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气候和农业效应模拟研究

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气候和农业效应模拟研究

论文摘要

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变不仅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而且还可能引起不同尺度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同时,气候变化也直接影响陆面植被状况的改变。因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及其反馈机制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且经济落后。1999年以来,该区逐步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工程。这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巨大转变可能引起当地气候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农业产生。如何客观评估退耕还林还草的气候和农业效应,是涉及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研究以陕甘宁降水较少,林木立地条件差,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地区为例,首先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当地植被变化与区域气候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然后探讨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牧草生长模式的耦合方法及耦合效果,最后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实际进展情况,利用耦合模式长年代多样本的数值模拟试验,重点研究土地利用渐变条件下的气候-植被相互作用,探讨单纯由退耕还林还草所产生的气候和农业效应。主要研究结论有:1.观测研究表明,自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以来陕甘宁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冬小麦种植面积由于退耕而每年缩小约1568 km2,草地面积由于转换为半沙漠、冬小麦种植区或林地等原因而每年减少2624 km2,沙漠面积由于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而每年减少1776 km2,落叶阔叶林由于植树造林而每年增加3312 km2,半沙漠由于草地退化、治沙、退耕地还未发展成草地或林地而每年增加2300 km2;与研究区北部非退耕区相比,中南部典型退耕区夏季高温随时间的增速趋缓而降水量随时间的增速变快;夏季温度变化与落叶阔叶林、半沙漠、沙漠面积的变化显著相关;春季温度和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有明显影响,而秋季温度和年降水量影响着牧草产草量。这些观测事实是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气候和农业效应模拟研究的前提。2.模式校准和性能分析表明,作物生长模型WOFOST中加入干物质再运转过程提高了模型在单点上的模拟性能,对冬小麦参数的分区实现了模型的区域应用。牧草生长模型LINGRA中加入茎秆生长过程和钝化水分胁迫系数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对天然牧草的模拟。网格(水平分辨率为20km)和次网格(水平分辨率为4km)尺度下的模拟检验表明,区域气候模式RegCM3能够合理再现陕甘宁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分布特征,但模拟温度稍偏低,模拟降水量偏高。三个模式的校准和性能分析为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3.模式耦合设计和试验结果表明,RegCM3与RegWOFOSTLINGRA可以在日和次网格尺度上实现时空匹配。RegCM3向RegWOFOSTLINGRA输出最高、最低温度、降水量、辐射、水汽压和风速等气象数据,RegWOFOSTLINGRA以叶干重与比叶面积之积的方法计算植被LAI,再反馈回RegCM3而实现两类模式的耦合。耦合模式RegCM3WOFOSTLINGRA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RegCM3模拟降水量偏高、温度偏低的现象,提升了RegCM3的模拟性能,并实现了气候、作物和牧草的同时模拟,为气候和农业效应研究备好了工具。4.退耕过程中(1999-2008年)RegCM3WOFOSTLINGRA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纯的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研究区多数地区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明显下降,太阳总辐射略有下降,而降水量、蒸散以及土壤湿度增加的区域均较减小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大,地表径流降水比变化较小,增减范围大小相当。从时间变化看,单纯的退耕还林还草对研究区范围的日最高温度持续升高有一定的抑制趋势,对南部典型退耕区的抑制趋势更明显,对降水量的增加也有微弱促进作用,并由此导致冬小麦成熟期延迟,贮存器官干重等产量要素明显增加。其中的降温主要与耕地或草地转换为林地相对应。5.退耕前后RegCM3WOFOSTLINGRA的长期(1990-2015年)数值模拟表明,单纯的退耕还林还草造成陕甘宁全区域平均的最高温度有所降低,降幅在0.05-0.27℃之间,最低温度降低在0.1-0.3℃之间,降水量增加在25mm以内,太阳总辐射减少在80mj m-2以内,由此导致冬小麦成熟期提前2天左右,开花期LAI增加在0.2以下,成熟期贮存器官干重增加在614 kg hm-2以下。其中,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占总的气候变化的比重在3%~7%之间,对其它气候和农业要素的影响则更大一些。表明目前的退耕还林还草所产生的气候效应是探讨区域范围内气候变化不可忽略的部分,但它尚不能逆转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在揭示观测事实、开展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牧草生长模型耦合、量化单纯有退耕还林还草引起的气候和农业效应、考虑实际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以及在较高空间分辨率进行长时间数值积分和多样本模拟试验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本研究针对气候与植被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反馈机制的科学问题,在研究的方法论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研究既促进气候和农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同时又具有一定社会效益。下一步还可在模式性能改善、耦合的切入点、更大研究区域、空间气候变量效应分析等方面继续开展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 1.1.1 选题的科学意义
  • 1.1.2 选题的实用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进展
  • 1.2.2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 1.2.3 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1.2.4 退耕还林还草的效应研究进展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陕甘宁地区植被与气候变化的观测研究及模拟模型简介
  • 2.1 研究区简介
  • 2.2 研究数据介绍
  • 2.2.1 作物观测数据
  • 2.2.2 牧草观测数据
  • 2.2.3 大尺度强迫场
  • 2.2.4 模式结果验证数据
  • 2.2.5 土地利用数据
  • 2.3 观测数据分析
