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理论创新,并积极开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不断地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通过本文的阐述,以期找到在高校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更好的可行性方法。第一部分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表现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第二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存在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组织性不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载体和方法过于单一、呆板,缺乏活力和效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不明显。原因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的不完善、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发挥不明显、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信仰和价值观念多样化、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不健全。第三部分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在当今现代化建设者不可磨灭的作用,表现在: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第四部分提出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并综合运用价值分析、系统分析和整体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应然”和“实然”两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阐明了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并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路径、原则及机制,并希望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
  •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 (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现实状况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
  • (一) 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
  • 第四章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 (二) 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 (三) 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  ;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