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速度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水平,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巨大。本文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机理的研究,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深化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分工、培育产业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自主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等途径,支撑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可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2006年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值等19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各个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均衡发展。具体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后,利用1997-2006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了二者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以及与工业、其他服务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最后,为了更好的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本文研究框架与主要创新点
  • 1.3.1 本文研究框架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
  • 2.1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 2.1.1 基于累积循环过程理论的分析
  • 2.1.2 基于生产迂回学说的分析
  • 2.1.3 基于现代企业价值链理论和生产流程理论的分析
  • 2.2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 2.2.1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 2.2.2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 2.2.3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
  • 2.2.4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 2.2.5 其它
  • 2.3 本章小节
  • 第3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3.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
  • 3.1.1 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加,地位提高
  • 3.1.2 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较少
  • 3.1.3 生产性服务业的各行业发展不平衡
  • 3.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3.2.1 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部门的推动力不足
  • 3.2.2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步
  • 3.2.3 生产性服务业较其它行业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 3.2.4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 3.2.5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
  • 3.3 本章小节
  • 第4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
  • 4.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设置
  • 4.1.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 4.1.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 4.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4.3 评价模型的构建及计算
  • 4.3.1 求相关系数矩阵R 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并计算贡献率
  • 4.3.2 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 4.3.3 计算各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及各省份综合主成分得分
  • 4.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5.1 数据选取与面板模型设定检验
  • 5.1.1 数据来源
  • 5.1.2 面板模型设定检验
  • 5.2 实证分析
  • 5.2.1 模型估计结果
  • 5.2.2 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对策
  • 6.1 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
  • 6.2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体制的建设
  • 6.3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良性互动
  • 6.4 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 6.5 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推进煤炭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J]. 中国煤炭 2018(06)
    • [2].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融合的作用分析[J]. 时代金融 2018(12)
    • [3].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J]. 纳税 2017(33)
    • [4].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4)
    • [5].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投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新经济 2014(14)
    • [6].推进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1)
    • [7].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升级:理论演进[J]. 经济论坛 2011(10)
    • [8].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中国经贸导刊 2017(08)
    • [9].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物价 2014(05)
    • [10].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09(03)
    • [11].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辽宁经济 2012(07)
    • [12].论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以天津为例[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2(12)
    • [13].以生产性服务业助推中小企业转型的若干思考[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04)
    • [14].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 山西农经 2018(10)
    • [15].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7)
    • [16].山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分析[J]. 财会研究 2012(14)
    • [17].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2)
    • [18].山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30)
    • [19].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 现代商贸工业 2014(19)
    • [20].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商论 2012(08)
    • [21].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3)
    • [22].关于推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大连干部学刊 2012(09)
    • [23].浅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J]. 北方经济 2011(16)
    • [24].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商业时代 2009(19)
    • [25].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东岳论丛 2009(12)
    • [26].优质或高附加值视角下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5)
    • [27].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18)
    • [28].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困境与解决对策[J]. 企业导报 2016(18)
    • [29].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企业导报 2013(10)
    • [30].杭州发展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研究[J]. 现代城市 2011(02)

    标签:;  ;  ;  ;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