测定
  • 2O通量的测定'>2.3.4 生长季节土壤N2O通量的测定
  • 2O通量的测定'>2.3.5 解冻期土壤N2O通量的测定
  • 2.3.6 环境因子的测定
  • 3 凋落物有机氮的固持与转化
  • 3.1 前言
  • 3.2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凋落物组分的分解动态
  • 3.3.2 不同分解组分的分解率比较
  • 3.3.3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总氮含量变化
  • 3.3.4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氮素转化
  • 3.3.5 影响凋落物分解与氮素转化的因素
  • 3.4 讨论
  • 3.4.1 不同凋落物组分的氮转化能力
  • 3.4.2 影响氮转化的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4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固持与转化
  • 4.1 前言
  • 4.2 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四种林型解冻期土壤温度与水分的变化
  • 4.3.2 不同林型解冻期无机氮时空格局
  • 4.3.3 不同林型解冻期土壤微生物量氮时空格局
  • M时空格局'>4.3.4 不同林型生长季土壤NM时空格局
  • 4.3.5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量氮比较
  • M与NM的关系'>4.3.6 不同林型土壤CM与NM的关系
  • M的因素'>4.3.7 影响土壤NM的因素
  • 4.4 讨论
  • M的时空变异'>4.4.1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NM的时空变异
  • M的有效氮性'>4.4.2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NM的有效氮性
  • M与NM关系'>4.4.3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CM与NM关系
  • M的因素'>4.4.4 影响NM的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5 森林土壤有机氮硝化与矿化
  • 5.1 前言
  • 5.2 数据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4+-N时空动态'>5.3.1 不同林型土壤NH4+-N时空动态
  • 3--N时空动态'>5.3.2 不同林型土壤NO3--N时空动态
  • 5.3.3 不同林型土壤无机氮构成的时空动态
  • 5.3.4 不同林型土壤净氨化率
  • 5.3.5 不同林型土壤净硝化率
  • 5.3.6 不同林型土壤净N矿化率
  • 5.3.7 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因子
  • 5.4 讨论
  • 5.4.1 森林生态系统间土壤氮矿化的比较
  • 5.4.2 土壤氮矿化的时空变异
  • 5.4.3 土壤氮矿化的控制因子
  • 5.5 本章小结
  • 2O释放'>6 生长季森林土壤N2O释放
  • 6.1 前言
  • 6.2 数据统计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2O通量的季节变化'>6.3.1 土壤N2O通量的季节变化
  • 2O通量的比较'>6.3.2 不同林型土壤N2O通量的比较
  • 2O通量的因子'>6.3.3 影响土壤N2O通量的因子
  • 6.4 讨论
  • 2O通量的影响因子'>6.4.1 森林地表N2O通量的影响因子
  • 2O通量的释放规律'>6.4.2 森林地表N2O通量的释放规律
  • 6.5 本章小结
  • 2O释放'>7 冻融过程中N2O释放
  • 7.1 前言
  • 7.2 数据统计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2O通量日动态'>7.3.1 解冻期土壤N2O通量日动态
  • 2O通量日平均通量动态'>7.3.2 解冻期土壤N2O通量日平均通量动态
  • 2O通量比较'>7.3.3 不同处理土壤N2O通量比较
  • 2O放与土壤温度和微生物量碳之间的关系'>7.3.4 N2O放与土壤温度和微生物量碳之间的关系
  • 7.4 讨论
  • 2O释放的时间动态'>7.4.1 解冻期土壤N2O释放的时间动态
  • 2O释放量比较'>7.4.2 移自不同纬度的土壤N2O释放量比较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温带森林[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20(05)
    • [2].在温带森林[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20(05)
    • [3].寒温带森林白桦径向生长的海拔差异及其气候响应——以奥克里堆山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6)
    • [4].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7)
    • [5].产于中国西南高山温带森林的二个棒瑚菌新种(英文)[J]. 菌物学报 2020(09)
    • [6].我市植绿行动的几点思考[J]. 榆林科技 2012(01)
    • [7].长白山 温带森林中的杀手[J]. 森林与人类 2016(06)
    • [8].长白山 北半球幸存的温带森林[J]. 森林与人类 2016(11)
    • [9].五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时空格局[J]. 生态学报 2010(12)
    • [10].《温带林业研究》刊首语[J]. 温带林业研究 2018(01)
    • [11].小兴安岭典型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对强降雨的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04)
    • [12].温带森林叶部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10)
    • [13].氮素化学形态及添加剂量对温带森林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3)
    • [14].黑龙江省温带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J]. 生态学报 2014(11)
    • [15].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06)
    • [16].东北温带森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力关系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05)
    • [17].模拟大气氮沉降对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6(10)
    • [18].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J]. 生态学报 2013(13)
    • [19].氮添加对温带森林细根长期分解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7(06)
    • [20].4种温带森林非生长季土壤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通量[J]. 生态学报 2010(15)
    • [21].雾灵山[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2(01)
    • [22].长白山的温带森林动物[J]. 森林与人类 2016(09)
    • [23].长白山温带森林单萜烯排放模拟[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9)
    • [24].高黎贡——森林深处的秘密[J]. 数码摄影 2011(08)
    • [25].4种典型地带性植被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比较[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9(04)
    • [26].温带森林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季节动态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10)
    • [27].四种温带森林土壤氧化亚氮通量及其影响因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5)
    • [28].草原动物大侦探之我是一只小小鸟[J]. 第二课堂(C) 2014(Z2)
    • [29].温带落叶林的植物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5)
    • [30].6种温带森林碳密度与碳分配[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07)

    标签:;  ;  ;  ;  ;  ;  ;  ;  

    东北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氮素转化释放过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