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与成长对策研究

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与成长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基础性条件。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国内来看,国内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也使得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同时,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发展现象”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范围内的小企业开始复兴,并在许多国家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量事实证明,中小企业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地方也正是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反之,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迟缓,哪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慢。在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在创新系统中既承担着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所需要产品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将市场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信息传递给科研机构的行为主体。因此,研究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及其成长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理论进行认真总结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论文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同我国各区域的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显著的典型相关性,并从中小企业的规模、科技、民营、集群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其与区域创新能力呈现相关性的创新优势,并着重研究了目前我国RIS中中小企业所扮演的角色现状。论文从动态博弈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中小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运行机理,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易与高校进行复杂性不高、风险性较低的合作项目且中小企业与高校及政府的合作创新,合作的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合作模式均可以达到博弈均衡:具体的合作模式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而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创新则比较复杂,多种因素的存在和变化对博弈均衡的形成有着这种或那样的影响。委托方期望支付、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自身拥有的创新资源量、负效用(函数)以及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等因素都是影响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总体来说,虽然中小企业与RIS中其他创新主体合作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他们之间的合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本文首次运用协整方法构建了中小企业对RIS创新驱动力的贡献的模型,发现无论从长期看还是短期看,政府的直接干预对RIS创新绩效有正的显著影响,产学研的联系强度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并没体现出来,而中小企业在RIS中的研发投入弹性在短期内仅为0.0547,但从长期看在各创新主体中其弹性最大,并对此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将RIS的效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使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了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的方法,根据RIS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的静态系统结构,完成了RIS中小企业角色定位的动态系统仿真模型的设计,使得从系统层面研究RIS的运行模式成为可能。通过对我国RIS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发现无论是从创新资金的直接来源上看,还是从政府对各创新主体的支持上看,中小企业的投入均对RIS的产出绩效影响最大,由此得出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应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和技术创新的关键主体。最后,论文针对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提出要实现RIS中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首先要通过强化中小企业的主体地位的意识进行RIS中中小企业的角色转换,然后通过构建企业集群和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区域环境等外部途径以及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竞争力等内部途径来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使其行为与定位相匹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RIS理论综述
  • 2.1.1 RIS的内涵
  • 2.1.2 区域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 2.1.3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 2.2 企业成长理论综述
  • 2.2.1 企业成长的定义
  • 2.2.2 企业集群理论
  • 2.2.3 企业成长环境理论
  • 2.3 RIS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与成长的内涵
  • 2.4 研究方法理论综述
  • 2.4.1 博弈理论和方法
  • 2.4.2 协整基本理论和方法
  • 2.4.3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RIS中中小企业的角色现状研究
  • 3.1 中小企业的界定与范围
  • 3.3 中小企业的区域分布状况与RIS创新能力的关系
  • 3.3.1 中小企业的区域分布状况
  • 3.3.2 中小企业分布与RIS创新能力的典型相关分析
  • 3.4 RIS中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
  • 3.4.1 中小企业的规模特征与创新优势
  • 3.4.2 中小企业的科技特征与创新优势
  • 3.4.3 中小企业的民营特征与创新优势
  • 3.4.4 中小企业的集群特征与创新优势
  • 3.5 RIS中中小企业的角色现状分析
  • 3.5.1 科技活动经费的筹集情况
  • 3.5.2 R&D经费支出情况
  • 3.5.3 科技活动人员分布情况
  • 3.5.4 国内职务专利申请量分布情况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RIS中中小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相互关系研究
  • 4.1 RIS中中小企业与其它类型主体相互关系的博弈分析
  • 4.1.1 建模背景
  • 4.1.2 中小企业与其它类型主体合作创新的主要机理
  • 4.1.3 博弈模型的一般性均衡解分析
  • 4.1.4 三方动态博弈模型的结论和启示
  • 4.2 RIS中中小企业与其它企业相互关系的博弈分析
  • 4.2.1 博弈模型描述
  • 4.2.2 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
  • 4.2.3 结论与启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RIS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的静态研究
  • 5.1 中小企业对RIS创新驱动力的贡献测度模型构建
  • 5.1.1 模型方法的选择
  • 5.1.2 指标选择及内涵
  • 5.1.3 模型构建
  • 5.2 中小企业对RIS创新驱动力的贡献的实证研究
  • 5.2.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 5.2.2 协整检验
  • 5.2.3 误差协整模型
  • 5.2.4 模型结果的经济分析
  • 5.3 从静态看RIS中中小企业的角色定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RIS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的动态研究
  • 6.1 RIS的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 6.1.1 RIS的系统动力学性质
  • 6.1.2 RIS的系统动力学内容和方法
  • 6.1.3 系统动力学处理RIS的优势
  • 6.2 RIS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的动态结构模型构建
  • 6.2.1 系统边界的确定
  • 6.2.2 模型基本假设
  • 6.2.3 因果关系分析
  • 6.2.4 流图分析
  • 6.3 RIS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的动态结构模型仿真实证研究
  • 6.3.1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6.3.2 仿真实证及结果分析
  • 6.4 从动态看RIS中中小企业的角色定位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RIS中中小企业成长对策研究
  • 7.1 RIS中中小企业的角色偏差状况
  • 7.1.1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 7.1.2 技术创新活动执行能力
  • 7.1.3 技术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 7.1.4 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
  • 7.1.5 产、学、研合作
  • 7.2 RIS中中小企业成长中的角色意识转换对策
  • 7.2.1 强化中小企业在RIS中主体角色意识的内部途径
  • 7.2.2 强化中小企业在RIS中主体角色意识的外部途径
  • 7.3 RIS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支撑对策
  • 7.3.1 构建企业集群,促进RIS中中小企业成长
  • 7.3.2 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区域创新环境
  • 7.4 RIS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内部支撑对策
  • 7.4.1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 7.4.2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与成长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