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

论文题目: 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金融工程

作者: 刘鑫

导师: 王振山

关键词: 评分模型,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业绩分析,规模分析,行业分析

文献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企业的信用风险,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各方当事人关注的焦点,企业的信用风险到底有多大,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度量,一直是困扰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难题。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广泛使用的各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为我们分析评价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本文选用作为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评估方法的一次重要创新的,目前仍被美国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的,由美国著名信用风险管理专家Altman建立的“Z评分模型”(Z-Score Model)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其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程度,如果能证明“Z评分模型”同样适用于我国证券市场,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将不仅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对我国股票市场中不同业绩水平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不同规模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以及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验证“Z评分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程度。通过对240余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Z评分模型”在对我国股票市场上不同档次经营业绩水平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度量与评价方面还是很具说服力的和适用性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基本上与其信用风险水平成反比例关系,即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越好,其Z值就越高,表明其信用风险水平就越低。(2)我国股票市场中不同规模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水平与其规模之间并不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也就不能应用“Z评分模型”来对我国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水平进行评判以指导我们的决策。(3)我国股票市场中不同行业股票的业绩表现从总体上看是符合与行业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成反比的大趋势的,业绩表现较好的行业(景气行业)从总体上看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水平;业绩表现较差的行业(不景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意义

二、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Altman的原始Z评分模型及其扩展模型

1、Altman的Z评分模型

2、Z评分模型的扩展形式——ZETA模型

3、Z评分模型在应用领域的发展

(二)、“Z评分模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应用

(三)、“Z评分模型”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四)、对信用评分模型的评价

1. 信用评分模型的优点

2. 信用评分模型的不足

三、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及结论

(一)、对不同业绩水平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实证分析

1. 研究方法说明

2. 研究假设

3. 样本数据说明

4. 指标设定

5.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二)、对不同规模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说明

2. 研究假设

3. 样本数据说明

4. 指标设定

5.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三)、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说明

2、研究假设

3. 样本数据说明

4. 指标设定

5、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四、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26

参考文献

  • [1].货币、银行与资产风险状况的识别与预警[D]. 王际皓.东北财经大学2016
  • [2].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市场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D]. 王丹丹.中国海洋大学2009
  • [3].基于数据挖掘的银行个人客户信用评分模型的研究[D]. 曾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 [4].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经验分析[D]. 李泉林.西南财经大学2013
  • [5].基于选择性集成算法的网贷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研究[D]. 郭秋俊.浙江工商大学2018
  • [6].引入拒绝推论的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研究[D]. 唐莹.中南大学2010
  • [7].S银行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信用研究[D]. 刘国斌.苏州大学2017
  • [8].信用卡客户的信用评分模型研究[D]. 吴彤.苏州大学2017
  • [9].基于逻辑回归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研究[D]. 金香.东北财经大学2016
  • [10].半参数信用评分模型[D]. 尹航.山东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研究[D]. 贺斌斌.暨南大学2007
  • [2].我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 李永涛.重庆大学2005
  • [3].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实证研究[D]. 陈银忠.重庆大学2006
  • [4].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D]. 张立鹏.东北财经大学2005
  • [5].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实证研究[D]. 石伟.暨南大学2006
  • [6].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凌塔.暨南大学2006
  • [7].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 张红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 [8].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D]. 王莹.吉林大学2006
  • [9].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 邵克雄.电子科技大学2006
  • [10].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 张义强.暨南大学2003

标签:;  ;  ;  ;  ;  ;  

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