  • 2.3.1 陕甘宁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年际变化
  • 2.3.2 陕甘宁地区气候的年际变化
  • 2.3.3 陕甘宁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间相互影响关系
  • 2.3.4 陕甘宁地区气候对作物和牧草产量的影响
  • 2.3.5 小结
  • 2.4 研究模式简介
  • 2.4.1 作物生长模型 WOFOST 简介
  • 2.4.2 牧草生长模型 LINGRA 简介
  • 2.4.3 区域气候模式 RegCM3 简介
  • 第三章 作物/牧草生长模型及区域气候模式在陕甘宁地区的模拟性能分析
  • 3.1 作物/牧草生长模型的本地化和区域应用研究
  • 3.1.1 WOFOST 模型的本地化和区域应用研究
  • 3.1.2 LINGRA 模型的本地化研究
  • 3.2 RegCM3 在陕甘宁地区的模拟性能检验
  • 3.2.1 试验方案设计
  • 3.2.2 网格尺度下 RegCM3 的模拟性能检验
  • 3.2.3 次网格尺度下 RegCM3 的模拟性能检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牧草生长模型耦合试验研究
  • 4.1 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牧草生长模型耦合方法研究
  • 4.1.1 作物/牧草生长模型区域运行方案设计
  • 4.1.2 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牧草生长模型的时空匹配方案
  • 4.1.3 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牧草生长模型的耦合方案
  • 4.2 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牧草生长模型耦合的效果评价
  • 4.2.1 模式耦合的试验方案
  • 4.2.2 模式耦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 4.2.3 模式耦合的机理分析和效果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退耕还林还草的气候和农业效应研究
  • 5.1 退耕过程中的气候和农业效应研究
  • 5.1.1 退耕过程中 Land use 引起气候和农业效应的空间分布
  • 5.1.2 退耕过程中气候和农业效应的空间分布
  • 5.1.3 退耕过程中气候和农业的年际效应
  • 5.1.4 退耕还林还草对气候农业的影响机制
  • 5.2 退耕还林还草的长期气候和农业效应研究
  • 5.2.1 ECHAM5 为初始场/边界场的耦合模式模拟检验
  • 5.2.2 退耕还林还草长期气候效应的空间变化
  • 5.2.3 退耕还林还草长期农业效应的空间变化
  • 5.2.4 退耕还林还草长期气候和农业效应的年际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0—2015年绥德县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应调查与评估[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2)
    • [2].退耕还林还草助“绿”中国版图[J]. 绿色中国 2019(22)
    • [3].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J]. 今日国土 2020(06)
    • [4].关于黑龙江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几点思考[J]. 防护林科技 2020(07)
    • [5].退耕还林还草 助中国变绿[J]. 国土绿化 2020(07)
    • [6].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 农家参谋 2019(15)
    • [7].20年,全国退耕还林还草5亿亩[J]. 国土绿化 2019(07)
    • [8].我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08亿亩 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J]. 国土绿化 2019(09)
    • [9].扩大退耕还林还草 实现生态美百姓富[J]. 国土绿化 2018(03)
    • [10].山西省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J]. 中国产经 2016(11)
    • [11].2017年度省财政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贫困县补助支持力度[J]. 山西财税 2016(10)
    • [12].中央财政支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06)
    • [13].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J]. 当代农村财经 2016(03)
    • [14].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提高[J]. 农家顾问 2016(03)
    • [15].国家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还草每667m~2补助1000元[J]. 福建农业科技 2016(01)
    • [16].中央关于退耕还林还草通知:每亩补贴1500元[J]. 农村百事通 2016(12)
    • [17].山西省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08万亩[J]. 华北国土资源 2016(05)
    • [18].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J]. 现代园艺 2014(22)
    • [19].新常态下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正当其时——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经验交流摘编[J]. 中国经贸导刊 2015(25)
    • [20].关于神木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情况现状调查及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0)
    • [21].退耕还林还草现状及问题分析[J]. 花卉 2019(14)
    • [22].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下达2018年退耕还林还草任务[J]. 中国食品 2018(04)
    • [2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前启动2017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22)
    • [24].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J]. 农家致富 2016(24)
    • [25].八部门: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06)
    • [26].中央财政支持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40)
    • [27].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榆林科技 2008(03)
    • [28].浅谈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 农家参谋 2020(04)
    • [29].退耕还林还草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J]. 绿色中国 2020(14)
    • [30].《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白皮书发布[J]. 内蒙古林业 2020(08)

    标签:;  ;  ;  ;  ;  

    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气候和农业效应模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