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野生大豆群落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江苏省野生大豆群落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是拥有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资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国家。目前,国家基因库收集保存的野生大豆资源达8500余份。野生大豆居群生态学研究表明,野生大豆居群内存在非常丰富的遗传变异。本文对江苏省七个保护地点的22个居群进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考察、搜集和整理,旨在为野生大豆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生境的7个保护地点的104个样方进行分析,表明江苏省野生大豆分布范围广、类型多、生长环境各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组成野生大豆居群的植物共53种,隶属46属17科。从科的地理成分上来分析,江苏省野生大豆伴生植物的17个植物科分为三个分布区类型,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有46个属,可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综合各物种在样方中的盖度及其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对野生大豆居群中19个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分析。野生大豆、葎草、钻叶紫菀、狗尾草、空心莲子草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荩草、鬼针草、龙葵和印度草木樨的生态位宽度较低。各居群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居群共享趋势明显,芦苇和蒲草生态位重叠最大。2.以江苏省7个保护地点22个自然居群的210株野生大豆为研究材料,对野生大豆样本13个表型性状(7个数量性状,6个质量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江苏野生大豆资源丰富,形态特征均值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表型性状在物种水平上有着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在不同地理种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变异幅度在10.00%-49.54%之间,平均变异达到了26.68%;13个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极差为47.07,范围在35.05%-52.57%之间。3.210份材料的平均Shannon-Weaver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1444,0.5502,表明江苏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很高。4.利用群体间13个性状的欧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来自江苏22个居群的野生大豆划分为三个类群,地理来源相同或相似的聚在一起。5.对22个居群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从40对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对重复性好、条带特异、多态性明显的引物,共检测到8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4.94条多态带,多态率为76.78%;引物的Shannon-Weaver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6191-2.4061,平均为1.6675,位点多态信息量(PIC)值的分布范围为0.4278-0.8580,平均为0.7440,22个种源平均遗传距离为0.3330,平均相似系数为0.7201,遗传相似系数系数从0.6361到0.8788,遗传距离从0.1292到0.4525,材料聚类为5类,与表型聚类的相关系数为0.6619。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 2 植物居群组成特征与种群分布
  • 3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 3.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 3.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3.3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及度量方法
  • 3.4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
  • 第二章 江苏省野生大豆居群空间分布格局
  •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自然概况
  • 1.2 野外调查方法
  • 1.3 数据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野生大豆各样地居群的物种组成
  • 2.2 野生大豆居群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 2.3 野生大豆各样地居群数量特征及生态位特征
  • 3 讨论
  • 3.1 野生大豆居群物种组成较丰富
  • 3.2 江苏野生大豆在其分布区域内生长良好优势明显
  • 第三章 江苏省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的调查与取样
  •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江苏野生大豆居群内表型多样性
  • 2.2 江苏省野生大豆居群间表型变异
  • 2.3 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聚类
  • 3 讨论
  • 3.1 野生大豆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
  • 3.2 地理距离对表型的影响
  • 第四章 SSR分子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仪器
  • 1.2 材料及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内容
  • 2 结果分析
  • 2.1 SSR扩增片段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
  • 2.2 SSR聚类分析
  • 2.3 表型聚类与遗传聚类的关系
  • 3 讨论
  • 3.1 野生大豆的野外考察收集方法
  • 3.2 苏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
  • 3.3 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的关系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安市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对策[J]. 吉林农业 2019(23)
    • [2].野生大豆利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02)
    • [3].野生大豆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因子的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 2019(04)
    • [4].辽宁省野生大豆利用途径及保护模式初探[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4)
    • [5].野生大豆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6)
    • [6].我国农科院成功构建一年生野生大豆泛基因组[J]. 生物学教学 2015(02)
    • [7].黑龙江两岸中俄野生大豆研究和利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10)
    • [8].野生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21)
    • [9].不同生态环境野生大豆叶片结构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0)
    • [10].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3)
    • [11].中国农科院专家揭示野生大豆遗传变异特征[J]. 福建农业科技 2014(09)
    • [12].东北野生大豆种群对低钾胁迫的生理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2)
    • [13].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营养成分比较[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3)
    • [14].半野生大豆应用于绿肥牧草的前景分析[J]. 大豆科技 2015(05)
    • [15].湖南野生大豆物理与生物特性的研究[J]. 饮食科学 2019(08)
    • [16].野生大豆的进化[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14(09)
    • [17].半野生大豆起源及野生大豆稀有性状来源的形态学证据[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06)
    • [18].中国野生大豆和它的近缘的收集、保存和利用(英文)[J]. 大豆科学 2017(02)
    • [19].野生大豆的进化[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14(09)
    • [20].我国率先构建野生大豆泛基因组[J]. 甘肃科技纵横 2014(09)
    • [21].我国率先构建野生大豆泛基因组[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29)
    • [22].中国不同地区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生育期长度及结构性状的比较[J]. 大豆科学 2012(06)
    • [23].野生大豆研究进展[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2)
    • [24].半野生大豆在栽培条件下的变化[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06)
    • [25].贺兰山野生大豆种源保护探析[J]. 宁夏农林科技 2010(02)
    • [26].野生大豆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世界农业 2010(03)
    • [27].巴彦县的野生大豆资源亟待保护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03)
    • [28].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承德农科所在野生大豆利用方面取得的进展[J]. 中国种业 2009(S1)
    • [29].中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 [30].大豆属4种植物叶表观结构植纹鉴定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标签:;  ;  ;  ;  

    江苏省野生大豆群落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