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运动论文-唐甜甜

新乐府运动论文-唐甜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乐府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歌,乐府诗

新乐府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唐甜甜[1](2016)在《顾况:新乐府运动的先驱》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它的特点,一是用新题,"即事名篇",不受乐府古题的限制;二是写时事,专门"刺美见事",反映现实生活;叁是不以入乐与否作为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6年02期)

杨胜宽[2](2013)在《元、白对杜甫新题乐府的认识与评价——兼论二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作用与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稹和白居易对杜甫及其新题乐府的认识与评价,有相似与一致之处,"扬杜抑李"是他们的共同倾向,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白居易重视乐府诗的现实内容与政治服务功能,因此对杜甫新题乐府虽然评价甚高,但明显存在保留;元稹从古今乐府诗歌的发生、发展、变化脉络判断其演变趋势,看到了杜甫新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新性突破及划时代进步意义,这不仅表现其认识评价杜甫新题乐府的高明与深刻之处,同时表明其对新乐府运动具有独特的理论建树,在元、白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赵乐[3](2011)在《元白新乐府运动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史上一般认为新乐府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活动,但与其说其本质是一场文学运动,不如将之界定为政治运动。对新乐府运动性质的颠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从其宗旨、功用、创作规范叁方面来进行分析认定。新乐府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均应建立于唱和这种形式之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姜晓霞[4](2008)在《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结在诗歌上提倡古诗古乐府,拙退近体流行调,提倡言志抒怀,不重儒家诗教,对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前驱的作用。尽管他的诗文创作还存在语过于质、文过于奇等缺陷,在表达效果上有所受限,但他以自己的独创风格,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达到了文学为政治服务和走规讽路线的目的,在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史上有着卓越贡献。(本文来源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田耕宇[5](2007)在《“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创作的致用务实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和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是研究中唐文学的热点和不可能回避的内容,而发生在同时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在精神实质上有无内在关系,这种内在关系是什么,各自以什么样的面目(文学理论、文学作品)来表现的?时代的政治革新要求与思想意识形态的振兴必然要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中唐时期无论是对革新的希望、疾呼,还是革新失败后的苦闷、寻求;无论是哲学思想上的反思、复兴,还是文学思想上的追求,都充满了革新的要求和革新失败后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中晚唐文学都染上政治革新、儒学复兴、参与现实与文学创新的鲜明色彩。“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出现,以险怪为特征的韩、孟诗派和以浅俗为标志的元、白诗派的崛起,刘、柳诗歌的深沉与孤峭,郊、岛之音的深入人心,司空图对王、孟、韦、柳的追踪,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的别开生面,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聂夷中等人对时事的冷嘲热讽,只要认真清理其思想和文学渊源,都不难在中唐政治革新及其社会影响中找到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古代知识分子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表现,具体讲,就是以文学干预现实的“致用务实”精神。(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7年05期)

赵志强[6](2005)在《李绅与“新乐府运动”关系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绅是中唐着名诗人,李绅的家学渊源、儒家思想与他创作新题乐府有密切关系,李绅的儒家思想、强烈的用世之心是他创作新题乐府的内在动因。李绅的新乐府诗作更多地体现了他以传统儒家为主的思想特色。李绅首次标示“新题乐府”,不但促使元稹明确地从理论上认识“沿袭古题,唱和重复”的缺憾,概括了新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特点,并对白居易正式提出“新乐府”这个概念有直接的启发。“新乐府”这一名称的产生,标志着诗歌观念的更新与觉醒,它的明确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何林军[7](2004)在《试论元结与新乐府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结是盛、中唐之交杰出的诗人、诗论家。他的诗歌理论继承了儒家诗教传统,上承自孔子、汉儒至陈子昂、李白的诗论,下启元稹、自居易之诗论。他主张诗歌继承《诗经》“风雅”传统,发挥诗歌的政教功能,并倡导古朴真切的艺术风格。其诗论既于复古中有革新的特征,又具有盛中唐转型期之时代特征。而且直接启迪了元白新乐府理论的形成。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元结的诗歌在以描写时事、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倾向、揭露黑暗现实与腐朽势力为特征的主题内容与诗前标序、诗律宽松、语体质朴等艺术形式两个方面,为中唐新乐府的创作树立了榜样。元结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两方面杰出成就的取得,与其所处的独特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原因、思想原因、文学原因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元结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的诗论与创作不仅对以元稹、白居易为领袖的中唐新乐府运动起到了开启与示范作用,而且促成了整个中唐写实诗风的隆兴,同时对后世历代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称得上是一位具有过渡期特色的杰出诗人,不愧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对元结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他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有助于考察整个唐诗流变的历程。(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4-08-01)

宋尔康[8](2003)在《晚唐五言古诗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五言古诗继承并发展了中唐新乐府运动,不仅批判更加深刻,而且内容更加广泛。晚唐五言古诗长于议论,善于叙事,为宋诗“以文为诗”特点的形成,起到了过渡作用。“体无定规,意尽即止”,为苏拭重要文艺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实践依据。此外,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转换角度,加强批判的力量。语言简练浅切,耐人寻味。(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张佩华[9](2003)在《谈张籍、王建对新乐府运动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群星荟萃的中唐诗坛 ,张籍、王建无疑是有重要影响的两位诗人 ,他们在乐府诗的创作活动中为元稹、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张籍、王建生卒年大致相同 (均为 76 7—约 831) ,早年同窗 ,结下深厚友谊且志趣相投。张籍写的《逢王建有赠》(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03年02期)

何诗海[10](2002)在《晓鸡谁唱第一声——论元结在新乐府运动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一般都认为杜甫那些“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的创作 ,是新乐府诗的正式开端。从元结的诗学理论、创作实践等方面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元结对新乐府诗人和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比杜甫重大 ;元结创作新乐府的时间 ,也比杜甫早 ,并对杜甫产生了影响。所以 ,元结才是新乐府诗的创始人 ,才是新乐府运动的真正先驱(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2年04期)

新乐府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稹和白居易对杜甫及其新题乐府的认识与评价,有相似与一致之处,"扬杜抑李"是他们的共同倾向,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白居易重视乐府诗的现实内容与政治服务功能,因此对杜甫新题乐府虽然评价甚高,但明显存在保留;元稹从古今乐府诗歌的发生、发展、变化脉络判断其演变趋势,看到了杜甫新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新性突破及划时代进步意义,这不仅表现其认识评价杜甫新题乐府的高明与深刻之处,同时表明其对新乐府运动具有独特的理论建树,在元、白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乐府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唐甜甜.顾况:新乐府运动的先驱[J].中国民族博览.2016

[2].杨胜宽.元、白对杜甫新题乐府的认识与评价——兼论二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作用与贡献[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赵乐.元白新乐府运动再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姜晓霞.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结[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5].田耕宇.“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创作的致用务实精神[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

[6].赵志强.李绅与“新乐府运动”关系的考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何林军.试论元结与新乐府运动[D].湘潭大学.2004

[8].宋尔康.晚唐五言古诗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9].张佩华.谈张籍、王建对新乐府运动的贡献[J].青海社会科学.2003

[10].何诗海.晓鸡谁唱第一声——论元结在新乐府运动中的地位[J].求索.2002

标签:;  ;  

新乐府运动论文-唐甜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